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一场多机种协同的航空工业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在湖北省荆门漳河机场上演。
演练现场,“鲲龙”“新舟”“吉祥鸟”“翼龙”“旋戈”共7型8架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集结一堂、各显神通,凭借各自的卓越性能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航空灭火、航空救援、航空医疗、应急通信”四大应急救援场景下表现优异,圆满了完成此次演练任务。
01
AG600M灭火飞机
27日上午9时许,演练现场一处着火点冒起滚滚黑烟,指挥部接收到火警后,立即响应、迅速决策,将AG600M作为主力灭火机型执行灭火任务。
两架AG600M相继开展注水投水灭火,水幕霎时将火光遮罩住,迅速压制了火势的蔓延。随后AG600M-1007两次前往汲水点汲水,AG600M-1005再次注水飞赴火场,两机累计出动五次,均以12吨的最大投水量向着火点发起强劲“攻势”。
AG600M身下半部“船体”采用“V”型设计加断阶,并加装抑波槽和导流板,为它安全完成水面汲水起降提供有力保障。在火灾区域周边无可用水源的情况下,“鲲龙”可通过在陆地机场不关车注水的方式,5分钟内注满12吨水,迅速赶往火场;并可根据火情需要,多次往返机场与火场之间进行不关车注水,再次出动时间小于15分钟,极大地提升了灭火效率。
AG600M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在应急救援领域可以实现注水投水以及汲水投水。在实际灭火过程中,AG600M最多可一次投12吨水,不仅可直接灭火,也可通过在火场的边缘区形成隔离带的方式,隔离开火源和没有燃烧的树枝或者树木,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
02
“新舟”60灭火飞机
在本次应急演练中,“新舟”60灭火机接续上前,对火点开展投水灭火,进一步控制火势的发展。
“新舟”60灭火机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严格按照CCAR-25部适航标准研制的大中型固定翼航空消防飞机,通过加装介质、火情监控、通信指挥、综合管理以及任务电源等系统,能够实现运输与灭火系统功能的快速转换,可以承担人员运输、物资运输等应急救援任务。
以成熟民航飞机为平台扩展灭火功能,“新舟”60灭火机可一次加注6吨水或灭火介质,满载灭火作业半径可达300千米,能够在复杂的火场环境中快速定位火源,识别确定飞行路径,以230千米/时低速飞行,在距火场50~100米高度、2~4秒时间内完成灭火任务,并能根据需要快速机动,发起二次进攻。
此外,“新舟”60灭火机还搭载了高清摄像及光电探测设备、火情识别和监测系统以及通信指挥系统,能够执行长达10小时、航程覆盖2200千米的长航时林区巡护任务,在火灾发生初期就及时发现、上报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同时,可在2小时内实现灭火构型和运输构型之间的快速转换,兼顾远程救援物资和人员转运,实现各航站、各区域间快速协防。
03
AC313直升机
在两架AG600M分别完成首次投水后,AC313直升机载着全副武装的消防员队伍抵达火场,开展空地协同灭火;并用担架将发现的伤员移入舱内,转运至现场120救护车上,从而完成空地协同伤员救助。
随后AC313直升机立即装上吊桶飞往附近水源地取水,以吊桶投水针对残余火点实施两次精准打击,实现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协同执行灭火任务。
AC313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民用直升机,是国家重大民生工程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键装备。自2013年正式投入运营后,AC313在市场不断“历练”成长:2016年运送热射病伤员、2018年执行火场森警部队人员撤离、2019年执行空中森林灭火作业、2020年开展夜航伤员转运、物资运输搜寻搜救等训练。
AC313直升机在运输消防队伍时最多可一次性装载39名全副武装的消防救援人员;在医疗救护时最多可搭载15副医疗担架;在吊桶取水灭火时可载水3吨,并充分利用直升机空中悬停、操控性强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角度在火头或火线上发起精准一击。
04
AC312直升机
AG600M完成最后一次投水灭火任务后,AC312直升机飞抵现场,绞车下放吊索和吊具,由地面人员将伤员固定至吊具后,绞车收起将伤员吊至直升机,随后运往120救护车附近,完成空地协同救援救护。
该机已于2012年交付合肥警航,累计飞行1100余小时,执行过G20峰会合肥空中安保、坦桑尼亚警航交流、巢湖水域联合巡查等多项重要任务。本次演练中,这架AC312直升机担负着直升机救援中操作难度系数较高的飞行任务,即绞车救援。对于地面救援力量难以接近的悬崖、山地、地质灾害或洪水围困的孤岛等特殊地形,直升机绞车施救具有独特优势。
AC312系列直升机是单旋翼、涵道尾桨中型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广泛应用于客货运输、陆海执法、旅游观光、医疗救护、空中摄影、搜索救援等。AC312医疗救护型直升机配备了移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抢救设备,方便在直升机上拆装,特别适用于在缺乏救援能力的野外等区域对伤员施行救助,同时可在直升机转运过程中全程对被救人员进行施救工作。
05
“翼龙”-1E无人机
演练伊始,“翼龙”-1E无人机模拟执行林区日常巡护任务,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报告演练现场指挥部,为现场指挥部迅速明确“救援救灾”重点方向和部署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后,“翼龙”-1E继续对火场进行实时监控和下传图像,执行灾情侦察、应急通信保障等任务。
“翼龙”-1E无人机是一型全复材多用途大型无人机,该机型以成熟的“翼龙”系列无人机为基础,平台性能进行了优化,完成了升级迭代。近年来,“翼龙”系列无人机已在应急救援、人影天气、气象探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后续,“翼龙”-1E无人机将以其优异的性能,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06
AC311A直升机
在此次应急演练中,AC311A出色执行了伴飞航拍任务:通过加载6轴光纤陀螺仪航空摄影平台,AC311A以独特的拍摄视角和开创性的俯拍功能,给地面指挥部带去火场火势以及演练现场全貌,同时通过搭载的电台、应答机、微波中继等设备,全面保障了航拍画面的平稳、信号的良好传输。
AC311A直升机是一款2吨级轻型通用直升机,可满足我国主要使用环境,特别是高原地区使用要求。加装专用设备后,可以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空中观光、海上运输、空中指挥、森林灭火、航空拍摄、新闻采访等领域。
07
AR-500无人直升机
在投水灭火和救援救助任务结束后,AR-500无人直升机通过航线飞行飞入火场上空,盘旋执行灾后巡护监测任务,凭借实时侦察回传的现场高清图像和视频数据,为指挥部研判火场火情趋势提供依据,确保余火已被完全扑灭。
AR-500具备自动起降、自动航线飞行、在线任务规划等智能飞行能力,以及长航时、大载重、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控制半径大于1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8小时,升限达5000米。
AR-500系列无人机目前主要包括三个型号:AR-500基本型,AR-500B舰载型无人机和AR-500C高原型无人直升机。作为航空工业向应急管理部交付的首个无人直升机项目,AR-500旨在解决森林灭火过程中“听不清、看不见”等难题,打通火场指挥通信链路“最后一公里”,满足统一部署、层级指挥、快速机动、直达末端的指挥需求,极大提升了森林消防队伍的通信保障和火情侦察能力,提高应急救援一线的指挥效率。
这样的“合影”,安全感十足!
摄自航空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预演
古语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此次航空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充分展现了国产航空装备应急救援快速响应、灵活机动、协同高效的优势,初步构建了满足多任务需求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未来,我们将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贡献更多航空智慧和力量。
排版:陈奕煊
摄影:姚旭东、岳书华、郑宇航
策划 | 文案:钟飞、马慧星、陈奕煊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当五彩斑斓的秋日高原遇到“吉祥鸟”,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