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阿茂 | 原来七夕不是情人节

2021-08-14     品读好评诗词

原标题:【美文美图】阿茂 | 原来七夕不是情人节

末伏已至,秋天不远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一首鹊桥仙讴歌了人间爱情的美好!七夕节,现在的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以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七夕最开始不是情人节,那七夕是什么节日呢?

前几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节日在商家推波助澜等方面的作用下,西方的节日在我国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日渐无人问津,年轻人知道的也很少。

中国真正的情人节,应该是元夕,也就是现在的元宵节。有诗为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也有诗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起始于上古的自然天象崇拜,《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普及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把牵牛与织女二星升华为天神。

到了唐代,七夕作为乞巧节在诗书中屡屡被提及。李商隐有诗曰:“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王建也有诗:“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更是隆重。京城开封专门设有乞巧的物品市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在《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这里记载就可以看出,七夕在当时繁华景象,已不亚于现在的春节。乞巧节已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而七夕中最受人感动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上古的自然天象崇拜,到了汉代已有牛郎织女的相关记载诗词文章,东汉的班固在《西都赋》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现今可查的资料关于牛郎织女传说,最早应为南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道:“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

而同时期的文学家任昉在《述异记》中,则了具体完整的故事:“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经过历史文学家及民间传说的逐渐演化,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已融入到七夕中,与七夕密不可分。

近两年,随着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在与时俱进,河南卫视的《七夕奇妙游》,以七夕为背景,将飞天仙女与洛阳龙门石窟完美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展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之美。

作者简介

阿茂,原名:王树茂,80后,河南卫辉人,业余诗词爱好者,偶有诗作发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83419754_48221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