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是国家针对民事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一种强制手段。可在现实执行过程中,一些被执行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招数可谓五花八门。据安徽定远法院6月公布的一起执行案件,涉案男子索某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啼笑皆非。
家住定远县城的索某于早些时候曾驾车撞伤行人,法院依法判决索某赔偿伤者21万元,可判决生效后索某却迟迟不愿履行判决义务进行赔偿,后伤者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但执行法官和干警多次上门却始终无法找到索某的下落。
据定远法院介绍,上门找索某无法找到后,就用电话跟索某联系,索某声称正在积极筹钱,请求给他一个礼拜时间筹款,但等过了约定时间,索某依然没有到法院来履行赔偿义务。
为切实强化执行,定远法院制定了周密的执行计划,于6月凌晨5时50分突袭了索某住宅,发现索某肇事车辆停放在路边。为不打草惊蛇,执行法官让干警装作小区居民联系索某,称索某车辆挡住了出口,让索某前来挪车。
当索某睡眼朦胧的拿着车钥匙前来移动车辆时,埋伏在四周的执行干警一拥而上,当场将其控制。随后执行干警来到索某家中,被现场的画面惊艳了。原来索某在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对来往访问的人员拍的一清二楚,这也解释了为啥前面执行法官每次前来都能被索某顺利躲开的情况了。
据索某交代,为了躲避执行,自己在家门口安装了监控设备,并且每天早出晚归,目的是让法院不要找到自己,只要风声一过,这件事有可能不了了之。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怎么斗得过好猎手,再说了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岂是说躲就躲的过去的,索某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索某被控制后,执行法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点,但索某依然声称自己经济困难一时凑不齐执行款。
面对这种情况,执行法院又与申请执行人进行联系,最终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索某也当场将首批5万元执行款交给申请人。
这起案件好在索某能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强硬到底,否则恐怕会有牢狱之灾。拒不履行法律强制执行的后果,除我们已知的限制高消费、冻结财产外,还有强制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交付延迟履行金或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手段,总之是以被执行人最大财产数来履行判决。当然实施抗拒坚决不配合的,会以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刑罚。
所以啊,履行法院判决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法律行为,切勿抱有侥幸心理,甚至意图消除判决,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万一无力履行判决,法院在查明事实后,也会进行执行和解,进行分期履行或者协商解决,万万不可抗拒,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