今天是我们观影活动第一部电影由我本人总结和分享的环节。开始之前,我想先感谢前四天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都非常出色地进行了工作,并且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如果说今天大家对这部电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跟他们的付出和劳动是分不开的。当然,和大家的投入及参与也是分不开的。
正式开始之前,想说明的是,在我们这个观影群,每个人都各自看了这部电影——有的人还看了不止一遍,看的虽是电影,但实际我们力图发现的,是自己。因为你的任何评价,都是你的评价。一部电影本身,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特性。因为如果有这种特性,那么每个人看完,都应该得出一样的结论。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同一部电影千差万别的看法,就说明了这些看法深受观影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50分钟里,前40分钟主要由我来分享,后10分钟是和大家的互动。无论是在听我说的时候还是互动的时候,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能丢掉对自己当下感受的觉知——就是说,你不必费力思考我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是要让自己处于一个放松而专注的状态,去观察你在听到了这些话之后,内心被激起的体验和感受。
除了听我说——这对你而言是一个外部的刺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不能放掉,这个部分是什么呢?如果用语言,只能简单地将其表述为“实相”。在梦的工作的情境中,称之为“梦的发送方”。
“实相”,是相对于“现象”的概念。比如电影,是个现象、是个刺激;你的感受、反应也是一个现象。虽然是同一部电影,由同一个人看,他(她)看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感受和反应也会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们在观影的时候,能够将这三个元素(刺激、反应、实相)都纳入觉知的视野,这种状态就比较有利于我们达成观影的初衷。
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翻译的中文名叫做《五十度灰》,是2015年2月13日——情人节前一天在美国上映的。我本人是在2015年3月5日在澳门看的。
翻译为《五十度灰》,看起来没什么错,实际上却失去了英文原文的寓意。所以先来解这个题。电影名的英文原文为:Fifty Shades of Grey. Grey是“灰”,在这部电影中是双关语,因为男主角就叫Grey。Shade本义是遮光物,因为遮光,就生成了跟“阳”相对应的一个“影”,就是阴影。“度”有程度的意思。灰,是一个中间地带,类似早上的黎明和傍晚的黄昏。不明也不暗,不白也不黑,介于黑白之间的,为灰。
五十度灰,说明在阴阳之间,存在连续变化的不同程度。所以说这个影片名本身,就暗喻了男主人公的内在心理现实。对影片名的解读,也许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某种内涵。
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来谈谈我的观点,分别是:时空背景、导演、人物和情节。需要声明的是,我的观点仅仅代表我个人,并不保证它正确性。或者说,是否正确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它让你产生了某些新的感受,某些新的体验,或者看问题时一些新的角度,那么它对于你来讲就是有意义的。
你需要观察的是你自己在听了这些言辞之后的反应。并且不要忘记或放弃一个愿望:去了解所谓的实相。这个实相是对应于现象的,现象是能够被你感知的部分,实相就是那个真实的部分。这里我就不展开了,有些人参加过我的梦小组,对这个体系应该说是比较了解的。
结构的隐喻:船与包房
这部电影的时空背景是什么?首先,故事发生在现代社会,并且是现代欧美社会——所谓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二,它发生在城市里,即现代文明的中心地带。讲“度”的话,这里文明度,无疑是最高的。这就是电影的时空背景。
由于是第一次观影,我想讲一点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结构性的东西。如果我讲得不清楚或大家听不明白,都没关系。放松,能听多少听多少。我想说的是在听的也未必只有你的意识,你身上的其他部分也在听。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似乎是确定无疑的。可将之理解为一艘大船,我们共处于同时代的这些人,就好像同在这艘巨大的船上。在这艘船上,有的人过得好,有的人过得不好;有的人买头等舱,有的人买散席……但不管怎样,只要在这艘船上,就会被这艘船的共性所决定和影响,这是一个大的结构。
第二层结构就是观影。就好像我们都在这艘大船上,在里面开了个包房,这个包房就是我们这个观影的群。这个群里,目前有64人,对于我们64人而言,又同在一个小的空间中。这一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情,我们似乎是能共享的。因为有确定无疑的、每个人都能听到的语音为证。
在这个小包房里,我们64人各自不同,具有不同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的经历。从大船到小包房,再从小包房到个人,是一个逐渐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的过程。
个人的经历是千差万别的,而在逐渐向内走的过程中,又会逐渐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存在某些共性的。比如,人的需要就具有某种类似性。具体而言,人有三大基本需要:需要存在、需要连接、需要认可。那顺着这个线索再往里走,再往个体层面走,就会发现在象征的层面、在结构的层面,在这个极为个人的地方,我们所有的人会再次连接,只不过这次连接比在外部客观世界(大船上)的连接更为真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相的某种投影。
刚刚这段话不用仔细的去想,听到哪算哪。
导演:个人经历与作品的关联
对一部电影影响最大的就是导演了。我们这部影片的导演是萨姆·泰勒。她26岁成名。在踏入电影圈之前,主要从事摄影工作,也拍一些短片。1997年,刚满30岁,她就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最有前途的青年艺术家奖,次年又获一个英国特纳大奖——专门针对50岁以下视觉艺术家所颁发的大奖。这说明她的视觉语言有独到之处。就像梦主的经历会影响到他(她)的梦一样,导演的经历也同样会影响整部电影。就是说,同样一个剧本,不同的导演对其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在这部电影里,它的视觉语言在很多时候都有一点摄影的感觉,拍摄角度是非常讲究及精细的。而这种讲究和精细,无疑又跟主人公格雷形成了某种呼应。
关于萨姆•泰勒的经历,很重要还有她得过两次癌症——分别在1997年和2003年,即她30岁和36岁时。对一个人来说,罹患癌症是非常重大的生活事件,但萨姆•泰勒以非常好的状态面对这些,最终几乎是痊愈了。这至少说明她是一个心理能量很强的人。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她有过两段婚姻。2008年她结束了第一段婚姻。一年之后,她与小其23岁的演员艾伦进入了第二段婚姻。一般来说,在亲密关系中,男人比女人大几岁较为常见,女人比男人大本来就比较少见,更不用说大23岁了。两人刚在一起时,艾伦才19岁。这些都可以反映出萨姆·泰勒的某种生命状态。如果去勾画这个人的话,她应该是一个在生命里具有非凡斗志的人。她的这种生命状态,必然呈现在她所导演的电影中,以及电影所有角色的塑造中。
人物情节:创伤与疗愈
接下来看看这部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前面说那么多,现在似乎才正式进入这部电影。但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包括对电影名的解析、对结构的一些说明、对导演经历的了解,我们不可能真正理解这部电影。
格雷:男人生命中的女人
本片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格雷和安娜。
我们先来看格雷。格雷4岁丧母,生母是一个妓女。从他不多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生母似乎带给他很大的创伤。他形容说“发生了很可怕的事情”,并且在成年后还经常做相关的噩梦。他后来被一个医生所收养,从电影来看,他的家境相当不错,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说,养母是他生命中第二个很重要的女人。
有句话说“男人的学校是女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第三个重要的女人,是罗宾森夫人。她是他母亲的朋友,在他15岁时,两人进入了性的关系。既然是母亲的朋友,那么在辈分上就有差异。在这里我们回看导演的经历,她和第二任老公相差23岁,这个年龄差,让她完全可以成为母亲。这在某个方面,又一次呼应了电影里的情节。
我们的影片聚焦在对格雷的生命有影响力的第四个女人身上,即女主角安娜。
下面我们就以“男人生命中的女人”这样一条线索来梳理四个女人对格雷生命的影响。其实还有其他很多线索,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展开。但我觉得这条线索可能是最重要的。他的生母,毫无疑问对他来讲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一,给了他生命;第二,塑造了他最早期的心理结构。按照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四岁处于“前俄狄浦斯期”或“俄狄浦斯期”。而我们东方本土文化也有“三岁看老”的说法。所以说四岁时,已经形成了人生大的“剧本”,你要改这个剧本很难。
我们都知道,孩子对母亲都有一种天然的接近、连接、依赖的需要,但对格雷来说,由于他的生母是一个妓女,那我们不难推测,在他生命最重要的早期的体验中,他同时体验着对关系的渴望,和关系带给他的痛苦。
在生母去世之后,他的养母给了他一个比较好的空间。这个空间当然很重要,使他的肉体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给了他一个稳定的环境。直到他15岁时,碰到了他生命中第三个重要的女人——罗宾森夫人,她对他的意义是:通过建立一个并不常见的性关系,来使他与人建立连接。我们可以想象,在格雷15岁时,罗宾森夫人在年龄和性别上其实是接近格雷母亲的人。那么这种关系从象征和表象层面来看,似乎和他的生母有某种联系。这样的关系对格雷是有吸引力的,因为他在这里有了一个重新和创伤性的母亲连接的可能。这对他非常重要。
那么他在这种连接中的角色是什么呢?他是臣服者。稍后我会详细讲SM和BDSM的区别。在这里,他是臣服者。通过电影里我们得知,一个臣服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所谓单纯的受虐者。在臣服的过程中,他可以不用负责任。什么都是控制者、支配者说了算。这种不负责或者臣服本身,会带来一个很大的疗愈的可能。
而作为臣服者,在臣服之后,内在力量会逐渐的积聚和显现。这就是为什么在6年之后,21岁的格雷开始由臣服者转为控制者。可以说,相对于养母给予他的身体层面的照顾,在心理层面,罗宾森夫人其实给格雷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他在经历了生命早期的严重创伤之后,有了一个喘息的、休养生息的机会。罗宾森夫人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并不总是负面的,这从后来格雷在现实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安娜,我们剧中女主角的作用是什么?她其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格雷由非正常的性关系,也就是BDSM的性关系,有机会进入正常的亲密关系。当然,我们的电影并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但是已经提供了很多迹象。关于这条的线索,就暂时梳理到这里。
安娜:朴素之美的诱惑
安娜的父母虽然离异,但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他们都是很爱她的。她的母亲四次结婚,在安娜的描述中,“她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浪漫”,是说她的母亲是一个比较追求感受的人。现任老公受了伤,她可以连女儿的毕业典礼都不参加,也说明她很在乎亲密关系。这种母亲的示范力量是很强大的。并且,安娜在大学里学的是英国文学。在片中安娜说:“我学这个东西,总得很浪漫吧。”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彼此之间的这种吸引,是如何令他们像两个齿轮一样咬合的呢?亲密关系的“咬合”,需要双方都进入角色,或者说进入这个“战场”。在格雷这边,有两个部分非常重要。一个是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的“咬铅笔”。咬铅笔是什么意思呢?看起来是一个肢体的动作,它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如果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铅笔和男性的生殖器有关。那么这种咬,同构共振,具有某种层面的性诱惑。
安娜咬铅笔也好,咬嘴唇也好,这种“咬”,其实还隐含着控制的意味。就是说,似乎是在控制着自己的某种情感。
人类的情感和动物不同。如果你喜欢谁,就立即向他(她)表白,这种平铺直叙的表达,其实并不太有影响力,或并不太触动人心。而被控制之后的情感,张力很强,一旦冲破了原有的控制,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更不用说对格雷这样想控制一切的人。
所以,咬铅笔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还有一个点,就是在这个访谈的后期,安娜说了一句话:“刚刚你说很多人了解你,为什么我觉得那不是真的(why do I have the feelingthat is not true)?”我觉得这句话对格雷是很有杀伤力的。因为任何人,实际上都很渴望被别人了解,很渴望与别人进行连接。他武装得再强,再不需要情感,或者说把情感完全锁定在性活动中,但是这种对连接的渴望是不会熄灭的。安娜第一次见面时就指出这一点,我觉得这是撩动格雷的心弦很重要的一个点。
我们再来看看安娜为什么会被格雷吸引。有人说,那还用问吗,他是高富帅嘛。高富帅,是的。我们喜欢一个人,不可能凭空喜欢。你喜欢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被你观察的是什么呢?你不可能直接穿越他的身体,穿越外在条件看到他的本质。就是说,外在条件帅也好,成功也好,这是个了解他本人的必经之路。你说我喜欢你,不喜欢你的外在。那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的那个东西以什么为载体呢?比如说我喜欢你很有能力,那成功不就是能力的一个象征或代表吗?
但是又不仅仅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我记得有一个情节非常能说明这一点——初次见面之后,安娜的室友问她格雷是个什么样的人。安娜用了clean这个词,clean的本义是干净,这种干净是一种高纯度有序空间的体现。这种空间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卷入感。所以安娜走出格雷的办公大楼的时候,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这就说明她被那个被强大的场和完全的控制的感深度卷入,离开那个空间和那个人,才回过神来。
这样的梳理,也许能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部电影。
SM与BDSM的区别
下面我们讲一下SM和BDSM的区别。简单说说最主要的区别。SM是性虐,S是施虐方,M是受虐方。SM的特性是以施虐者为主体,甚至是以受虐者的痛苦作为施虐者快乐的来源。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却不是简单的施受虐,而更像是BDSM。BDSM这四个字母两两组合,分别形成三对关系。
第一对是BD。B是bondage,捆绑;D是discipline,调教。第二对是DS。D在这里指的是dominance,意为支配;S是submission,意为臣服。这个关系是BDSM里很重要的——有一个支配者,有一个臣服者。臣服者是完全听命于支配者的,就是格雷所说的“不用负责”,因为什么都不用做主。第三对才是SM,就是施虐和受虐。那么BDSM和SM最大的不同——它追求的是支配者和臣服者双方的满足。其实格雷在自己6年作为臣服者的经历中,是得到了快乐的,甚至是得到了心理的疗愈的。这种臣服让他放下了对过去遭遇的执着。
BDSM跟SM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正式进入这样一段关系前,是需要签协议的。这显示了双方的知情权,和双方是主动进入这个关系的特点。不像SM,有的是将受虐者直接抓去、掳去,完全违他(她)的意志,甚至越是违背受虐者的意志,施虐者得到的快感越强。BDSM不是这样的,所以格雷要让安娜签很厚的协议,并且再签署前,他们还详细讨论了其中很多细节。
还有一点,BDSM有一个safe word,即安全词。就是在整个性活动中,只要说yellow就停止,说red就退出。这也跟我们一般人所说SM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在电影中都看得到,这正是BDSM的特点。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色情电影,这里其实还暗含了一条线索——在男女主人公关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色的成分在减少,而情的成分在增加。
结语:痛苦使生命完整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整体而言,这部电影首先是与性有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连接的象征和载体。第二,与痛苦有关。我们很多人都不明白,“虐”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有人会愿意待在(性)受虐的关系中?我的想法是:痛苦,使我们与过去连接。因为如果我们过去很痛苦,现在不痛苦了,这种“不痛苦”就是我们对过去,对自己生命的经历的一种背叛。痛苦使我们和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相连接。另外,痛苦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它为我们保留了治愈以前的创伤,使我们生命得到完整的机会。
互 动
1、沙粒:格雷带给安娜的卷入感,能不能再解释一下?
老师:这种卷入是以高刺激、高纯度为标志的。就像你平常喝的是水,突然喝了一杯高度酒很容易醉,是一样的。格雷的一切都不是无序的,都是思考后的一种选择。比如像茶道,这种具有强烈形式感的东西,纯度很高,会令人有一种被卷入的感觉。再比如在日本吃怀石料理,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就是没有发生什么,还不用说话,那个场就将你吸进去了。
2、李英一:格雷跟罗宾森夫人有性关系时是15岁,正是青春期。,是需要对自我进行确认的重要阶段。两人的关系到底怎样修复了格雷,请老师再讲讲。
老师:在青春期可以有性活动之后,心理能量能够以性的方式得以释放和表达。这时,格雷和罗宾森夫人通过性建立了连接。罗宾森夫人来找格雷,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需求,但是对格雷来说,此时性变成了一个连接的通道。这种通道使他与一个类似于自己母亲的人建立了连接,并且他是作为一个臣服者,即把自己完全交托出去、奉献出去的这种方式建立的这种连接。进入这样一种关系,自然有一些鞭打、捆绑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但对格雷来说,这种身体上的痛苦恰恰对应了生母在他生命早期带给他的痛苦,就说这种痛苦又使得格雷与罗宾森夫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类似于他和母亲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所构建的空间里,格雷作为臣服者完全放松,将自己全然交托,这使得疗愈得以发生。
同时,由于是以性为载体实现了这种疗愈,这就使格雷在转为控制者之后,认为情感只能锁定在性行为上,这也就能解释他为什么不愿跟别人一起睡,抗拒抚摸——他害怕情感在非性的通道上进行表达,因为这是他所不熟悉的,可能会让他失控。他害怕这样一种新的经验。但事实上,后来安娜已经打开了这个通道。就是说,对格雷而言,安娜有可能成为一个桥梁,使他畸形的亲密关系模式有机会回归正常。
3、Rain:老师,再深入讲讲这句话:“臣服者以臣服来支配,支配者以支配来臣服”。
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代表这部电影的主旨。所谓的BDSM是怎么进行的?其实臣服者几乎什么都不用做,所谓支配者反而很忙碌、很辛苦。有没有这个感觉?所以最终,支配者是要让臣服者快乐,这里的“支配”似乎变成了某种服务,这就是支配者以支配来臣服。而臣服者看起来是臣服者,却极大的影响了关系的进程。就是说他(她)在支配者心中,是唯一的中心,是极重要的客体。这就是“臣服者以臣服来支配,支配者以支配来臣服”。
老师:其他人有很多的问题,问得太快,意识一环扣一环,绷得太紧。建议再听一遍,仔细观察自己的感受。用意识看实相,永无出期,缘木求鱼。这是可以肯定的。
重要补充
老师:阻碍我们理解别人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原有的架构,自己所固有的对世界的看法。所以这个时候要想理解别人,不能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要进入主体去感受。
具体来说,罗宾森夫人和格雷之间的关系,有没有给格雷带来伤害,那要看我们怎么判断这个“伤害”。如果站在意识的角度,认为痛苦就是所谓的“伤害”,那么就没有哪一种关系是没有伤害的。但如果从生命的觉醒,或者说从促进内在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我看来,和罗宾森夫人的这段关系对格雷来说,治愈作用是很明显的,原因之前已经说了。即便作为臣服者,即便有躯体受虐带来的痛苦,待在这样一段关系所提供的空间内,对格雷来说,也是暂时安全甚至是温暖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要被枪决,后来改为被送到采石场劳改,虽然仍要面对艰难和痛苦,但是相比被枪决,这种艰难和痛苦也就成了雨中之伞。所以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看一个事件对一个人的影响。
至于安娜的离开,很简单,安娜原有的意识系统让她暂时负荷不了这种情感的张力和期待,以及格雷由于特殊经历所导致的内在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并不是关系的断绝。不能承载的时候,非要待在那里,那才会使关系断绝。继续绑在一起,只会使冲突升级。
总之,在任何对境下,多看看自己是如何反应的。不要质疑发生的事情,多去看看自己反应的点,看看哪个点走不通。这个时候,回归自己。
(文字稿整理:ling、Rain、小桥流水)
张维扬
专注于梦的研究、梦的工作。
博士论文题目:《梦中意象的原型研究》(The Archetype Research on Dream Images)
来源:梦功场
微信号:zwyxlgzs
课程链接:
以梦为马 不负韶光 | 张维扬博士觉梦工作坊厦门站
近期课程 (点击可查看详情)
九州心理地面课程总表(2021年8月更新)
【常年招生】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招生简章
【2021社会工作师】人社部、民政部双认证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少儿心理发展咨询指导师培训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培训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婚姻家庭咨询指导师培训
张沛超家庭深度动力学工作坊(黄山, 10.4-5)
蔡仲淮国际催眠治疗师认证(成都10月,长沙11月)
魏广东沙盘游戏治疗系统培训高级班(10.2-5)
Zvika派索戏剧治疗时光机舞动工作坊(10.3-6)
郭海峰正念工作坊|华人资深正念导师(10.15-17)
丽江站玉龙雪山脚下|郭海峰五日止语静修营第3期
大理苍山脚下|郭海峰五日正念止语静修营
金天博士人本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工作坊(10.29-31)
徐钧自体心理学长程系统连续培训(广州深圳长沙)
罗家永心理拓展实操技术中高级班(11、12月)
薛伟专业双享班 3+3天(11.12-14)
张维扬博士觉梦工作坊厦门站(11.12-14)
李晋伟性咨询实务与技能班 (11.26-28)
魏广东沙盘游戏治疗中级班(12月10-12日)
【九周年庆】张沛超+Zvika +张维扬大理开讲(12.21-25)
李明聚焦取向心理疗法国际项目连续培训(2022.1)
邱丽娃·萨提亚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