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亲自点赞,从“卡脖子”到超越,中韩面板将决战mini LED

2023-02-03     科技真探社

原标题:余承东亲自点赞,从“卡脖子”到超越,中韩面板将决战mini LED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面板产业的逆袭最能凸显中国人的奋斗精神。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以及液晶面板本身的技术迭代,液晶电视在2007年、2008年迎来了一波非常高的市场热潮,仅三年中国液晶电视出货量就翻了整整一倍。

然而尴尬的是,在这波市场热潮中,真正赚钱的其实是产业链上游的日韩面板厂。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显示面板是国内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之后的第四大进口物资,贸易逆差达到1478.96亿元,中国对进口面板的依赖接近100%。

说白了,当时很多国内电视企业其实就是日韩面板企业的打工仔,挣的都是组装加工的辛苦钱。

而且局面的严峻远不止如此,那些日本、韩国的面板企业还相互勾连,合伙操控液晶面板价格,最终获利可能达到了5亿元以上。

这种被动局面的根源,就是当时国内面板依赖进口。

有位日本东芝高管曾如此评价中国家电行业:“中国企业都是水果贩子,他们不种水果,更不种优质水果!”这句话虽然不中听,却非常现实,中国要想摆脱面板“卡脖子”,最终还是要靠自主技术。

于是在2009年,TCL华星成立。

华星用了17个月的时间,先后在72万平方米的厂区内,建成了阵列厂、成盒厂等相关产线,其中的彩膜工厂,更是填补了当时国内没有成熟彩膜工厂的市场空白。

只不过,看着初出茅庐的TCL华星工厂,有位台湾企业界的大佬笑着说:“你们先折腾,折腾不下去了,就由我们来收购。”言外之意,他并不相信TCL华星能够在强者环伺的面板市场中突出重围。

他说的话没有错,因为只有产线并不能解决技术依赖的问题。

于是在TCL华星成立的第二年,TCL华星派遣公司骨干前往日韩学习相关面板技术,可谓是一边生产,一边学习,沉淀了不少自主技术。

  • 2011年,TCL华星获得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
  • 2012年,TCL华星建成了国内首条自主建设的8.5代TFT-LCD面板产线。
  • 2013年,TCL华星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整机制造”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的彩电企业。

中国面板产业的逆袭已经初见苗头。

2005年以前,中国LCD面板在全球产能的比重不足1%,如今,中国LCD面板产能已经占据了全球二分之一的份额。除了LCD之外,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已经成为韩国三星的有力竞争者,国产OLED也在强势崛起。

另外,在已有的LCD、OLED赛道之外,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新的mini LED、micro LED等下一代前沿面板技术,目前TCL华星拥有的Micro LED相关专利已达到140件,暂位居全球第一。

在前不久的CES展会上,TCL在占地1650平米的展区内,展示了多款Mini LED新品,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是采用第三代QD-Mini LED技术的TCL X11,达到了98.0%的DCI-P3色域(量子点),实现了2000nit的峰值亮度,重点是TCL X11的控黑效果非常出色,表现优于索尼等国际大厂的同级别高端电视机机型,在播放需要高动态范围的杜比视界视频时,凭借QD-Mini LED技术,TCL X11展现出不错的效果。

除了X11,TCL还有98Q10G等采用mini LED技术的高端电视。

之所以大力发展mini LED技术,除了我国面板产业的战略需求之外,在现实层面,Mini LED没有大尺寸OLED低温、高温可靠性差的缺陷。

在去年上市之初,TCL X11一度出现销售一空的盛况。一款电视居然能在市场饱和的状态下,有如此高的市场热度,这本身就反映出这款电视扎实的产品力。

虽然TCL X11只是一款产品,但却映射出中国面板企业在Mini Led领域,追赶日韩的步伐,中韩面板产业将会在mini LED技术的应用上,展开激烈的产业竞争。

正如此前华为余承东在公开场合说的:“中国在OLED显示屏上的追赶,在第二代、第三代的mini/micro LED等下一代的超越。我们要敢于领先,敢于超越。我们是能搞定的,能做的。”借国内面板从“卡脖子”到超越的发展史,激励中国科技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人在高科技领域最擅长“换道超车”,而这次国内企业在mini LED、micro LED的赶超,势必是国内面板企业从追随到引领的新台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3d977d98af8b374b26f392f0e109a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