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价格涨了两倍以后……

2022-03-16   价值线传媒

原标题:稀土价格涨了两倍以后……

从2020年4月以来,稀土价格指数从129.30起步持续上涨,至今涨幅超230%,目前处于10年来高位。

近日,工信部就稀土产品价格问题约谈重点企业,要求不得参与市场炒作和囤积居奇。

稀土如何从“泥土价”一步步逆袭的?稀土涨价对下游影响如何?重点企业被约谈后,稀土价格会迎来降温吗?

A

上游供给增量有限

作为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稀土并非一向如此金贵,甚至一度卖出“泥土价”。

在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5%以上。2005年前后,稀土平均价格最低曾至每公斤16元。崽卖爷田不心疼,无序开采还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有赣州网友回忆当年稀土触目惊心的开采情形,先把整座山像蜂窝煤一样打满孔,再从山顶灌酸性溶剂,山底建池塘接溶解了稀土的液体再提炼,一座山便就此寸草不生。

为改变稀土企业“小、散、乱、弱”无序发展的局面,自2003年至今,中国稀土产业先后历经三次整合,形成了六大产业集团主导的市场格局,分别为中国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广东稀土集团、中国稀有稀土、中国南方稀土和五矿稀土集团。

21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被外媒称为中国稀土“巨无霸”,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中国稀土集团由多家国有企业合并成立,其中包括中国铝业集团旗下的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以及五矿稀土集团,这些企业都是六大稀土集团的成员。

随着六大稀土集团的整合、国家收储常态化等供给侧改革,国内稀土供给格局逐渐有序,政策层面主要通过开采指标控制每年国内稀土的供给。

1月28日,工信部与自然资源部下达了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其中稀土矿产品合计10.08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合计9.72万吨。从结构来看,本批指标中轻稀土开采指标为8.93万吨,同比增加23.17%,中重稀土为1.15万吨,同比持平。

轻稀土开采方面:北方稀土优势明显,占指标总额的67.4%。增加的1.68万吨轻稀土开采指标中,1.61万吨集中于北方稀土,占增量指标的96%,同比增长36%。北方稀土集团未来或成为稀土供应增量的主要提供方。

中重稀土开采方面:整合后中国稀土集团开采指标占指标总额的67.9%。按整合前五矿、南方、稀有稀土三家合计,同比增长2.5%左右。

冶炼分离方面:北方稀土指标53780吨,同比增长40.5%,配额占比为55.3%;中国稀土集团指标34680吨,配额占比35.7%。

按22年第一批指标占全年一半测算,预计22年国内整体稀土开采指标约为2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20%左右。相对下游爆发的需求,供给增量并不算大,国内依然将维持紧平衡格局。

国内供给增量不多,而国外新建项目短期也难以放量,参考各国稀土规划项目:

1、格陵兰的GreenlandMinerals项目因与铀矿共生,开采选矿会产生严重污染,于2021年11月10日被议会通过立法禁止开采;

2、澳大利亚稀土勘探公司Arafura拟联合欧洲汽车生产商开发诺兰稀土项目,该项目已获得全面批准,拥有2950万吨的储量,预计于今年启动生产;

3、2021年10月26日,澳大利亚HastingsTechnologyMetals宣布旗下Yangibana稀土项目(1.5万吨)的湿法冶金工厂建设计划获得联邦农业、水资源和环境部(DAWE)的批准,预计2022年开工,2024年投产。

综上,从全球供应格局来看,未来3年全球供给弹性较小,中国仍是全球稀土的供给增量来源和主导力量。

B

下游需求景气度高

本轮稀土涨价主要源自需求推动。2020年起,随着国内配额释放供给增量,新兴需求成为驱动价格的主要变量。

碳达峰碳中和少不了钴锂镍,也少不了稀土,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在清洁能源中有广泛应用。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电机等下游领域需求旺盛,氧化镨钕消费加速。

永磁驱动电机已成为电动车主流路线。据第一电动数据,2021年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97.6%搭载了永磁电机。单台永磁电机耗用钕铁硼1-10kg,在驱动电机中的成本占比约为30%。

伴随风机大型化,直驱和半直驱型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据华金证券数据,直驱电机每MW耗用钕铁硼约0.65kg,半直驱电机每MW耗用钕铁硼约0.13kg。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年—2023年)》,计划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这推升节能电机领域对稀土的需求。

中信证券预测,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永磁电机及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等其他领域的带动下,预计2030年全球钕铁硼需求量将达36万吨以上。1kg的钕铁硼分别对应:氧化镨钕=0.28*1.22kg,氧化镝=0.02kg,氧化铽=0.0126kg。按照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分别在稀土氧化物中占比21%、4%、1%计算,且假设2030年前该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则预计2030年对稀土氧化物需求达18.3~71.1万吨。

搭上新能源的快车,在电动车、工业电机、风电三周期的叠加下,本轮永磁需求强周期不会轻易结束。

C

磁材企业能通过涨价转移成本么?

稀土价格一路上涨,让很多下游企业压力倍增,部分小企业选择停产,终端只有新能源汽车等少数领域还能负担得起。

产业链整体涨价预期浓厚,上游在惜售挺价,下游却不敢备货,稀土整体社会库存极低。以磁材企业为例,大型磁材企业库存在2-3个月,中型磁材企业库存在1个月左右,小型磁材企业库存在15-20天左右。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2月18日,氧化镨钕库存约为3351吨,同比下降19.21%,处于近3年的9.9%的分位水平。

国内磁材上市企业主要有金力永磁(300748.SZ)、英洛华(000795.SZ)、中科三环(000970.SZ)、宁波韵升(600366.SH)、大地熊(688077.SH)、正海磁材(300224.SZ)等。

面对不断走高的稀土价格,不少中游磁材企业表示将采用了涨价的方式来应对,而能否顺利向下游传导,则取决于赛道以及企业的议价能力。

英洛华董秘办对外表示:“稀土价格上涨的确对公司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在做一些适当的价格传导,影响总体来说不是很大。”

中科三环针对稀土涨价一事,表示“只能被动接受。”但公司在签新订单的时候会适当涨价来平滑成本。

正海磁材董秘办表示,公司稀土原料库存大概有2到3个月,会根据稀土的价格变动进行动态调整。公司钕铁硼产品以成本加成法定价,将随着稀土价格的变动而调整。

当前稀土原材料快速上涨的价格,不利于稀土永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工信部近期约谈重点企业,要求不得参与市场炒作和囤积居奇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短期或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稀土价格仍由其本身供需决定。

东北证券认为,中期看,未来三年稀土仍将呈现供不应求局面,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当前稀土可类比2015-2016年的锂和2018年的钴,新能源上游材料属性正逐步强化,长期看,产业变革下稀土板块估值体系或迎重构。

D

稀土核心企业有哪些?

稀土在中国的分布总体“北轻南重”。

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其中白云鄂博矿区轻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占世界储量的38%,已探明的稀土折氧化物储量达3500万吨,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是我国轻稀土的主要生产基地。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中重稀土,总含量稀少且价值高,国防军工和高精尖领域主要使用这种稀土。

北方稀土(600111)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产品供应商,在轻稀土领域是绝对龙头,公司拥有白云鄂博稀土矿独家开采权,被认为是未来稀土供应增量的主要来源。

新成立的中国稀土集团是中重稀土龙头,控制中国80%中重稀土,并持有五矿稀土(000831)40.08%的股份。五矿稀土作为六大稀土集团之一,拥有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单体离子型稀土矿山,已成为全球第一的锑产品供应商、全球最大的中重稀土出口商。

此外,A股中涉及稀土资源的上市企业还有:

包钢股份(600010),公司拥有的白云鄂博矿尾矿库,资源储量2亿吨,稀土折氧化物储量约1382万吨;

广晟有色(600259),六大稀土集团之一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的唯一稀土上市平台,所属5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冶炼分离能力合计达14000吨/年;

厦门钨业(600549),国家六大稀土集团之一,致力于对福建省的稀土资源整合,公司旗下还拥有三个钨矿生产企业(洛阳豫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

盛和资源(600392),公司拥有美国芒廷帕斯矿山10%优先股,目前全年产量已超过3万吨REO,是中国之外最大的稀土矿山。

E

结尾

政策喊话或有短期影响,但稀土价格长期主要受供需决定。

稀土供需格局已经悄然重塑,上游限量开采,下游用量爆发。

恰逢雨季南方中重稀土矿开采难度偏大,呈现产业链下游低库存,上游惜售的局面。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随着稀土战略价值被愈发重视,预计供给约束将只强不弱,中长期稀土板块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