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手了”——究竟什么是三观不合?

2022-03-15     小丑哥哥侃娱乐

原标题:“我们分手了”——究竟什么是三观不合?

在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玉面情魔》中,当男主面临危险、而不得不找女主帮助其一起骗人好解决问题时,尽管二人感情深厚,但女主第一反应还是十分坚定地拒绝。

抛却戏剧因素,其根本原因很简单,因为女主认为这件事“不道德”,或者说她认为这件事有悖于她过往所秉承的“道德观”,所以哪怕是爱人进行请求,也选择拒绝。

可为什么总会出现这种情形?想来想去,其根本原因就是男女主角三观的不合。

简单来讲,就是你的行为如果有悖于我的三观,那么必须将你改变或者剔除,哪怕你是我的另一半。

这里面的核心点就是:“我”是由“我的三观”组成,而“我的三观”是由我过去所受的教育、我的经历、我的思考总结等等事物组成。

因此,即使我再爱你,也不会超过爱我自己,所以当你的行为有悖于“我的三观”时,其实就是在让我抛弃过往的“自我”,可我爱我自己肯定胜过爱你,所以,我选择坚守我的三观,而放弃你。

其逻辑链条就是如此,可是问题又来了,什么是三观?三观真的是牢不可破么?

百度百科对三观是这样的解释:“

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比如我认为世界上的人都得结婚生子,因为这是人生存的目的,只有结婚生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有价值的。

又或者我认为世界和生命的存在都毫无意义,所以人类和动物没什么两样,众生平等,一样都没有价值。

这看起来就是典型的且截然不同的两套三观,一般情况下这两个人碰到了一起,往往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可是于我而言,这并非三观的本质,因为三观的建立必然是源于一个根基,因这一个根基而逐渐完善、细分、发展而成了三观。

比如,当我听到有人说世界和生命的存在都毫无意义时,可以先暂时搁置出现的反对情绪和理由,试着从零基础、孩子般的角度重新去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世界?什么是意义?并且在这一个过程中,十分谨慎地、冷静地避免“我过去”思考问题时的“依据”出现。

这就是我定义的三观的根基,一种可以暂时抛却过往去重新思考的能力。而思考后的最终结果,是接纳还是拒绝,那时已经不再重要了。

所以,由此我们回望生活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如果回归到其本质,似乎都可以被理解接受。本文中配图都是一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三观不正”的电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练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5d374c5d2e53b082b4fad9defc42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