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第一部在全国正式上映,半日票房刚过2000万,首日票房预测不超5000万。
加上前期点映的3千多万票房,《封神》上映后首日总票房想过亿元大关,似乎难度很大。
根据《碟中谍7》首日票房5000万,上映7天后票房只有2.75亿的数据来推算,《封神》一周的票房可能在4亿左右。
说实话,这个成绩对于自称耗资10亿的《封神》来说,是很差了。
根据如今内娱电影行业制作方差不多能分账2成的比例来看,乌尔善要想回本,第一部票房起码要破50亿。
票房破50亿有多难?目前国内电影能突破这个数字的电影,只有《战狼2》《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哪吒魔童转世》。
别说超越这些票房50亿的电影了,以目前《封神》的票房成绩来看,它已经被追光动画的《长安三万 里》和王宝强的《八角笼中》打懵了,后面还有王一博的《热烈》来抢票房,处境不可谓不艰难。
7月20日的票房榜单中,已经上映13天的《长安三万 里》半日票房,超过了刚上映的《封神》,上映15天的《八角笼中》,票房和《封神》也只有几百万的差距。
早在2012年,乌尔善筹备《封神》三部曲,号称要打造“东方指环王”时,引起很大关注,当时好莱坞电影还势头正劲,无人能敌。
结果《封神》花了7年时间挑选演员,造景布局,直到2019年才官宣主演名单。此时的好莱坞电影,已经快成明日黄花,尽管名声在外,看似尾大不掉,但实际上在内娱市场已经颓势尽显。
随着国内电影工业的振兴,《战狼》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开心麻花”团队的崛起,观众发现好莱坞电影,除了特效和乱七八糟的魔改剧情外,也不过如此。
这就造成还想着学好莱坞那一套的乌尔善处境很尴尬,再加上疫情三年,原定于2020首映的《封神》拖了3年才上映,雪上加霜。
随着《流浪地球》系列的爆红,国内电影的热门题材,已经从“玄幻”转变成“科幻”,乌尔善致敬“指环王”,用好莱坞那一套来制作东方宏伟神话故事的做法,其实已经注定要“撞南墙”了。
很多影评人不想说得太直白,毕竟乌尔善在业内的口碑还不错,拍出过《画皮》《鬼吹灯之寻龙诀》这种不错的玄幻片,不少人也希望他能拍出一部在特效和场景上能和好莱坞旗鼓相当的电影出来。
事实上,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制作和特效其实已经达到好莱坞水平了,说得难听点,他几乎是照搬好莱坞电影的套路来拍这部中国神话故事的,宏大的场景处处有着“指环王”和“魔兽世界”的影子。
正因如此,《封神》刚一定档,就被日益自信的国内观众集体吐槽,片中演员的国籍首先被质疑,然后雪球越滚越大,电影还没上映就引来一片差评,口碑差点崩了。
面对这种局面,乌尔善有多急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在《封神》点映时,选择了IMAX影院,就是要更好地体现影片特效。
在宣发费的支持下,不少娱乐自媒体大V和业内人士口风突变,从一周前还在骂骂咧咧的状态,无缝切换到“口碑爆棚”的样子,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封神》的口碑出现了逆转。
笔者也看了点映,说实话特效不错,但绝没有达到“惊艳”的程度,演员都挺棒,反正玄幻片也不太需要演技,总体来说不算差,但也没有到5星好评的程度。
如果按照豆瓣的评分标准,《封神》应该及格了,打个6.8分没问题,尽管这与乌尔善的预期还相差很远。
观众不买账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首先是《封神》的故事很难拍好。
《封神演义》的故事大众很熟悉了,电视剧《封神榜》也早已先入为主,以“不可超越”的状态扎根在很多观众的心中。
所以有很多网友拿着电视剧版的《封神榜》,开杠电影版《封神》,从服化道到演员选角,从史实到改编,一直杠到了《封神》中饰演妲己和纣王的演员,为什么是外国人这个问题上。
尽管拿史实去评论一部玄幻电影本身就很玄幻,但这种朴素的心态和想法,代表了广大观众的心声,《封神》陷入争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封神演义”这个题材,经过这些年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差不多和“烂片”划上等号了。
前有2016年的众星云集的大烂片《封神传奇》,后有各种魔改的“封神”网络大电影,已经把这个IP搞成了一个难啃的骨头,如果没有好的切入点讲故事,只靠炫丽的特效,如今已经很难吸引观众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封神》这部电影没有所谓的流量明星参与,尽管网友对此表示赞同,但实际上在票房方面,是损失巨大的。
如今像王一博、易烊千玺、朱一龙这样的“真顶流”,是能实实在在撑起票房的,他们的粉丝肯掏真金白银去支持偶像,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导演徐克也选用了肖战作为电影版《射雕》的男主角,看中的就是这些“真顶流”的票房影响力。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
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的《无名》,票房9.87亿。
梁朝伟和郭富城主演的《风再起时》,内地上映六天票房不足4000万。
“真顶流”对票房的影响,可见一斑。
《封神》没有用年轻的顶流,而是用了李雪健、飞翔、黄渤、这样的实力派来当噱头。
费翔的票房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黄渤做演员时还有不错的票房口碑,但在转型当导演后,搞出了一部部口碑不足的影片,《外太空的莫扎特》《撼沙》都是折戟的下场,如今黄渤的票房影响力,已经下降了很多。
甚至黄渤自己都跑去和“顶流”王一博合作了《热烈》,乌尔善想靠这些老演员的名声撑票房,实在是想多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导致了《封神》如今的局面,那就是乌尔善的“学习对象”。
《封神》打着讲述传统故事、打造国产电影特效盛宴的旗号,实际上还是以西方电影的审美和价值观为主,这种做法如今是很不受待见的。
《无极》《夜宴》《英雄》《长城》已是前车之鉴,但乌尔善依旧无法跳脱出来。
郭凡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票房大卖,正是因为他从“西方审美”中跳脱出来,堂堂正正地搞出了“中国电影的叙事方法”,尽管用的还是西方电影的特效,但内核的人文审美已经变成了东方。
所以乌尔善哪怕拍出了“史诗感”,也是西方的史诗,在东方观众心中没有立足之地。
正是这些原因,让《封神》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 里》面前一败涂地,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八角笼中》面前抬不起头,更无法和深谙观众心理,拿捏电影市场的陈思诚一较高下了。
《封神》在宣发直播时,剧中的一个演员当众喊出了“不看《封神》不是中国人”的话,还没上映就先占据“道德高地”,真实反映出了《封神》那种“不自信的傲慢”
讽刺的是,《封神》的“制作顾问”是美国好莱坞的大制作人巴里·M·奥斯本,“剧本顾问”之一是美国编剧詹姆士·沙姆斯,配乐团队来自美国,特效导演是新西兰人……
自己致敬好莱坞还不够,为什么还要硬拉着观众一起低头呢?
《封神》三部曲,要打造300亿票房的豪言壮志,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