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婴是丰沛功臣集团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他这辈子似乎就留下两个标签,一是“万年司机”,二是“义救刘盈”。
但他创造了一个小奇迹,面对刘邦和吕雉对功臣集团的打压迫害,以及“平诸吕”的大动荡,他是唯一一个能安心睡大觉,不被任何一方势力忌惮的人。
夏侯婴何德何能,能被刘邦、吕雉、汉惠帝、汉文帝信任呢?
刘邦:他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夏侯婴是除了卢绾之外,刘邦最信任的一个朋友,连萧何、张良都无法相比。
夏侯婴擅长养马和驾车,是沛县办公大院里的一名司机,除了给县令大人驾车,还经常“跑长途”。泗水亭是夏侯婴长途补给站,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就这样结识了夏侯婴。
一来二去两人就混熟了,不但混熟了,还发现两人“臭味相投”,特别聊得来。每次夏侯婴路过这里都要跟刘邦侃大山,一侃就是大半天。
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时常开玩笑打打闹闹。文人开玩笑斗斗嘴皮子,刘邦这货手脚并用,估计还用上了道具,一不小心动作太猛,把夏侯婴搞成了重伤。
按照秦法,刘邦这种行为就是犯罪。也不知道哪个缺德鬼把刘邦给告了,于是刘邦受到了审查。
轮到夏侯婴上堂作证时,他矢口否认,刘邦因此逃过了牢狱之灾,而夏侯婴却因为做伪证,后来被关进了大牢,被打了几百鞭子,还蹲了一年多的监狱。
即便如此,夏侯婴却始终咬紧牙关,没有说出真相。
陈胜吴广起义时,沛县令听从萧何、曹参的建议,决定招回在芒砀山当大王的刘邦,奉命前去联络的就是夏侯婴和樊哙。
从那以后,夏侯婴就一直追随在刘邦身边,爵位不断提高,职业却一直没变——太仆。
太仆就是皇帝的专职司机,这个工作看起来不显眼,但很重要,除非皇帝的亲信不足以担任。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宰相叫华元,在和郑国人开战前杀羊犒劳将士。华元的专职司机叫羊斟,满以为自己也能跟着解解馋,结果却被华元忽视,连口汤也没喝到。
大战开始,羊斟驾着车把领导直接送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嘴里念念有词:分羊肉的时候你说了算,上了战场老子说了算!结果华元被俘,宋军战败。
所以,司机握的不是方向盘,而是领导的命!
夏侯婴是太仆钉子户,从刘邦到汉惠帝刘盈、再到吕雉、汉文帝,他成了“万年司机”,就没干过别的差事。
当然,夏侯婴的驾车技术确实牛,惜墨如金的《史记》居然四次用了“趣攻战急”来形容夏侯婴的车技,意思是他驾驶战车的速度惊人,也表现得很勇猛,多次立下战功。
在单位,上下级关系很微妙,工作上的信任代替不了私人关系的信任,缺少私人关系的信任基础,有些话只能通过特定的人转述。
夏侯婴就充当了这个传话筒的角色,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说。
吕雉、汉惠帝:他是救命恩人
当年刘邦兵败彭城,被项羽一路追杀,夏侯婴差点把车轱辘跑飞了。
车上除了刘邦外,还有刚刚被从老家接回来的刘盈、鲁元公主姐弟俩。刘邦嫌弃马车载重太大,跑不快,一脚将姐弟俩踢下车。
夏侯婴忠厚,见状赶紧停车,将姐弟俩抱上车。刘邦又下脚,夏侯婴再次下车抱起姐弟俩,如此往复十几次,刘邦急眼了: “你再救他们老子杀了你!”
夏侯婴不为所动,他干脆将姐弟俩抱在身上,让他们搂着自己的脖子,把车厢留给老流氓自己。
大概是上天被感动了,他们一行四人居然真的摆脱了追杀。那一刻,夏侯婴比刘邦这个父亲更伟岸。
我发现很多人给刘邦洗白,说他把姐弟俩踢下车,是不想让他们跟自己犯险。太扯淡了!
吕雉、刘盈母子这辈子历尽磨难,夏侯婴的舍身相救,就是他们不幸人生中最温馨的一段记忆。
刘盈即位后,将靠近皇宫的一个大宅子赐给夏侯婴,并给宅子赐名为“近我”。虽然这个名字起得太缺少文艺范,但汉惠帝对夏侯婴的亲近之情一览无遗。
汉文帝:他纳了投名状
如果说夏侯婴跟刘邦、吕雉、刘盈有过命的交情,那么汉文帝上台后依然信任夏侯婴就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被周勃、陈平捧上了皇位。作为吕雉、汉惠帝的心腹,按理来说夏侯婴的政治生命应该算是到头了,他怎么就得到了汉文帝的信任了呢?
说起来有点让人悲怆,夏侯婴居然对刘盈的儿子们下手了!
当刘恒从代地赶到长安的当天夜里,皇宫里发生了一起血案。一群人闯进皇宫,以少帝兄弟不是汉惠帝血脉为由,将汉惠帝的儿子们全部杀光了!
夏侯婴就是这起血案的凶手。
随着少帝兄弟的惨死,汉家嫡系就算是死绝了,这为刘恒上位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因此夏侯婴用刘盈儿子们的血,给汉文帝纳上了投名状。
我们不清楚夏侯婴在干这件事时是否会心颤,也不清楚他死后如何面对刘盈,但他取得了汉文帝的信任,依然充任太仆。
他以及他的子孙终于没被惊涛骇浪掀翻,夏侯家族一度成为西汉帝国的豪门家族。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还曾经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
历史:最会做人的“隐君子”
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夏侯婴呢?
- 首先,夏侯婴虽有战功,但在功臣集团中并不显眼,与功臣集团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夏侯婴参加过很多战役,但从来没有单独领军的记录,他所有的军功都离不开刘邦的足迹。
因此,夏侯婴在丰沛集团中独树一帜,他不跟任何一个派系接近,功臣集团也跟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就是夏侯婴的聪明之处,要是比战功,他顶多属于三流角色,于是干脆就将自己跟他们划一条界线。
这条界线划定以后,他永远只归属于一个阵营——皇权。
- 其次,夏侯婴很会做人,他不冒头,保持低调的风格。
皇帝的亲信也不好当,外朝肯定对他既拉拢又打压,弄不好遭到皇帝的猜忌,死得很惨。比如卢绾,就是因为跟刘邦太亲近,结果捧得高摔得惨。
夏侯婴绝不掺乎权力斗争,比如平定诸吕行动,他仅仅是到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才出手,虽然回报低了一些,但绝对安全。
这种低调让夏侯婴的存在感缺失低了一些,不过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高隐隐于朝”,您是不是觉得夏侯婴就是个高级隐士呢?
- 最后,夏侯婴还利用自己的与刘邦的关系,悄悄做了一些隐性的贡献。
比如举荐韩信。我们都知道萧何慧眼识才,举荐了韩信,其实第一个发现韩信才能的是夏侯婴。
当年韩信从项羽那里改投到刘邦帐下,刘邦眼拙,让韩信去管仓库。估计韩信也不上心,犯罪了,被押上断头台。
前面十三颗人头落地,轮到韩信了,你说巧不巧,他一仰脖子正好看到夏侯婴,于是大喊: “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怎么会斩杀壮士?”
夏侯婴愣了一下,留了个心眼,赦免了韩信。二人一聊天,夏侯婴大惊,这是个大才啊,于是将他推荐给了萧何。
项羽被灭后,刘邦下旨追剿其党羽。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了逃命自卖为奴,藏身在一个叫朱家的豪族那里。
朱家安顿好季布,就跑到长安来见夏侯婴:季布是个人才,皇帝追急了,他只能投靠匈奴,这不是资敌吗?伍子胥的故事怕是要重演了。
夏侯婴恍然大悟,赶紧去见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不光赦免了季布,得到了一个人才,还废除了继续追杀项羽余党的诏书。
这就是夏侯婴,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极聪明,善于隐藏锋芒,懂得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加上夏侯婴没有兵权,更没有军中的人脉关系,因此不对皇权构成任何威胁。
这种人,谁当皇帝都会喜欢,更何况他对刘邦、吕雉还有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