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俞经民:上汽大众要打胜仗也要“打剩仗”

2023-11-22     BusinessCars

一场无声的电音派对在这次广州车展的上汽大众展台上演,上汽大众把这种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荷兰,这两年非常流行于国内新世代年轻人群的新潮行为艺术,搬到了车展现场,是上汽大众和年轻人的一场双向奔赴。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极卷时代,所有的合资品牌其实都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和转型压力,作为一个已经走过39年合资历程的合资汽车品牌,上汽大众的处境并不比其他合资品牌轻松。

对于媒体们想要抛来的问题,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似乎早有准备,如何应对车市的“淘汰赛”?俞经民表示上汽大众有很明确的九字方针: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

首先,要做好的产品,控制成本,提供“好用不贵”,但不是低质低价的产品。

其次,要保证合理的利润。价格是一个门槛,现在价格每增加1万,就是一个新的版本,每个价格区间的产品性价比都要做到最优。

第三,要解决慢的问题,适应中国快速的市场竞争环境。

俞经民告诉记者:“‘剩者为王’从来不是悲观的解读,上汽大众想传达的是,我们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稳住销量、守住规模,既能打胜仗,也能在赛场上拼到最后。”

他认为能“打剩仗”的品牌,一种是主流品牌,即全球化品牌;第二种是特斯拉这种品类品牌;第三种是不断崛起的自主品牌。

“没有品牌的根基,‘剩下来’会有点困难。”

品牌根基方面,无疑是上汽大众的优势,大众和奥迪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早已深入人心。2023年是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第39年,11月27日上汽大众将达到第2,700万辆车的下线和用户的交付,目前拥车的用户已经达到1500万。

在燃油车市场,上汽大众一直是一哥的身份。在整个燃油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今年9月,上汽大众燃油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8%,比去年同期增加1%。在各个细分市场,上汽大众几乎都有王牌车型,A级车市场有朗逸家族,B级车有帕萨特;SUV市场有途观L,这些车型都是各个细分市场的销量领头羊。

说到电动化转型,上汽大众在合资车企转型方面其实算得上先行者。但长期统治市场的辉煌,成为了上汽大众转型的包袱,形成了电动化表现不给力,滞后于新势力品牌的印象。

“在所有主流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的电动化是做得最好的。现在ID.系列的雄心壮志已不仅仅是‘合资纯电销冠’,ID.3也不止于成为‘12万品质纯电首选’,我们要成为这个价位段市场的首选(包括新能源与燃油)。”在俞经民看来,ID.3应该是“电动时代的甲壳虫”。

从今年7月份开始,ID.3销量开始持续暴涨,从6月份的1819辆直接原地飙升至7378辆,增长了5559辆,环比增幅达到了305%,销量翻了三倍还多。俞经民也透露从7月份开始,订单每个月新增1000左右。“订单对生产拉动地很快,10月生产12,000多辆,这个月估计能上13,000辆,下个月我们往15,000走。”

但ID.3的暴涨背后,无法回避价格因素在背后起到的作用。对此,俞经民也不回避,他认为:“当ID.要起量,我们的供应商比我们还兴奋。规模起量,成本就可以降下来,集中生产的效率也会更高。所以ID.虽然降价,但往后亏的会越来越少。”

而ID.3降价迅速起量后,对竞品也带来了威胁,处于同一价位区间的比亚迪海豚,最近几个月价格也进行了下调。

在ID.3之后,ID.4 X和ID.6 X的市场表现也走在上升的路上,本次广州车展上汽大众还带来了ID.BUZZ,明年将会以进口方式引入,这是一款纯电动MPV,新车造型致敬传奇车型T1,在中国市场拥有一大批粉丝喜爱。ID.BUZZ的引入,将进一步丰富上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产品线。

“上汽大众既有‘好’的产品与品牌,又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上汽大众是为数不多的能做到‘好用不贵’平衡的品牌。”

时代在快速变革,但上汽大众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努力凭借这些优势在赛场上拼到最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28f7871a067474da659e5a9adc7e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