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器官。听着好像很“硬核”,但它其实也脆弱,特别是在病毒面前。
哪些肝病由病毒引起?肝炎会传染吗?需要如何预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肝炎、爱护肝脏!
一、哪些肝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肝炎有病毒性及非病毒性之分。
非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害等;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嗜肝病毒等引起的肝脏传染性疾病,具体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我国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二、肝炎的哪些传播途径需要提防?
首先需要明确,非病毒性肝炎没有传染性,只有病毒性肝炎会传染。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即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感染。
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当人们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有较高的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
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
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1.血液传播:极少量含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进入人体后即可导致感染,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都可以传播。
2.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在分娩前后会有一定概率传给胎儿。
3.性传播: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经破损的皮肤黏膜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4.医源性传播:医疗工作中使用受污染或者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都可造成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为传染。
特别提醒:没有血液暴露的日常接触,如跟乙肝、丙肝患者握手拥抱、住一个房间,甚至一起用餐和共用厕所,理论上都不会被传染。
但如果是亲密接触,比如与乙肝、丙肝患者结婚,那么建议婚前进行各项肝炎病毒的检验。如果是阳性,就要尽早治疗。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丁型肝炎病毒极少单独感染,多与乙型肝炎病毒等DNA病毒共同感染。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则同甲肝一样,也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有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且多见于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易出现重症戊肝,病死率较高。
三、爱护肝脏从日常做起
1.规范行为
预防感染主要依靠良好的卫生习惯。
(1)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物品避免与他人混用;
(2)饭前便后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3)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
(4)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5)注意外购的肉类熟食,充分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6)避免到不正规的私人诊所拔牙、补牙,避免到不正规的机构文眉、文身;
(7)有男男性行为者或有多个性伴侣者,均需使用安全套并定期检测;
(8)肝炎患者也需做到规范治疗,遵从医嘱、做好防护措施、定期体检,以守护家人、孩子的身体健康。
2.及时接种疫苗
全面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第2针、第3针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会逐渐下降,在首次接种后1~2年复测乙肝抗体滴度,根据抗体滴度水平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此外,我国目前还有甲型肝炎疫苗及戊型肝炎疫苗可供接种。
建议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到肝病科咨询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
3.严格戒酒
酒精是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唯一原因,也是其他慢性肝病的主要诱因。
长期饮酒史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基础。
判断标准:
饮酒超过5年,男性每天乙醇摄入量≥40克、女性≥20克;
或近两周内大量饮酒,每天乙醇摄取量≥80克。
乙醇计算量=饮酒量(毫升)×酒精度数×0.8。
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无论哪种类型的酒都应禁止饮用。研究表明,戒酒4周~6周后,肝内沉积的脂肪肝就会有很大程度缓解。
4.合理膳食
脂肪肝是危害肝脏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积极的体育锻炼是改善脂肪肝的关键。
我们要注意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碳酸饮料、高糖食物。
烹饪方式推荐清蒸、煮、炖、拌等,并增加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5.避免应用肝损害药物
药物性肝损害也是常见引起肝病的原因之一。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较轻微,常常被忽视,建议大家要避免长期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
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了解身体状况。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建议每3~6个月到专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
已有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监测病情变化。
文字来源:健康中国
国家疾控局
科普中国
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