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凭本事贪的钱,为什么要说我?

2021-06-13     今日生活视角

原标题:和珅:凭本事贪的钱,为什么要说我?

和珅都不陌生,毕竟被誉为史上最大的贪官,历史上的和珅,可不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和珅形象。真正的和珅清俊貌美,野史传闻,他与乾隆帝一位故去的妃子神似,故而乾隆帝对其极为宠幸,还因此传出过不少闲言。嘉庆帝等乾隆帝驾崩,立即宣布和珅20大罪状,于1799年,责令和珅自杀。

之后在和珅的家中查抄出了赤金580万两,沙金2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土地八千多顷,当铺75座,银号42座,古玩,玉石13座,花园楼台106座,珍珠手串两百多串,夜明珠和大宝石超过御用规格,绸缎和毛皮等珍贵衣物数以千万计,各种古玩,玉器,皮张,洋货,名贵药材等不计其数,总价值近10亿余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收入。和珅的家产过于庞大,甚至足以还清清朝末期所有重大对外战争赔款。

清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总计赔款总值白银6亿6千1百万两,而和珅的家财比这天文数字的赔款还要多,以和珅一人之力足以还清,可见他的敛财的数额之惊人,那么和珅是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的呢?主要是任用官员索取贿赂,内九卿,外督府道,不贿赂和珅金银财宝和古玩玉器不是和珅亲友是很难当上官的。想当官必须送给和珅大量金银财宝,从而形成和珅专权,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和珅如此之贪可乾隆帝视而不见呢?

关于这些史书上也是众说纷纭,和珅能年纪轻轻到乾隆跟前,第一长相确实讨人欢喜,第二,他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猎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第三便是他的真才实学了,从和珅的为政经历看,他从三品的宫廷侍卫开始为官,最辉煌的时候,一人身兼数个重大职务,整个大清帝国的官僚体系都在他一人的意志下运转,没有过人的精力和才智,绝对做不到的。

从帝王角度来说,一个贪官远比有反心的官员要好,北朝宇文泰与苏绰讨论,国何以立?用贪官,反贪官,用贪官以培植死党,不怕官贪,只怕官不忠。以反贪之名,除不忠之臣,震慑朝野,笼络百姓人心,何乐而不为?此外,世人都知乾隆热爱出巡,出行的钱财从何而来,这就牵扯到和珅提议设立的议罪银制度。所以议罪银意思便是以钱顶罪,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此制度一出台,各地的贪官污吏是高兴的,贪生金钱而金钱能解决问题,简直是良性循环,而议罪银的钱用来干嘛呢?就是专门给乾隆南巡用的,所以乾隆知不知道和珅贪,乾隆当然知道,那为何纵容?大家想想和珅钱,最后都去了哪儿?尘归尘,土归土,天下是皇帝的,皇帝又可说是天下苍生的,平民百姓才会臣服,战争时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炮灰,让和珅一人当坏人,聚起亿万金银,最后朝廷没收,朝廷收了美名又填空了国库,议罪银好上千万倍的权术手段。

至于为何是嘉庆帝动手,却又多种说法,一是嘉庆手中无实权,因此对和珅恨之入骨,虽然和珅讨乾隆喜欢,嘉庆帝的却不宠幸和珅,既不讨喜,又当了嘉靖皇帝的路,还有一大把的把柄,终归只有死路一条。第二种说法,嘉庆帝是得了乾隆的意思,和珅至晚年越来越贪得无厌,留着钱财,嘉庆担心和珅起了反心,不如尽早收回,顺便立了嘉庆的国威,岂不是两全其美。

以贪养忠是封建专制帝王的御臣术,但又不能明说,全靠聪明的臣子去私底下悉心揣摩。古往今来,总有人读史不化,想不通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为何少到屈指可数的地步,熟不知大官遇小官,小官遇小史,莫不在官场范围内用尽心思,下足功夫。世间唯有绝对的权利,绝对的利益能够将个人和体质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71882781_1150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