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勇敢的心》,我感到非常感动。你们中那些被它感动的人一定不要忘记威廉·华莱士死前“Freedom!”。这种哭泣引起的震惊,再加上背景音乐,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电影结束。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响起时,摄像机像鸟的翅膀一样优雅地掠过深蓝色的山脉,白色的薄雾从小溪中升起,再次散开,摄像机越来越近,马的影子出现在树林中,电影开始了。这时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我会告诉你威廉·华莱士的故事。
“勇敢的心”并不是指威廉华莱士,倒是恰恰指的是影片中数次出卖过威廉华莱士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当然,出卖威廉.华莱士的情节是影片虚构的,历史上的罗伯特.布鲁斯是苏格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正是罗伯特.布鲁斯领导苏格兰人不断与英格兰进行着小规模的冲突,并在班诺克本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最终将英格兰人赶出苏格兰。
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尽管詹姆斯.霍顿这部影片的音乐没有获奖,但总体来说这里的配乐要比他后来获奖的《泰坦尼克》要更加出色,结构上也要复杂一些,与情节配合十分紧密,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往的战争片留给观众的印象大多是血腥、暴力的打斗场面。或许一个好的摄像师、一个好的打斗指导加上优秀的场面布景足以烘托出影片的视觉效果,从而将影片作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但《勇敢的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佳作,决不仅仅如此。
它有机的将战争因素与爱情因素相结合,两者的合并始终牵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样牵引着荧幕前每一个观赏者的心。 之所以有“战争”,是因为有“爱”。世界上没有一个战争是由于纯粹的愤怒所激化而来的。影片中的战争也是如此。
只不过,片中的“爱”是多元化,更富有灵魂的。高尚无比的爱情和浴血奋战的民族情是本片的感情线。华莱士作为一个小小的苏格兰人最终能够领导解放革命走向胜利,这一切是因为他不惜任何代价的爱着自己的妻子、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自己的民族,甚至不惜用自己充实着热血的生命来祭奠苏格兰人的土地与苏格兰人的自由。
威廉华莱士,不是一个天生的好战者。当幼小的他看到自己的父亲为了民族的自由而失去生命的一霎那,他仍然没有下决心立志或复仇。对于他来讲,反而更需要一个和平的处境、与平凡的生活。当成年的华莱士回归到自己的土地时,他曾说:“我回家是要种田成家,只求能平安的生活。”观众看到这句话时,很难将当前的华莱士与影片结尾那个躺在死刑台却仍然高呼自由的他相提并论。
但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平反,赋予了贵族头领初夜权。所有的贵族头领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力夺取平民中初婚女子的初夜。当恶魔的魔爪降临在他的妻子身上时,他义无反顾的抗争,夺取了小小的胜利,但却永远的失去了深爱的人。也正是因为他失去了妻子梅伦,所以下定决心要走上反抗的道路。
同时,他父亲遗留给他的>勇气与寻求自由的渴望也被一触即发。仇恨背后是一片片爱,父亲与妻子总在梦里与他相见,告知他要苏醒过来,为勇气而战,为自由而战。爱的仇恨也就由此萌生了。
《勇敢的心》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