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成事的人,不是拥有很强的天赋,而是有这几个特质

2022-07-23   摄影肖鹏

原标题:真正能成事的人,不是拥有很强的天赋,而是有这几个特质

一个人能不能在未来有一番作为,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方式方法、天赋、能力,外界支持等等。

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成事的人,不是拥有很强的天赋,而是有这几个特质。

1

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认怂。

不认怂,是一个人最应有的姿态。

生命中那些艰难的时刻,周遭刮着凛冽的寒风,枯叶乱舞,而你完全孤立。

一旦熬过去,就会发现曾经最痛的地方,终有一天会变成最强壮的地方。

人生百味,离合悲欢,苦笑泪水都是经历,坎坷挫折都是试炼。

马云说过一句很酷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就很美好了,然而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有句话说得好,今天再大的事儿,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儿,今年再大的事儿,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被打倒的人。

你若不认怂,生活就没办法撂倒你。

莎士比亚说:“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每个人的人生总会经历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苦难,但是当你跨越了,你会发现一切都不过如此。”

人生路上,有暗流,有狂风,山长水阔。只要步履不停,总会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东汉著名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中年逆袭的典范。

39岁时,他还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靠抄书打零工赚点小钱,一家人嗷嗷待哺要吃饭。

他的父亲、哥哥、妹妹是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他脸宽脖子粗,就爱干体力活,跟知识分子家庭气氛格格不入。

有一次,他在歇息时,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就凭你?

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谁也没能想到,班超真的投笔从戎。

后来,他仅仅用了36人,孤军在沙漠腹地作战,一战成名。

65岁时,班超被册封为定远侯,完成了仿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的宿愿,创造了一段传奇佳话。

所谓的大器晚成,靠的不过是不认怂,厚积薄发。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不认怂,便依然有逆袭的机会。

苏东坡一生数次被贬,起起落落,漂浮不定。但他始终傲骨依旧,保持了一颗乐观的心态,对生活不认怂。

被贬黄州,身无俸禄,没人接济他,他便身体力行、开垦荒地。

没人和他聊天,他便追着商贩、农夫,谈天说地。

喜欢烹饪,就跑到河里摸鱼,跑到深山做饼。熬过了冬的蛰伏,才能迎来春的明媚。

他的后半生,始终以一种乐观的人生哲学去面对,从不曾怨天尤人。

正是因为低谷时的不认怂,才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2

有超强的行动力。

蠢蠢欲动,不如立即行动。

有句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

人最可怕的状态是,思想上驰骋千里,行动上寸步难移。

一位每天梦想发财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去教堂进行祷告:“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每天,他的祷告词都一样。

几天后,他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以后几天里,他天天如此,做着同样的祷告。

最后一次,他跪在地上,嘴里发出同样的祷告:“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中彩吧,哪怕就一次,我愿意终身信奉您。”

这时上帝再也无法忍受了,他威严地说:“我一直在听你相同的祷告,我再也受不了了,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你是否也像梦想中彩票的年轻人一样,整日做着发财梦,却从不付诸行动?

蠢蠢欲动,却拿不出任何行动,拥有再多的机会也无用。

稍不留神,我们就会沦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犯下一个相同的错误:心动的时候多,行动的时候少。总把希望寄托在今天,把行动留在明天的明天。有梦想,却不去行动,有决心,却迈不出第一步。

现实中,许多人往往会有一种心态:

我不是不愿意行动,但我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我想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

有些人给自己设定一个任务,却始终迈不出第一步。

一次又一次地计划,最终变成一套又一套空话。美好的梦想,一次又一次成为了空想。

我们曾经错失过很多宝贵机会,理由大都是:再等等,现在还没准备好,我们要一切都完美了再开始。

于是越等越觉得准备不足,需要磨练的很多,到最后等着等着发现这事儿需要的东西太多,干脆放弃了。

如果等待时机成熟才行动,你可能永远都等不到。事情总有不合理的一面,你永远等不到完美的时机。你必须立即行动,问题一出现就去解决它。

想法虽然重要,但是只有在实现了以后才会变得有价值。

一个付诸行动的普通想法要比成千上万个不去实现的好想法要实际得多。如果你有一个好想法,那么就去实现它,否则它永远也不会变为现实。

有句话说,没有行动的地方,就绝对没有成功。

心动不行动,满腔热血,不是行动全然无用。有了想法,接下来就该驱逐内心的懒惰,唤醒沉睡的自己,一步一步行动起来。

只想不做,什么都难。

开始行动起来,集中精力往前走,就顾不上难不难了,走着走着事情自然而然就容易了。

唯有行动,能带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梦想。

3

面对艰难困苦,熬得住,吃得了苦。

熬得住,吃得苦,生活的艰难,终将成为笑谈。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段又一段难熬的时光。

或许是失业的穷困,或许是失恋的悲伤,或许是创业的打击,或许是病痛的折磨……有时真觉得生活太苦了,快要撑不下去了。

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熬出来的,蝴蝶熬过了束缚,才能破茧而出;梅花熬过了寒冬,才能傲然挺立。

人,熬过了苦难,才能自由自在。

竹子熬了4年,长了3厘米,但到第五年,每天长30厘米。

最终可达15米之高。

但,有多少人,没熬过那3厘米?

罗曼·罗兰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在世,遭遇凄风苦雨实属自然。

只有熬过去,才能看到风和日丽的明天。

挺过惊涛骇浪,熬过困苦霜寒,等到苦尽回甘的那一刻,你定能把过往的焦灼和痛苦化为笑谈。

《孟子》有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就写了一群历尽劫数的平凡人物。

他们为了摆脱饥饿和贫穷艰难打拼,为了生计坚韧活着,只为奔向生活的好光景。

当孙少安在破败不堪的烂窑洞中安下身,凑合着住下来,为了改变家庭的光景死拼时;当他建起砖窑,为生活的改观而奋起战斗时;

当孙少平听从命运的召唤,赤手空拳,无比艰难地去东关桥头揽工时;当他背起一百多斤重的大石头爬坡,汗水在他脸上像小溪一样纵横时。

最终,孙少平辗转到煤矿工作,靠辛勤的劳动改善贫寒的状况,孙少安的砖窑经营得越来越景气。

他们的父亲玉厚老汉吃上白面馍馍时,双眼濡湿了,拿着少平寄来的汇款单时,泪花在眼眶打转了,这是苦尽甘来的滋味。

俗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

苦是生命中所不能避免的一味,一个人只有吃过苦,才能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欢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吃得屈中屈方为人上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代有多少读书人,出身贫寒,期望十年寒窗苦读能够金榜题名,改变命运,实现抱负。其中又有多少人屡次落第,困居京都,沉沦科场。

韩愈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条路熬得住就有希望博得功名,熬不住就前功尽弃,平平庸庸。

曾国藩少年读书时,天赋极差。

同时期的左宗棠14岁高中状元,李鸿章17岁中秀才。

但他的成就却超过了很多人,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和坚持。

修身、学习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正是因为他不断地熬、不断地坚持,才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国家栋梁和“千古第一完人。”

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唯有熬过艰难,才能将人生变得美好。

苦尽,甘自来。春暖,花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