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电视剧不能当正史

2022-12-25     娱乐挽清愁

原标题: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电视剧不能当正史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个名字感到陌生,他们都曾得到过康熙信赖,命运却截然不同。但电视剧不等同于正史,电视剧为了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往往会对史实作出一些改动。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人是怎样的呢?

周培公

电视剧中的周培公,双商在线,人情练达,有经世之才,且清正负有志气,在时局危乱之时被康熙委以重用。

书生持剑,当了抚远大将军,平定察哈尔叛军,剿灭吴三桂,平定九州,立下诸多功勋,最后却因满族大臣不满被康熙调往盛京荒僻之地,因病亡故,死前还为朝廷殚精竭虑,堪称国士无双。

真实的周培公,并不像电视剧中刻画得那样“完美”。

周培公湖北荆门人,据《清史稿·图海传》记载,周培公长于策略,因给图海呈献《清平策》,而被招为幕僚,后因有功被朝廷授予七品官衔。

周培公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说降”王辅臣,还因此得到康熙的召见,他也确实单枪匹马把王辅臣搞定了。

在山东当道台期间,周培公与总兵官意见不合,无法和平共事,后来干脆辞官回乡。

葛尔丹率众进攻蒙古,周培公赶写条呈,上书平叛之计,重新被康熙起用,最后死于任上,不是像电视剧中描绘的被雪藏十一年忠心无二,毫无怨言。

周培公曾历任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等职。

在清史中,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小人物,并没有到上书房参赞机枢,也没制作和献出过什么大清最精细全面的地图。

姚启圣

姚启圣浙江会稽人,康熙二年,曾在乡试中考取举人第一名。

在电视剧中,姚启圣是位敢讲真话的聪明人,他善于分析朝局,向朝廷推荐了良才施琅,收复台有功,还识大体,最后得到康熙的赏赐,顺利告老还乡,可谓名利双收。

历史上的姚启圣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杖杀侮辱自己的土豪,之后又弃官。为人有豪侠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曾救过一名被人抢劫的女子。

姚启圣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曾有不少利于民生的举措。而且他颇有经商头脑,擅经济,一边当官一边经商,任职广东香山知县时,还帮前任知县偿还了数万亏空。也因性格随性,为百姓考虑擅自时尚海禁,导致被弹劾罢官。

姚启圣为百姓做过不少好事,收复金厦后,他极力反对移民,保护地方经济,想方设法为当地百姓谋利益。

因在靖南王耿精忠叛乱中为康亲王效力,姚启圣声名鹊起,被破格提拔。由于姚启圣善用计谋,胆略不凡,在平定台一事上立了功,后来还当过太子太保、右都御史。

姚启圣聪明任性,敢说敢为,懂军事,擅经济,有奇谋,一生三起三落,堪称清朝一奇人。

李光地

在电视剧中,李光地满腹经纶,是公主蓝齐儿心仪的青年,后来在收复台一事中立下功勋,升了巡抚,就连康熙对他也十分满意,有意把蓝齐儿许配给他。

历史上的李光地是福建泉州府人,康熙年间理学名士。电视剧中李光地和公主暗生情愫,真实的李光地生于明末,年纪比康熙还整整大一旬。28岁时,李光地高中进士,30岁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三藩之乱时,李光地上书康熙,把福建前线的情报作了详实汇报,得到康熙的赏识,升为侍读学士。后来又因为平定台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仕途顺遂得意,地位直逼宰相。

当时清廷各派系内斗激烈,李光地因深受康熙信赖,也成为各路能人争夺的对象,他难以脱身,最终卷入政治斗争中。李光地因与德格勒相互赏识,在德格勒得罪明珠、被打入大牢后,李光地也以推荐不实之罪被降职。

李光地晚年得到康熙信赖,先后出任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登上相位。因获得康熙的亲近和恩宠,李光地在与皇帝独处时也会坦率直言。康熙曾感慨表示,李光地是大臣中唯一为皇室计万世者。

1718年,李光地死于疝疾,享年77岁,死后被赐予谥号“文贞”,雍正元年,又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荣光后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90b6ede3c8ec386bfc87f2f7ecef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