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不出兵进攻苏联?不是日本不想进攻,而是苏联太强大

2023-03-14   小解说娱乐

原标题:日本为何不出兵进攻苏联?不是日本不想进攻,而是苏联太强大

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进攻了苏联,起初进展顺利,不过很快德国就发现苏联无论是在地盘还是人力上,都超过了此前德国情报部门"东线外军处"的猜测(这个情报部门在苏德战争前的办事能力太差,情报全是错误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德国也不得不考虑,要不要让自己的盟友日本来帮个忙,希望日本和德国一起东西夹击苏联。

而日本呢,则对此显得态度十分暧昧,既没有答应德国,也没有一口回绝。当然了,我们知道后来的结果是什么,日本没有去东西夹击苏联,反而派出海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锚地珍珠港。这一结果可以说出乎当时各国的意料之外,因为人们都觉得日本会帮助德国去攻击苏联,万没想到日本却去攻打美国了,直接触发了史诗级难度副本——太平洋战争,并且解锁成就——灭国舰队。

那么,日本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去攻击苏联的呢?难道是实力不济吗?

日本对德国的怨气

事实上,需要指出的的是日本对德国是有怨气的,原因就在于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里,德国放了日本的鸽子。当时,日本和苏联在1939年5月11日爆发了诺门罕战役。这场战役本质上是日本内部的"北进派",尤其是关东军内部以辻政信这样的"昭和参谋"为首的人,为了推行所谓的"北进策略"而展开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战役完全是辻政信等"昭和参谋"善做主张,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完全被蒙在鼓里,因为他当时正在休假呢。

关东军当时派出的是日本第23师团,这是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一支主力部队,远非后世传说的是什么二流部队。实际上这个师团虽然是新组建的,但是拥有较多来自常备师团的老兵,且都是整个联队进入,比如该师团就有原归属于第七师团的两个联队,其兵员也不是后招募的新兵,而多为日本的预备役兵员,另拥有较为强大的炮兵部队,单第23师团自身的实力尚算可观。同时,日本陆军航空兵也会提供空中支援,总体来说,该师团实力并不差,是一支较强的部队了。

但是质量强也仅仅是对于当时的日军而言,就和日本当时诸多师团一样,第23师团在机械化程度上远不及苏军。苏军投入的是第57特别军,后改组为远东第1集团军,兵力强大不说,机械化程度、炮兵质量和空中优势更为明显。在长达数月的鏖战中,日军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八月末的苏军反击阶段里,日本更是连连败退。在第23师团被打的找不到北的时候,日本想到了自己的德国盟友,希望德国能够配合日本一起攻击苏联。

然而,日本却在9月3日得到了一个消息,苏德已经在8月23日已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现在正忙着进攻波兰,哪有时间来管日本呢?这一情况让日本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和苏联方面停战议和。此事在日本高层内心埋下了屈辱,其和德国的关系也存在有裂痕。因此,当1941年6月22日,德国和苏联爆发战争后,日本对于德国的邀请也采取了观望态度,其中不免有1939年诺门罕战役的原因。一句话,日本内心有怨气啊。

日本的进攻准备

当然了,国与国之间不存在永远的仇恨,只有利益是真正永恒的。因此1939年的一点点怨气,未必就真的能让日本拒绝德国。事实上,恰恰相反,日本对于进攻苏联是早有准备的。因为日本国内的"北进派"从来就没有放弃进攻苏联的野心。日本对于土地的渴求出乎寻常,尤其是其国内对于苏联的仇恨和防范心理,导致了"北进派"的根深蒂固,那么这一情况自然会反映到军事上来。

在诺门罕战役失败之后,日军就加强了关东军的军事力量,其目的在于威慑苏联,并在时机成熟时,对苏联发动进攻。通过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本营在7月11日下达了"大陆命第506号令"所进行"关东军特别演习",我们可以一窥日本的对苏战备工作。

首先,日本关东军原来的14个师团,如今扩编为了16个师团,每个师团从原来的15000人,增加到了24000人至28000人。其兵力的扩充十分明显,虽然番号没有改变,但是兵力却多了一倍有余。如果再加上此次演习中,日本关东军的各种独立部队,比如说国境守备部队,独立守备部队等,那么日本关东军为了此次演习已经准备了足足75万人的强大兵力。

其中,日本关东军的技术兵器有较大的增强,日本关东军的独立炮兵联队、重炮联队、野战炮兵联队共计25个之多。日本的独立坦克联队在当时总计有15个,其中9个部署在了关东军。可以说,这是日本关东军的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拥有各型坦克414辆在航空兵力方面,日本投入了各型作战飞机1112架,同时吸取了诺门罕战役的教训,日军准备了大量的牛马用于弥补汽车方面的不足,准备分配到各部队充当运力。

如果这样看的话,日军的准备还算是充足的,起码比上次的诺门罕战役好了不少。那么,实力空前扩张的关东军,能否向苏联发动进攻呢?

进攻苏联不可行

很不幸的,日本关东军和日本大本营很快就发现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日本关东军无力对苏联发动进攻。虽然说斯大林在战争初期曾恼怒的对自己的将军们说,他只有一根棍子,可是却来了两只狼,这代表了斯大林对于苏联会陷入双线作战的担忧。但从整体战略局势上来看,苏联在远东的兵力空前强大。这并非是一个战略上的假象,而是一种无可撼动的强大。

苏联在远东的兵力在当时拥有30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6个坦克旅和15个炮兵团,再加上苏联内务部管辖的边防军和苏联太平洋舰队,苏军的总兵力高达61万左右。需要指出的,在远东的部队都是旧编制,其坦克旅不同于苏军在苏德战场上那种缩水的坦克旅,空军力量也十分强大。根据战后解密材料和日军在当时的情报侦察显示,苏军当时的坦克总数为2700余辆,各型作战飞机3000余架。虽然这些坦克和飞机都较为老旧,但是对比日本关东军的装备,仍旧在性能上占据一些优势。

另一方面,苏联对于日本关东军动向也十分关注,虽然鉴于苏德战争初期的剧烈损失,苏联确实从远东和中亚抽走了许多兵力,但也将许多新招募的士兵送往了远东,反而造成了苏军在远东兵力的急剧扩张。同时,苏联统帅部对远东苏军下达了命令,要求其保持一级战备状态,随时防范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许多苏军指挥官甚至全副武装的睡在办公室里。而在那些有可能沦陷的地带,苏军也早早建立了秘密仓库储存武器,建立地下组织,准备在必要时进行游击作战。

面对这种近乎无懈可击的防御,日本关东军和日本统帅部都是十分忧虑的。他们很清楚自己面对苏联在远东的兵力有巨大劣势,所以他们对进攻苏联采取了谨慎态度,除非苏联的兵力削弱到他们认为可接受的地步,否则他们绝不会发起进攻。具体指标为:苏军的兵力减少到15个师,坦克减少到900辆,飞机减少到1000架,若苏军兵力不削弱至此,日本关东军绝不会去进攻苏联的。

被放弃的进攻

很快日本人就发现了一个让人忧虑的情况,苏军在远东的兵力虽然有所回撤,但与此同时却补充了更多的部队进来。这些部队都是苏联刚刚动员招募的士兵,没有接受过足够的训练,来到远东是为了进行训练。这些新兵的数量如此巨大,让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飞速提升,其纸面兵力远胜于苏德战争爆发前。这对于日本而言,是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所期盼的最低指标将永无可能实现了。

而与此同时,日本又得到了两个不好的消息,首先是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战役行动受挫,其引以为豪的闪电战在苏军的顽强防御下损失惨重。这让日本对于德国的实力产生了怀疑,认为若发起对苏联的进攻,则势必会让日本陷入一场漫长的拉锯战之中。另一个坏消息则更为致命,日本和美国的谈判陷入僵局,美国不会解除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了,这对于日本的战争潜力是个巨大的打击。

有鉴于此,日本大本营最后还是放弃了入侵苏联的计划,因为此时获取日本急需的各种资源更为重要。故此日本的"南进派"开始掌握主导权,"南进策略"也就成为了日本的既定国策,并决议对美国、英国、荷兰动兵,夺取其所占据的殖民地。而后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就此点燃,日本进攻苏联的计划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结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