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城市兵与农村兵大都泾渭分明,农村兵提干简直是鲤鱼跃农门

2023-11-07     亮剑君

原标题:70年代城市兵与农村兵大都泾渭分明,农村兵提干简直是鲤鱼跃农门

导读:在中国的70年代,军dui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人志愿走上这条充满磨砺与考验的道路。然而,城市兵与农村兵在这一征程中经历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如同泾渭分明,尤其在入党提干方面,农村兵的经历简直可以用"鲤鱼跃农门"来形容。

在70年代,中国社会的城乡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也在军dui中得以体现。农村兵,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常常被认为是来自基层,具有坚韧和勤劳的特质。一旦他们选择了入党并提干,他们就仿佛是鲤鱼跃出了农门,展开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而城市兵则常常将军dui视为一个回城安排工作的跳板,他们往往自带一种优越感,这也使得他们在入党和提干方面的需求相对较低。

农村兵的军旅生涯往往以入党提干为终极目标,这一目标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鲤鱼跃农门。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一旦获得入党和提干的资格,他们便有机会在转业后获得一个商品粮的工作。这是对他们来说,实现社会晋升和家庭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他们不仅要完成军dui中的训练和工作任务,还需要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争取党内职务的提升。这个过程充满了竞争和挑战,但农村兵们勇往直前,努力追求他们的梦想。

与此不同,城市兵往往将当兵视为回城安排工作的必经之路,他们可能因为家庭关系或其他原因来到军dui,但他们的内心往往没有像农村兵那样迫切的入党和提干需求。相对来说,他们更多地将军dui视为一段经历,一种过渡,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在军dui中的表现和投入程度可能相对较低,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退伍,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70年代的中国军dui生活对所有士兵来说都是紧张而艰苦的。艰苦的训练和施工任务是每个士兵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无论他们来自城市还是农村。这一点不容忽视,因为它将所有士兵置于相同的考验之下。军dui中没有城市兵或农村兵的分别,只有共同经历的军旅生涯。

在70年代,城市兵与农村兵之间的差异有时候甚至在军dui内部也难以辨别。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一位知青战友,经历了一年兵、二年党,提为副排长的艰辛过程,他的表现也备受嘉奖,甚至获得了三等功1次。他的服役期长达2年9个月,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他经历了军dui生活的各种挑战,从训练到施工,都没有放松。然而,当他退役回到社会时,他发现连队主管施工的副连长都不知道他是城市兵。这个故事反映出,在军dui中,每个士兵都经历了相似的训练和考验,不分城市兵和农村兵。

更有趣的是,这位知青战友回到城市后去劳动局报到,劳动局的登记人员听说他是副排长,竟然认为他是他们的领导,要求他去人事局报到。这个误解暴露出城市人对于军dui中军衔和职务的理解不足,因为在地方工作中,副排长并不等同于干部,而是战士。这种差异表明了城市兵在军dui和社会中的定位不尽相同,而他们所经历的军旅生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对他们的认知。

写在最后

总之,不论是农村兵还是城市兵,70年代的中国军dui生活都是一次人生的磨练。他们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经历,但在军dui中,每个士兵都经历了相似的艰苦和挑战。这个时期的军dui生活塑造了一代人,教育了他们坚韧、勇敢和团结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兵与农村兵的差异虽然存在,但都是中国军dui多彩历史的一部分,值得被铭记和尊重。这段历史也教育我们,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可以在共同的目标下汇聚,形成强大的力量,帮助国家实现繁荣与发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8846dae273c465d86ed077cec6b84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