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普通感冒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仍是接种疫苗

2024-11-01   西安新闻网

气温下降,一不小心就咳嗽、流涕,到底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又该如何应对?听听疾控专家怎么说。

流感和普通感冒可不是一回事。11月1日,记者联系采访了市疾控中心传染性疾病控制副主任医师冀贞浩。据专家介绍,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与通常所说的感冒不同。它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冬春季高发。临床症状以高热(可达39℃—40℃)、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多数症状轻微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但个别症状重者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等严重情况,预后较差。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手段,可以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很有必要。”冀贞浩提醒,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至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市尚未进入流感高流行阶段,仍处在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的窗口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接种流感疫苗。

为什么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家王栎蕾解释说,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突变频率,这种变异使得前一年接种的疫苗对当前流行的病毒株提供的保护力下降,甚至完全无效。每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都会根据病毒变异的情况,更新推荐用于疫苗制造的毒株,所以每年我们大家接种的流感疫苗都是针对当年可能流行的特定病毒株设计的。另外,流感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所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提供持续保护。

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重点场所人群,包括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此类场所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人群罹患流感风险和减少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为保证接种安全,接种疫苗后,受种者应按规定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接种疫苗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的局部反应(疼痛、发红、肿胀、硬结等)和全身反应(低热、乏力、肌痛、头痛等),这些多为一过性的,通过多饮水、适当休息,一般在2-3天会自行缓解,但若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好转,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那么平时身体健康的人群还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吗?专家表示,平时身体健康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即使身体健康也不能保证不被感染。另外接种了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的传播,保护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西安市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哪里接种流感疫苗?记者了解到,有意愿接种的居民可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等接种单位接种流感疫苗,在接种前可以采取网上预约的方式查询,选择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进行预约接种;也可以电话咨询当地区县疾控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查询接种单位地点,或者直接前往接种单位进行咨询和接种疫苗。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