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特皇后在同治帝驾崩后两个多月就神秘去世,凶手真的是慈禧吗?

2022-07-03   寻根拜祖

原标题:阿鲁特皇后在同治帝驾崩后两个多月就神秘去世,凶手真的是慈禧吗?

同治皇帝驾崩后的第72天,皇后阿鲁特氏病了。儿媳妇生病,慈禧太后亲自来看望,六个时辰后,阿鲁特氏突然暴亡,享年21岁。

阿鲁特氏正值妙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病史。一个大活人怎么就被“看死了”?这玩意太蹊跷了,难道慈禧的眼睛有毒?于是一股流言不胫而走:阿鲁特氏其实是被老婆婆杀害的!

慈禧杀害儿媳是真是假?二人究竟有什么恩怨呢?我们要先从阿鲁特氏的身世谈起。

阿鲁特氏出身于蒙古科尔沁正蓝旗,您可能立刻想起来一个人——孝庄皇太后,她也出身于科尔沁大草原。

没错,二人确实是“老乡”,但地位却是天壤之别,人家孝庄太后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是黄金家族后人,而阿鲁特家族却只是个普通的牧民,祖上从来没戴过官帽子。

阿鲁特氏的曾祖景辉考中了举人,并且官居四品道员,从此家族挤进了士族阶级的行列。景辉的两个儿子后来同样以举人的功名入仕,其中位居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的赛尚阿就是阿鲁特的祖父。

不是说“举人是入仕的最低标准”吗?不是说“举人终其一生也很难做到六品官”吗?景辉父子不过是地点线上的读书人,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赛尚阿又凭什么做到了宰相呢?

那是针对汉人的标准,满蒙不一样。四书五经汉人学了二千多年,满蒙才百十年,能比吗?所以景辉父子的举人,其分量还是相当重的。

再后来,赛尚阿的儿子崇绮,也就是阿鲁特氏的父亲,又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录——清朝三百年历史上唯一的旗人状元。

所以,这是一个新崛起的官宦世家,是满蒙士族集团中的新贵。

在古代,“贵”字不光体现在官职高低,还要看血统,我们再看一看阿鲁特氏的血统。崇绮的岳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郑亲王端华,岳母出身于满清传统贵族钮钴禄氏。这位钮钴禄氏还有个娘家侄女,嫁给了咸丰帝,即慈安皇太后。

也就是说,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的外孙女,慈安太后的姑表侄女,身上流着爱新觉罗和钮钴禄两大家族的血液。

高贵的血统,再加上满蒙唯一状元郎的女儿身份,让阿鲁特氏顺利地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于同治十一年被册立为皇后。

不过,在册封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冲突,慈安力挺自己的姑表侄女,而慈禧却相中了富察氏。

慈禧的理由是:富察氏年轻漂亮(时年13岁),而阿鲁特氏19岁了,比皇帝还大了两岁。另外富察氏聪慧,善解人意,很像年轻时的自己。

慈安的理由是:富察氏虽然俊俏,但心胸狭窄,举止不够端庄,甚至有点轻佻,且心机太深,不适合做后宫之主。还是俺家侄女好,文静端庄,知书达礼。

两位太后争执不下,也不能掷骰子定啊,于是只好交给皇帝自己选择。年轻的同治帝选择了赞同嫡母慈安,立阿鲁特氏为后,同时册封富察氏为慧妃。

母子三人在选后一事上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尘埃落定,却埋下了一个隐患——慈禧打心眼里更加反感阿鲁特氏。

慈禧采取了二个手段:

其一,提拔富察氏的地位以对抗阿鲁特氏。

当时随皇后一起入选的还有四位嫔妃,其中三人为“两嫔一贵人”,唯独富察氏封慧妃。为了抬高富察氏的地位,慈禧打破规矩,将富察氏与阿鲁特氏同日册封,而另外三人的册封则放在一个月后。

接着在同治十三年,富察氏又被跳格晋升为皇贵妃,称为皇后之下等级最高的嫔妃。即便在同治死后,慈禧还不断增加富察氏的地位,让她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四个字封号的嫔妃(敦宜荣庆皇贵妃)。

其二,干涉皇帝、皇后的后宫生活。

按照古代礼法,皇后是六宫之主,后宫的一切事宜由皇后管理。可慈禧却不断插手后宫,制造矛盾,搞得阿鲁特氏威信全无。

时间一久,阿鲁特氏难免有怨言。于是这个恶婆婆乘机放出狠话:老娘废了你!

兔子急了还咬人,阿鲁特氏一怒之下怼了回去:“俺是大清门内抬进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清朝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从大清门入宫,别的嫔妃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比如慈禧,她进宫的时候仅是个贵人。

阿鲁特氏的意思是:“你想要废我?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身份,俺可是正牌的皇后,你不过是个贵人出身!”

民间把这段故事演绎得更精彩,说阿鲁特氏只不过是鹦鹉学舌,最早说这句话的是慈禧的小叔子,咸丰帝的弟弟惇亲王奕誴。

这位放浪不羁,深得民间百姓喜爱的“小五爷”奕誴,几次以滑稽而又出格的行为讽刺嫂子。据说当奕誴听说嫂子要废掉儿媳,当即怼了一句热辣辣的:“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

由此可见,阿鲁特氏与慈禧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除了二人的关系恶化以外,慈禧杀害阿鲁特氏还有两个原因。

其一,阿鲁特氏是端华的外孙女。大家应该还记得,咸丰去世前为儿子留下了“赞襄政务八大臣”,其中端华就是仅次于载垣的“次辅大臣”。

咸丰尸骨未寒,慈禧就与八大臣之间因权力分配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后来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杀害了端华等人,才一举掌握了朝政大权。

也就是说,慈禧因为端华的原因而转恨阿鲁特氏。

其二,同治驾崩不久就发现阿鲁特氏居然怀孕了。当然请别瞎想,这当然是同治帝的遗腹子。儿子留下了遗孤本该是一件喜事,可慈禧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孩子的妈妈是阿鲁特氏,万一生下个男孩,光绪的帝位就不合法了。

更关键的是,万一这个遗孤登上了帝位,他的母亲阿鲁特氏肯定地位大升,慈禧怕是要给儿媳妇让道了。

基于以上原因,世人认为一定是慈禧杀害了阿鲁特氏。

不过,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 其一,端华不等于阿鲁特氏,贵族的关系不是非白即黑。

历朝历代都会有几个豪门家族,这些豪门家族相互通婚,又与皇族通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我们又注意到一个现象,朝廷中的所有矛盾和相互戕害,其实大多都发生在这些家族之间。

所以,我们很难用非此即彼,非白即白的关系来衡量他们。比如端华,慈禧虽然对他恨之入骨,但端华的女婿崇绮,却是慈禧钦点的状元郎。

  • 其二,阿鲁特氏怀孕的事根本不见记载,靠不住。

这一点最扯,完全是靠不住的民间传言。妃嫔怀孕绝不是儿戏,倘若阿鲁特氏怀孕,同治帝在世时就应该宣布,不可能隐瞒得住。

  • 其三,提高富察氏的地位未必一定是针对阿鲁特氏。

作为两宫太后的提名人,富察氏虽然落选了,但按照正常的人情世故,她受到高于其她嫔妃的待遇理所当然,不能因此被认为是针对阿鲁特氏的行为。

  • 其四,彼时慈安太后尚在世,慈禧做不到为所欲为。

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所立,一定会得到慈安太后的关照。慈安在世的时候,朝中大权其实掌握在她手中,慈溪根本做不到随心所欲,更不敢公然迫害阿鲁特氏。

  • 其五,慈禧探视阿鲁特氏三次,每次都不是单独行动。

阿鲁特氏病后,两天内慈禧三次探视,第一次有慈安、慈禧、光绪帝三人;第二次是第二天上午,依然是三人同时探视;第三次是当天下午四点前后,这一次是慈禧和光绪帝二人。

第三天凌晨四点阿鲁特氏病逝。由此可见,慈禧并非单独行动,根本没有机会动手。即便慈禧要动手,也不需要来三次。

那么阿鲁特氏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后人给出了两个猜测,第一种说法就是阿鲁特氏殉情自杀,第二种是伤心过度病逝。

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说法靠不住,如果阿鲁特氏想要殉情就应该发生在同治帝下葬前,而不是两个半月后。

另外,为丈夫殉葬历来被视为贞洁烈妇,假如阿鲁特氏殉情而死,就应该被大肆宣传,而不是遮遮掩掩。

相对而言第二种更可信,两个多月的时间,与一个人得情志病慢慢健康恶化的过程相吻合。

只不过慈禧在民间的形象太糟糕了,所以人们总忍不住怀疑阿鲁特氏之死背后有慈禧的毒手,您认为会是慈禧下毒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