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已至,岁月沉香,不知不觉就迎来了今年的第21个节气——大雪。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客蕊表示,大雪时节的养生保暖护阳气。
客蕊表示,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客蕊强调, “大雪”节气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蛰伏之中,此时运动要做好精神内守,封藏阳气。户外运动最好选择太阳出来之后的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注意防寒保暖,做好热身活动,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运动量应逐渐增加。可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爬楼梯、散步、太极拳等。
专家建议, 大雪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从而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温补为主,如多食粥类,常食羊肉、狗肉、桂圆、大枣、肌肉、白菜等食物,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佳。
冬天风寒侵入人体,首当其冲的还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此外,寒冷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的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杨艳
编辑:刘奕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5fabf0e04ec24a27f1ee7a3ee31ec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