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姤
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一颗小行星给地球带来了重创,并且将长期统战地球的恐龙从地球上抹去。6500万年之前,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亿多年,它们的形态各异,种类的多样性。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从化石标本之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恐龙的生活习性、形态、身体构造等一些方面,还原恐龙的真实性。
图源:网络
真实的恐龙形象与影视中的恐龙形象完全不一样
人们对恐龙的印象都是在影视和图书中建立的,现代的图形学技术相当发达,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与侏罗纪和白垩纪相当逼真的场景,几乎达到了“以假算真”的效果,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负面影响:假如影视中对恐龙的描写有偏差的话,那么会造成人们对恐龙有错误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根深蒂固的。
现在建立在人们脑海中的恐龙形象与史前生活的真实恐龙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羽毛。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古代生物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可惜影视并未跟得上研究进展的脚步。
避之不谈
2009年《中国科学通报》发表了一篇古生物学家徐星团队等人对近鸟龙的研究论文,题目是:《一种新羽毛恐龙化石填补了飞行起源中手盗龙类恐龙的形态差距》。
2009年《自然》发表了一篇胡东宇团队等人对近鸟龙研究论文,题目是:《一种来自中国早于始祖鸟的伤齿龙科兽脚类恐龙在跖骨上长有长羽毛》。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技术,对近鸟龙的化石标本进行激光照射,来获取详细的轮廓,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侏罗纪的近鸟龙类似于是鸽子和鸡的混合体。
经过对化石骨架的复原,近鸟龙除了喙和爪。小面积没有羽毛之外,全身都覆盖着羽毛,前肢非常长且带有利爪,带有蹼状的下肢还有鳞片覆盖,长长的尾巴带有五颜六色的羽毛,全身覆盖着羽毛的恐龙样子看起来更加神秘怪异。
赫氏近鸟龙是最早带有羽毛的恐龙之一,比始祖鸟还早了1500万年;赫氏近鸟龙生活在1.6亿年前,比它还早带有羽毛的有宁城树息龙和胡氏耀龙1.65亿年前,比赫氏近鸟龙早了500万年。
动物界飞行类的动物,例如蜻蜓和豆娘等少数四翼飞行的动物外,绝大多数的飞行类动物都是采用两翼飞行的。令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带有四翼的近鸟龙到底是采用前肢来飞行还是四翼配合飞行的,这一点还有待科学家的考证。
· 假象 ·
迅猛龙,恐龙电影系列中的经典角色,人们对迅猛龙的印象是:体高和人类差不多,体型瘦小,前肢细长带有利爪,动作灵活移动十分迅速,长相凶猛;这似乎是迅猛龙该有的“样子”,这样才配得上迅猛龙这个名字。
真实的迅猛龙与影视中的描述相差很大,古生物学家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形象的偏差之处——假如我们站在一群迅猛龙中间,你会觉得自己被一群像火鸡般大小的“史前鸡”包围了,并不是被一群史前蜥蜴包围了。
这个比喻就充分说明了真实的迅猛龙与影视的差别——真实的迅猛龙是全身覆盖着羽毛像鸟类一样的生物,并不是影视中全身光溜溜像人一般大小的蜥蜴类生物。
或许这个例子已经打破了迅猛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但是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迅猛龙确实是长这个样子。
通过以上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有一些恐龙是长有羽毛的,与影视中的恐龙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恐龙确实是长这个样子的事实是不可逆转的。
为什么影视中的恐龙没有羽毛?
几十年前,当时对于恐龙的研究还不够透彻,人们想要通过电影来打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龙形象,毕竟长有羽毛的恐龙看起来会非常奇怪和没有震撼感,而且没有那种“霸气”的感觉,于是就放弃了羽毛,采用全身光溜溜的形象来打造令人有生畏感的恐龙,于是迅猛龙和霸王龙这两个经典主角就诞生了。
这两个经典角色已经成为了一种恐龙文化,或许是出于文化的习惯,恐龙系列的影视片就一直沿用了全身光溜溜的恐龙形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对于恐龙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刷新了我们对恐龙的认知,有相当一部分的物种是覆盖着羽毛的,即便是那些没有羽毛的物种:
它们的皮肤是否会有花纹?
它们的皮肤又是什么颜色?
以上两点目前是尚不清楚的,但是影视和图书中将它们的皮肤颜色设计成浅灰色和浅绿色,真实的恐龙皮肤颜色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考证。
影视片是一种艺术,并不是真实再现的纪录片,把恐龙设计成吸引眼球的形象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电影投资都是巨大的,不可能为了追求真实性,冒着失败的风险把恐龙形象打造得平淡无奇。身上覆盖着羽毛这个形象,不但不能吸引眼球,而且还会令人觉得有一种很平常的感觉。
影视中的霸王龙进食方式与真实性存在差异
霸王龙,恐龙电影系列中的标配,它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角色,现实中它们确实是存在过的,但是霸王龙的数量是很少的,身高比例并不像影视中描述的那样,能够遇到体型庞大的霸王龙的机率是非常小的。因为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种类是多样性的,绝大多数恐龙的体型一般较小,行动十分灵活,移动的速度也很快,对于外界也很青春,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四处逃窜,所以能够遇见霸王龙的机会是很少的。
其次,影视制作人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毕竟制作人不是专业研究恐龙的专家,由于相隔的时间实在是太过于久远了,很多方面都只能依靠推测来完成,制作人的推论是带有一定猜测性的,所以影视中的一些情节也只是制作人自己猜测出来的——霸王龙的进食方式。
影视中,霸王龙进食的方式叫做“惯性穿透”。当霸王龙咬住猎物时会很用力地来回甩动猎物,然后将猎物抛起3米左右,当猎物下落时利用下落的惯性将猎物刺穿在自己的牙齿上,然后将猎物撕碎。
霸王龙这种进食方式很有画面感,很大程度上展现了霸王龙凶猛的一面。这就是影视制片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历史的真实性例子,因为制片人是根据霸王龙脖颈肌肉异常发达这一事实来推测出来的。
黄姤·结语
真实的恐龙和猜想之间存在太多需要弥补的细节,恐龙这种古生物的种类实在是太丰富了,它们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亿多年之久,在这1亿年当中演化出来的恐龙是多样性的,当中海中游的,天上飞的等等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目前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但是现实和影视之间存在太多的差异这一事实是有据可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