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讲解金融保险知识。 |
职场营造良好的金融知识宣传氛围。 |
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志愿者协助社区组织核酸检测。 |
2022年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月活动开启以来,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创新宣传形式,聚焦重点人群,宣传普及金融消费者生产生活所需金融知识,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
打造新华特色宣教示范基地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区域,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在营业场所设置“公众教育宣传区”,摆放各类宣传折页,面向重点人群、聚焦重点知识,开展“金融知识面对面”“金融知识图文秀”“以案说险在身边”“金融知识大咖讲”等创新多元系列教育宣传活动,围绕个人信息保护、代理维权风险、金融保险知识等内容,积极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此外,该公司推动党建与金融知识宣教相融合,组织各机构与辖内偏远乡镇及村一级的基层党组织共建,在凯里市、都匀市、六盘水市试点建立“金融消费者公众教育宣传示范基地”,打造具有新华保险特色的金融公益教育活动品牌。
多措并举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党总支快速反应,积极行动,公司负责人王明友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要求各分支机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保障,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新华力量。
同时,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全省30名党员、共青团员及员工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化身志愿者参与抗疫,作为秩序引导员、信息采集员及抗原试剂分发员,冲锋在前,迎难而上,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扫楼”工作、协助登记住户信息、为小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成为疫情防控的“清道夫”“管理员”和“宣传员”,用最小单元凝聚起抗疫的强大力量,用情用心用爱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以案说险
谨防“疫情防控”新型骗局
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以“疫”之名冒充防疫人员“电话排查”或“上门服务”进行敛财,要求群众配合防疫工作,套取身份证号及银行卡号,不少人上当受骗,要加以注意。
骗术一:冒充志愿者混入业主群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正常手段批量购买消费者手机号,伪装成“志愿者”以社区工作人员名义进入小区业主群,声称代购蔬菜、食品,将收款码发在群内要求转账团购。
风险提示:购买防疫、生活物资,应通过正规平台,切勿轻信个人兜售行为,仔细甄别业主群内的相关人员信息,不听、不信、不转账。
骗术二:声称“健康码异常”类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谎称健康码/检测报告/流调异常,要求群众前往公安机关核查,并将电话转至“公安局”,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
风险提示:公安机关不会与涉案人员有金钱往来,以涉拐、经济犯罪、非法提取社保、阻碍疫情防控等理由要求清查资金都是诈骗,务必警惕。
骗术三:声称“快递涉疫”类诈骗
诈骗分子以“快递被检出新冠阳性、无法送达”为借口,提出给予赔付的解决办法,然后让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或下载APP填写快递赔付信息,诱骗当事人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短信验证码等,从而骗取钱财。
风险提示:遇到类似情况一定不要轻信,应返回原购买渠道,或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切勿扫描未知二维码或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等,切勿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骗术四:虚假“密接信息”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或变黄码、红码为由,向受害者发送钓鱼短信,要求受害者点击短信中链接进行认证,填写个人信息,甚至绑定电子医保卡,从而盗取受害者个人财产。
风险提示:不明链接不要点! 如果收到相关短信,可以在国家卫健委推出的“同行密接人员自查”小程序里自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