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建议崇祯打压太监, 崇祯不听导致亡国, 死前他要求如此下葬

2022-03-05   生活幸福

原标题:言官建议崇祯打压太监, 崇祯不听导致亡国, 死前他要求如此下葬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专门立下祖制——宦官不得干政,然而明成祖朱棣篡权后,为加强集权统治,不仅打破了朱元璋的规定,反而对太监更为依赖。随后,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崇祯朝,太监专政的朝堂局面几乎一直存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初,为巩固皇权除掉了九千岁魏忠贤,但并没有太多改变太监干政的局面,崇祯依然大批任用宦官参与各项政务和军事,这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吏科给事中吴麟征就是其中一位。

朱元璋像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浙江海盐人吴麟征考中进士,最初被任命为推官。吴麟征进入官场之后,雷厉风行,捕获为非作歹的盗匪,打击地方上兼并土地、压迫百姓的豪强,使当地破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吴麟征的政务能力得到官场的认可,同时也受到底层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不久父亲去世,吴麟征只得辞官回乡守丧三年。

守丧期满,吴麟征重新起复任

兴华府推官,到任后他依旧保持着廉洁奉公的作风,对待政事特别公正。吴麟征手下的僚属,因熟悉其性格,所以没有一个人因为私事去求他。吴麟征在任数年之后,调任京师,改任吏科给事中。

明朝官常服

吴麟征自幼熟读史书,知道宦官专权往往会败坏朝政,加速王朝崩溃。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宦官专政非常严重,著名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就是受大太监王振扰乱而成了瓦剌的阶下囚。天启朝也有魏忠贤掌控朝政,到了崇祯朝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大太监,但是崇祯依然在一些重要岗位上任用宦官,吴麟征面对崇祯皇帝滥用宦官的情形十分不满,他上疏请求崇祯皇帝立即禁止派遣宦官监军乱权。在奏疏中,吴麟征写道:“古用内臣以致乱,今用内臣以求治。君之于臣,犹父之于子,未有信仆从,舍其子,求家之理者。”一段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崇祯朝的战乱原因,在于政令不申、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必须能政令通行。郡守廉洁,县令才不敢贪赃枉法,郡守宽厚,县令就不会太敢滥用私刑,郡守为官很清明,县令才不会糊弄。

魏忠贤

吴麟征十分推崇明宣宗任用况钟的那种做法,他建议皇帝先对要选拔的官员进行苛刻地挑选,任命后再提高收入,可以破例给予合格官员更大的权力,让其在任上能雷厉风行,并在一个地方长久任职。这样的话,民生疾苦、吏治就可以得到改善。

凭着敢于说实话,吴麟征在谏议官员中赢得了公正、刚烈的名气,但是崇祯皇帝却没采用吴麟征的建议,最终政局日趋崩溃。后来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派吴麟征镇守北京城西直门。当西直门被农民军攻破后,吴麟征逃到一座寺庙,准备自杀殉国。自杀之前,吴麟征留下了一封绝笔信——“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元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穿青衫,戴角巾,已经不能挽救大明王朝了,只不过为了让自己走得更安心罢了。

崇祯皇帝上吊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