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直接亡国之王是宋钦宗赵桓,间接亡国之王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在位期间,生活奢侈,宫廷繁华。臣子受到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控制朝政,祸害忠良,祸及百姓。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兵渡过黄河,逼近都城开封。宰相白世忠,李邦颜主张离京避难,只有李纲提出守城。
当李纲的军队正在部署守城时,金兵已经到了都城西北的牟托岗。赵桓大惊,立即召集大臣商议。除李纲外,大臣们一致主张割地求和。
赵桓派和李牧退到金英议和。李牧队到了金营,吓得说不出话来,只带回了金兵提出的和谈条件。
一个是宗王所收,包括徽宗、郑皇后、太子、孙子、女婿、公主、妃子等,三日前已沿化州北上;另一部为宗汉看管,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福、张叔野、秦桧等不肯归顺的官员,沿郑州北上。
金人缴获的还有各种礼器、古玩、书籍、宫廷侍从、侍从、法师、工匠等,被流放的男女不下十万人,北宋灭亡。
宋钦宗赵桓上台后,和他的父亲宋徽宗赵佶一样,缺乏政治主见,反复无常,优柔寡断。他罢免了李纲,重用了李邦颜等和事佬。结果,金兵毫无抵抗地南下,长驱直入,烧杀抢掠,大肆洗劫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