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大竞赛尘埃落定:浙江成新霸主,湖南旧王落幕,背后原因探秘!

2023-12-04   星球数据派

原标题:2023五大竞赛尘埃落定:浙江成新霸主,湖南旧王落幕,背后原因探秘!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数据来源:焦点强基综评

随着2023年第39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在武汉落下帷幕,今年五大学科竞赛CMO(数学竞赛)、CPhO(物理竞赛)、CChO(化学竞赛)、CNBO(生物竞赛)、NOI(信息学竞赛)获奖名单也已经揭晓。这些竞赛面向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生举办,旨在培养和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历来备受全网关注。

随着五大竞赛的结束,各省市、各校的表现也尘埃落定。本文将基于2023年的最新获奖情况来一探竞赛领域的发展格局。

2023五大竞赛国家集训队人次:浙江新霸主,湖南黯然

从2023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各省人次排行榜看,浙江成新霸主,全面碾压,而湖南旧王黯然落幕;一直被诟病的北京上海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实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浙江的表现。在今年的五大学科竞赛中,浙江在五个科目中取得了四个科目的第一名,只有一个科目的成绩为第四名。这种全面腾飞的趋势使得浙江高居榜首,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近年来,浙江在登上霸主地位之后,所向披靡,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优势。

然而,曾经的霸主湖南此次总入选人数仅并列第五,可谓黯然落幕。湖南作为全国的学科竞赛强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湖南的代表队总是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湖南的教育事业争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省份开始迎头赶上,并在某些学科竞赛中超过了湖南。特别是在今年比赛中,湖南的总入选人数仅并列第五,相比之前的成绩显得黯然失色

北京、上海一直被很多人指责为高考特权地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两地考生在高考中享受特殊待遇,根本就无法进入好大学。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顶尖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名列前茅,今年五大竞赛北京、上海的优异表现就足以证明两个地区的考生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和才能。北京在这次竞赛中展现出了全面的实力,虽然没有一项科目获得第一,但每个科目的表现都不弱,总人数也稳居第二。这充分证明了北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均衡发展。上海也同样跻身前四强,并在数学竞赛上以11人之多和浙江并列第一名。

相对而言,湖北和重庆是今年竞赛的两大偏科王。湖北专攻数学、物理科目,重庆专攻化学、生物科目,其他科目的表现则惨不忍睹。结果就是总成绩上不去也下不来,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两省市仍然位居前五强之列

广东近些年进步很大,紧随四川之后,携手四川省一起进入前八梯队,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表现。然而,一直自诩高中教育霸主的江苏在今年的竞赛中表现不佳,只能被隔壁浙江嘲讽。在五大竞赛方面,江苏表现真的太差,这也让人们对江苏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疑

总体来看,今年的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人次排名出炉后,浙江成为新的霸主已毫无疑问,而曾经一骑绝尘的旧王湖南则因种种原因黯然退场。同时,北京、上海这些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地区也通过比赛成绩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然而,也有些地区自诩为教育霸主,但在实际表现中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整体上强者固然恒强,但各省的沉浮也同样令人唏嘘。

人大附中、成都七中、上海中学和学军中学位居前三强

从各中学入选国家集训队人数排名看,人大附中以22人之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成都七中16人高居第二,上海中学和学军中学以12人并列前三强,成为全国中学的最大赢家。这一成就的背后,不仅反映了这些学校的卓越教育质量和实力,同时也凸显了他们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这些学校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他们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这些学校都拥有着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师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背景,同时还能够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这些学校都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此外,这些学校还注重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当然,这些学校的成功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所提供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集训队的佼佼者。

浙江夺冠、湖南落幕的原因分析

浙江在2023年五大学科竞赛总排名中夺冠以及竞赛成绩优秀的根本原因很简单,本质上就是新高考所造成的

根据目前浙江的新高考,选考三门可以考2次,前3%赋分97-100分,但华五以上录取名额1%左右,这意味着有志于华五以上的考生,无法通过选考科目获得优势。语数英三门主课,对于科技人员有区分作用的数学仅占三分之一。这导致了浙江高考头部区分度严重不足

而对高校来说,清北复交在浙江合计录取900多人,但他们想要录取优秀学生,同样需要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尽可能增加其它评价指标,即通过强基和综合评价录取。清北复交在浙江合计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名额大概100人左右,剩下800人全部通过强基和综评录取。

这导致了清北在浙江的裸分线超过700分,复交在浙江的裸分线超过695分。这样的高分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确保通过高考裸分录取。同时,因为强基和综评名额非常多,而且这两个都对竞赛生更有利,这就导致了浙江头部学生全面卷竞赛。这就是近年来浙江五大竞赛成绩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曾经冠绝全国的湖南之所以这两年连年下滑,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招生政策原因

自主招生时代,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需求,自行制定招生标准并开展选拔工作。这为湖南等地的竞赛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他们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获得进入心仪的高校的机会

然而,随着强基计划的推出,自主招生被逐渐取代。强基计划是中国政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在强基计划下,各高校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将招生名额主要用于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对于湖南等地的竞赛生来说,强基计划的推出无疑对他们的竞赛生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自主招生时代,他们可以凭借在竞赛中的优异成绩获得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进而获得降分甚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但是,在强基计划下,这种优惠变得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这一变化而对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竞赛生的影响比湖南小很多,因为浙大、复旦、交大、清北、人大的存在让这几个省市的竞赛生至少有华五级别的名校来托底,而湖南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2)师资大量流失

众所周知,教练的水平对学生的竞赛成绩影响是巨大的。在湖南这个一直保持全国领先的竞赛大省,其竞赛教练成为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重点挖角对象,尤其在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以湖南师大附中为例,短短几年间就有8名教练出走,其中不乏全国著名教练和资深国际金牌教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湖南师大附中在各种竞赛中一直表现出色,这离不开该校优秀的教练团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练纷纷被其他学校高薪挖角,使得该校的竞赛成绩逐渐下滑。这种流失不仅影响了湖南师大附中的竞赛成绩,也影响了整个湖南省的竞赛水平

3)领头羊湖南师大附中近年表现不佳

在中国的学科竞赛中,湖南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省份。而作为湖南的领军学校,师大附中也一直在学科竞赛中的表现突出,尤其是最近几年,师大附中入选国集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全省总人数的一半,这无疑让人们对师大附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这两年师大附中的表现不佳,从而使得湖南省的整体表现出现明显的下滑

总而言之,湖南作为曾经的学科竞赛霸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和创新能力。而湖南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湖南的学科竞赛重新焕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