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预言:2080年将发生“碎布瘟疫”,实体书店与阅读浅析

2022-01-24   苏丹卿

原标题:意大利作家预言:2080年将发生“碎布瘟疫”,实体书店与阅读浅析

“由于互联网和电子书的成功,印刷书籍的出版量已经非常少了,仅仅针对那些爱书人士或者对于硅材料过敏的读者。”

这段话出自于意大利作家艾柯的《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这段话不由令我想起如今图书市场早已面临的社会问题——实体书店的艰难与未来之路。

这本《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是我2022年苏州东太湖之旅所带的两本书之一。

在路上读书,是我长久以来的一种阅读习惯之一。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达,随着小视频、短视频、短图文的兴起,阅读变得十分可贵。我这并不是在自夸,而是对读书、对书籍、甚至是对书店所发出的一种担忧。

艾柯预言说,将于2080年袭来的碎布瘟疫会彻底改变书业,特别是图书收藏界:

一种未知的病毒——柯梅斯特虫草病毒,很可能是来自亚洲的某个地区——开始在西方世界传播,所有以碎布为原料制成的纸张,也就是从古腾堡时代到大约十九世纪中期,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张和这段时间内制作的书籍全部变成了碎片。这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因为人们一直认为用木头制作的纸张在七十年内会腐烂,而以碎布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则是永不腐烂的(关于这一点确实有据可查)。

不知是巧合还是意外的碰撞,在旅行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恰逢走进了东太湖畔的一家书店,名字很古意:上书洲,是苏州优秀实体店之一。

结合我所看到的书中内容,和我所想到的目前的实体书店的困境,不由陷入了深思,有许多话要说(也很难说得详尽)。可不承想,在距“碎布瘟疫”袭来还剩58年的今天,我们就在面临一一种可怕困境了。

但还是先与大家分享一下这家“上书洲”吧。于旅途中,遇到一家书店,不论是不是刻意安排,它都令人感到美好。

一座有书店的城市、有许多书店的城市,是充满人文温度和幸福感的。黄裳在《姑苏访书记》里说,苏州的可爱,第一是旧书多,第二是饮食好,园林之美倒在其次。

书,成为苏州之旅的一处精选。上书洲作为城市绿洲的人文书店,安放在东太湖畔总是十分相宜。

从“先秦的星空”到“风雅宋”,从“回望明清”到“民国苑”,这里的书,这里的物,这里的一切想象,有一种能见古人所见,感古人所感的奇妙氛围。

大概正是在苏州,在东太湖畔吧,这家远离城市喧嚣的书店给我一种难得一见的宁静、朴素之感。进入书店,左手杂书物藏,右手禅茶一味。只见满屋堆满各种图书和一些古朴的杂物摆件。

就在这一刻,我将这里视为“思想的东太湖”。此刻,一茶一书,读书从来翻山越岭,喝茶过往万水千山。时间过得真快,时间也如此永恒。

瓦伦蒂诺·蓬皮亚尼曾以“一个阅读的人相当于两个人”来作为自己的出版口号。实际上他相当于一千个人。热爱阅读的人,他们经历了好几次生命。

书店,给城市创造了生活美学,给社会带来了无限人文价值,也给我们带来更多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思想意识。

当大大小小的书店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时,它们就像是无数根毛细血管组成了整个城市的生命力。城市的心脏,就是人们活跃的思想、记忆的图书馆。

但正如文章开篇所言,“由于互联网和电子书的成功,印刷书籍的出版量已经非常少了……”,同时电商、网购也成为实体书店的竞争对手。当我通过新闻报道,看到城市在掀起书店倒闭潮的时候,内心是很痛苦的。

现在的人们真的不爱阅读了吗?

是没有时间阅读还是厌倦了阅读?

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是人们改变了阅读方式还是消费成本令人们做出了选择?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 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快速掌握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根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2020年全国共有1573家书店关门,是2019年闭店数量的三倍有余。这其中,有的是受疫情影响。只是实体书店的困境在疫情之前就已存在,只不过疫情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尽管报道中称: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闭书店1573家,新开数量是关闭数的2.6倍。但这样的数据并不能令我感到乐观,我仍是充满担忧。

作为一个旅行爱好者,当我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时,也会留意城市的一些“网红书店”、“最美书店”。

为了让消费者走进书店,传统书店也在不断变革。或出售文创产品、或出售咖啡、甜点、或举办文化沙龙、公益活动、电影、音乐、生活……或追求眼前一亮的设计风格,使其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风景或者文化地标或网红打卡点。

在这样时尚、新潮的变革下,确实是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消费群体走进书店。

但失意的是,我经常碰到的是一群拍照打卡、喝咖啡、吃甜品,享受下午茶的消费群体。

这或许给书店带来了卖书之外的各种盈利,也给书店带来了“活下去”的另一条路,城市人文也变得更加精致。

但这也意味着实体书店成本的不断增长:房租上涨、水电上涨、人力上涨,以及媒体宣传、线上线下的各种宣传和包装。人气与变现总是悬殊太大,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就像是滚雪球一样。

比如我曾经打卡过的西安的言几又书店。言几又的在国内的各大城市都有门店,书店属于高颜值,深受年轻人喜爱,但仍是陷入了关店潮。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言几又在关停北京、成都、西安的部分门店后,又相继关闭了深圳、广州的多家门店。关店因素很多,疫情影响、市场定位、消费定位、服务方面、经营理念、运营管理等等。

当实体书店不再是以阅读为目标的场所,当人们走进书店不再是阅读而来,当快餐文化和碎片化浏览挡在了深度阅读的前面,我们的人文环境无疑是越来越贫乏。

而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不仅要承受文化方面的巨大损失,也要承受经济层面上的灾难。

最后我希望,至少希望的一点是:不论图书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局,不论实体书店与电子书之间有怎样的较量,我们都不能放弃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