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首度“出山”,华为迈过至暗时刻

2022-03-28     ZAKER科技

原标题:孟晚舟首度“出山”,华为迈过至暗时刻

2021年不仅是孟晚舟的自由之年,也是华为从低谷走向反击的关键节点。

文/刘凡 实习生 梁宇鹏

回到中国184天后,孟晚舟第一次公开亮相。

3月28日,作为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出席华为2021年度报告发布会以及业绩说明会,最重要的2021年公司财务信息也交由她来传达。

虽然孟晚舟已经升任CFO 11年,但今年却是孟晚舟第一次在华为年度报告会上发言,其象征意味不言自明

2022年是孟晚舟的知命之年,已经50岁的她和35岁的华为,刚刚走过了极为艰难,但又绝处逢生的一年。

巧合的是,过去的2021年不仅是孟晚舟的自由之年,或许也是华为从低谷走向反击的关键节点。

有质量地活下来了

最近两年,由于美国的接连打压,华为多条业务线承压,不得已收敛了以往在各个行业的强势姿态,逐渐收缩公司战略——就像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的那样:“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过去的2021年,华为做到这一点了吗?

首先是营收,大跌已在预料之中。2021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368.1亿元,相比2020年的8913.7亿元,同比下滑达28.9%

具体到三大业务上,都没有逃脱紧缩的命运。

拖累整体业绩表现的大头显然来自消费者业务,此前消费者业务占据了华为整体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芯片等受限的情况下,消费者业务遭受的打击也最为严重。

2021年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滑49.9%,荣耀被出售也包含其中;运营商业务也有小幅下滑,销售收入为2815亿元,同比下滑6.9%。

只有企业业务取得了增长,销售收入为1024亿元,但同比仅微增2%。

令人意外的是,在营收大跌的情况下,华为净利润实现了同比73.9%的大幅增长,达到1137亿元。

至于原因,华为已经在年报里指明:“净利润的增加主要由于出售部分业务的收益、经营质量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出售指的应该就是荣耀。荣耀2020年11月被正式出售给深圳国资领导的财团,这笔交易应该是去年才最终完成。

虽然华为并未公布出售荣耀的金额,但根据目前小米2900亿元的市值(目前小米市值正处于低位)粗略估算,即使荣耀估值只有小米的1/3,依然价值近1000亿元。如此看来,荣耀显然为华为输了一大管血。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没有荣耀带来的输血,去年华为的净利润恐怕并不乐观。

虽然收入大幅下滑,但华为依然保持了对研发的高投入,全年研发支出1427亿元,与2020年的1418亿元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不过,由于收入大幅下滑,研发投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也达到了22.4%,创下历史新高

在业绩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还表示,华为今年仍将招聘一万多名应届毕业生。

去年年中时,郭平就表示,华为在推进组织变革,依然开放吸纳全球优秀人才,仅靠节衣缩食实现不了高质量生存,坚持战略投入,强大自身才有未来。

现在看来,华为在这一点上贯彻得十分彻底。

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上也能看出,过去一年华为基本实现了“有质量地活下来”,虽然代价是失去了荣耀。

反击开始

华为“活下来了”,那么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或者说,华为由跌转升的时机到了吗?

前不久,有华为内部员工对ZAKER科技表示,很多员工都认为2021年是公司的最低点,不少业务都在精简或收缩。但经过调整后,从今年开始,这些业务在行动上将会更加积极,包括手机业务也会逐渐恢复

反映在公司层面,华为在这段时间做了密集调整。

去年10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一众华为高管出现在东莞松山湖,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宣誓成立。

仅仅两个月后,任正非又签发总裁文件,宣布成立军团预备工作组,并任命了10位预备军团长。这十大预备军团包括互动媒体(音乐)、运动健康、显示芯核、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底座、站点及模块电源、机场轨道、电力数字化服务以及政务一网通。

虽然听起来有点“军事化”意味,但事实上这一概念引用自谷歌。华为称,希望通过军团作战,打破现有组织边界,快速集结资源,穿插作战,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个领域,并对商业成功负责,为华为多产粮食。

而云业务方面,华为不仅调换了多任CEO,也进行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现在华为云服务更加强调为细分行业提供完善的5G、AI等整体解决方案。

上述调整大多属于面向企业的to B业务,这也是2021年三大业务中唯一增长的板块。不难看出,企业业务将是今年华为重点布局的增长点。

而在消费者业务,虽然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CEO余承东表示,华为手机将在明年“王者归来”。但目前依然看不到明显的解决路径。消费者业务最大的增长点依然来自汽车业务。

余承东在今年年初曾表示,今年华为将挑战年销量30万辆汽车的销售目标,合作车企一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

不过,虽然发布和公布的合作车型已经不少,但目前华为与合作车企正式上市的只有两款车型。其中去年上半年发布的赛力斯SF5前不久陷入停产风波,去年年底发布的问界M5才开售不久。如今第一季度即将过去,要完成如此高的目标,难度不小。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且过去一年已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家产业链伙伴。汽车业务的底子依然相当扎实。

至于华为起家的运营商业务表现也最稳定,从2018年-2022年,销售收入基本维持在2800亿元-3000亿元之间,增长和下滑幅度都不大。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营商业务仍将作为“压舱石”稳定华为的基本盘。

华为“知天命”

徐直军曾对外界表示,“(高层团队)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021年华为的表现印证了这番话。

今年50岁的孟晚舟是否知道自己的命运,旁人并不可知。但华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显然超出其他公司。

但也如郭平在业绩会上总结的,“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没解决,2022年华为还要继续求生存、谋发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6d685cf78d0c0d374173843196fc0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