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生化危机,里面潜藏着人类命运的抉择。”——室利·阿罗频
百年过去这句话如同暮鼓晨钟,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场危机的悄然降临:污染、贪污、食品质量、银行的崩溃。让人类措手不及,但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致力于扭转这一局势,让人类重新出发思考存在的意义——黎明之城。黎明之城纯粹而唯一,让意识转变,知行合一。
预言危机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以2019年底为标准时点,中国耕地总面积约19.18亿亩。与十年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的20.3亿亩耕地面积相比,耕地总量减少了1.13亿亩。
调查结果还显示:全国建设用地共有6.13亿亩,较第二次国土调查增加1.28亿亩,增幅26.5%。十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一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8.34%提高到62.71%。
用地面积数据变化
图片由作者自制
用地面积的数量变化使得城乡空间矛盾变得尤为紧张,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由于非农建设占用、灾害毁损、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耕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先进的专家学者开始试图在城市内开展种植活动:垂直农场,屋顶种植等新种植形式应运而生。
城市种植
图片来源自Pinterest
近日耶鲁大学的学生重新思考住房与食品之间的关系,跨越多个加工和生产规模,以应对当前食品系统中的问题,他们将住房和围绕食物的活动结合在一起,试图尝试另一种生存选择。
“扩展单元”的分解轴测图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该项目将研究高密度环境中的城市共同住宅原型,重点是在社区生活环境中重新定义私人和共享空间。Auroville 的背景是激进的,土地公有化使得人类一切生产关系变得不同。除了流动性、循环经济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新理念外,土地的非所有权允许发展不受地块定义而是受土地使用定义限制的集体生活模式。ZOO工作室将从设计背景,社会热点,到方案思路及实现,为大家解读图纸背后的故事。
“选址思考”
该项目选取的站点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 Auroville。Auroville 是印度南部的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它成立于 1968 年,是未来的模范城市,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进行彻底的重新思考。该项目隶属于印度人力资源部,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Aurovile地理位置
图片来源于百度地图
黎明之城,在这里,孩子将能够健康完整的成长及发展;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增长自身才能,激发潜能为目的,学习知识。男女合作,互帮互助,群体至上的观念使得这里的每一个人削弱自身存在价值。 这里有对乌托邦的极致幻想,同时进行着积极实践,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纯洁至上,再无杂念。
黎明之城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该场地位于一个紧凑的住宅区内,旨在容纳 8000 名居民及其相关服务。鉴于印度特定可用土地上的人口不断增长,迫切需要为具有更强社区意识的紧凑型城市找到新模式。 当务之急是设计自力更生的城市社区,人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共同生活,但可以通过步行获得多样性和所有有用的资源和服务。该项目呼吁在高密度环境中设计生态城市共居原型。
“设计策略”
单元住宅
该项目在“亲善线”总体规划中选择了一个狭窄的 11 层地块,这是一个由连续的高架基座和内部坡道连接的紧凑型住宅区。在住宅区内尝试作物种植,最大限度的争取“食物公平”。
人类住区需要进行自我重组,以减少资源消耗,同时增强人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潜力。考虑到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不平衡,该工作室将使用整体思维,从而解决发展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扩展单元”的分解轴测图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该项目从“单位“开始。紧凑的卧室单元允许为基于食品加工和生产的公共服务提供空间即为:“食品公地”。卧室围绕这个食品公地移动,形成集群,形成中等规模的社会单位。然后这些集群不断扩张进入一个加厚的“生长立面”。通过这种方式,传统的住房“单元”被扩展为包含一间卧室、一块立面以及一块“食品公地”
卧室配置计划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卧室景观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食物共享
沿对角线穿过建筑物,从立面穿过,向下穿过裙楼,一直延伸到前面的耕地,食物共享空间使人、食物、水和废物流通。这种混合空间是从一系列混合的社会和生产类型发展而来的。厨房/礼堂、酸洗区/游戏室、蘑菇农场/儿童游乐区、养鱼场/图书馆和温室/浴室折叠在一起的加工、生产和社交空间。各空间相互流通但互不冲突,和谐共生于整个住宅楼内。
放大养鱼场/图书馆计划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整个住宅楼各个单元形成开放共享的状态,邻与邻之间打破传统独立封闭的状态,共享开放走廊。形制与当下的”合租“相似,内部单元为每间卧室,而外部集合则为一整栋住宅楼,分隔不隔爱,独立而不离群,在集体生活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
“集群”剖面轴测图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立面的生态学
该公共计划允许发展循环性经济和创建一个延续 Auroville 项目遗产的新生态。密集的开发废料被用作化肥的来源,以重新融入粮食种植活动,不依靠外界形成自给自足的内循环。其中土壤和水的梯度确定,则是通过立面和升高的平台进行调节。
有人居住的生长立面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面向南方,立面的模块化系统支持任何需要阳光的东西:花盆、挂衣服、晒太阳或沙发床。嵌入式水接入点允许水槽和小厨房插入立面。立面还拥有一个二级循环系统,将单元组垂直连接起来,形成中等规模的集群。“食品公地”的程序和形式上的特殊性与立面的灵活性相平衡。
生产+流通交叉口
图片来源于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虽然食品公地为 Auroville 提供了一条公共通道,但立面的规模适合个人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该项目重新思考了“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社会活动的食物与作为劳动的食物之间的梯度。 最终,该项目提出了一种替代模式,将食品加工引入家庭,展示围绕种植、烹饪和饮食的日常仪式,作为探索集体生活的新途径。
“图纸展示”
图片来源自Yale University官网
Camille Chabrol
Thomas Mahon
Alexandra Pineda Jongeward
结语|
建筑环境将主要由当地材料和当地技能建造,从而改善当地经济,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想象,这样的定居点将综合有效地管理水和废水,这样节省的水可以用于在城市地区种植粮食;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许城市地区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空气质量将通过保持机动车辆进入而得到改善,同时实现安静和健康的环境,让居民感到养育、更快乐、更健康和更平和。
编辑丨凸凸
视觉丨凸凸
免责声明:本文文字和图片根据网络资料汇编整理,图片均已标明来源。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方删除。本文系编辑团队原创撰文排版整理,禁止以ZOOdesigner编辑形式随意转载,授权请留言。
·END·
作品解读 | 桥上的街市:旧铁道桥改造【南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访谈(一)
作品解读 | 今天你发电(运动)了吗?【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游牧计划【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城市充绿宝【苏州园林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蒸腾时光【中国矿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下个屋顶见!【江苏政泰建筑设计集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为希望做顿好饭——共享厨房幸福的家【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重建边缘:以苏尔莫纳-卡尔皮诺内铁路和吉齐奥河畔的佩托拉诺镇为例
作品解读丨清凉一下,快来冰岛看看洞穴中的瑰丽景象
作品解读丨渔火相传——浙江省大陈岛镇区乡村设计
作品解读丨UCL UD毕设银奖质疑CBD空间使用权?用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实现城市重构和空间平等!
作品解读 | 从前有座煤气罐——气罐社区营造记【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都市“手环”【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循级利用—H₂O与CO₂变奏曲【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碳路记【苏州园林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万物皆有灵:为小动物而设计
作品解读丨崖壁窑洞映斜阳,朱小地设计团队绘制榆林恢弘图景
作品解读 | 对北荷兰循环农业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度景观空间探索
作品解读 | “挤”出来的空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新园公社——对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微观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郑州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废弃铁路摇身一变成为绿色走廊!
作品解读丨虚拟与现实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读|城市中绿色生产空间的不同方式-公共空间中央景观
作品解读|Isomatic 异构体-充斥着色彩和虚构人物的混乱游乐场
作品解读|AQUAVILLE 应对水平面上升的建筑策略
作品解读|一个不完整的无边界地图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读|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读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作品解读|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读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作品解读|生产环境:“鹿特丹自给自足”(城市农业综合体)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 | 虚拟与现实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读|你知道废弃的电子产品去哪了吗?
作品解读丨探讨婚姻与建筑的适配性-致我即将分离的恋人
作品解读丨跨越20年的思念, 致我挚爱的Mircioiu
作品解读 | 人类回归海洋的日子真的不远了吗?
作品解读丨 台达杯一等奖竞赛作品解读|积木·乐园
作品解读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作品解读丨崇礼OOW竞赛获奖作品赏析:西坡·归去来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逸境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解读丨崇礼OOW竞赛获奖作品赏析:不止于居
作品解读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移动创客营地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游宋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相见故里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开封时间 TIME ON/OFF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