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估计不是很熟悉历史的人也知道这货,此人算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贩子,为人也是狂妄无比,毕竟他曾经是美国陆军参谋长,又是西点军校的校长,多少也有点狂的资本。但这位来自美国的狂人将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谈不上多顺心,不仅被在菲律宾被日军打得晕头转向,甚至还丢下了自己的部队独自逃命去了。
一、菲律宾战役
时间回到1942年,彼时的麦克阿瑟可谓是流年不利,身为美国远东军的司令,兼菲律宾总司令的麦克阿瑟,目前是处于一种连战连败的状态下。
此前由于美日关系紧张,因此驻守菲律宾的美国远东军配备了107架P-40战斗机和35架B-17轰炸机,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他本希望在战争爆发的1941年12月8日先一步轰炸日本,却因为天降大雾的关系而不得不放弃,结果反被日本航空兵抢了先手,所有的航空力量均被炸毁在了菲律宾的机场上。
失去了航空力量,麦克阿瑟现在手上就只剩下十个师的菲律宾部队和25000余名美国军人可以调用,想要阻止拥有海空优势的日本人登陆已经是不可能的。因此,麦克阿瑟只能率领美菲联军在菲律宾本土迎击日本。
但是缺兵少将的麦克阿瑟显然是挡不住日本人的,在12月22日,日本第14军主力就登陆了吕宋岛北部的仁牙因湾,次日又有日军在吕宋南部沿拉蒙湾海岸登陆,美菲联军无力阻拦日军,只能选择向后方撤退。
不过,这麦克阿瑟虽然是个狂妄的家伙,倒也有几分真本事,在日军全面突破战线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还是组织了部队完成了一次不错的撤退行动,将美菲联军尽数撤往了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
这也是麦克阿瑟在战前就制订好的作战计划,按照“橙—3”作战计划,美菲联军将死守巴丹半岛,并得到马尼拉湾港口和科雷希多岛要塞守军的炮火支援。麦克阿瑟在战前预计,只要守军能在这里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得到来自美国本土的支援了。
有一说一,麦克阿瑟的计划还是比较成功的,他本人的指挥能力也颇为出色,从1942年1月到3月的时间里,美菲联军在他的指挥下依托巴丹半岛的筑垒地域死死挡住了日本第14军的进攻,甚至一度还将日本第16师团打得晕头转向,部分部队反被美菲联军合围。
日本第14军指挥官本间雅晴算是被打懵了,只能在救出被围部队后连夜带着日本第14军向北退却,免得被美菲联军合围消灭,这种日军吃瘪的情况在太平洋战争是非常少见的。
二、罗斯福的电报
可是,这种胜利充其量只能算是战术胜利,在战略上根本不能改变什么,因为现在日本人已经掌握了绝对的海空优势,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却在珍珠港事件里损失惨重,根本就不可能给身在菲律宾的麦克阿瑟送上什么支援。
麦克阿瑟自己也知道这么下去是没希望的,因此就一天三遍给华盛顿发报,希望罗斯福能赶紧给菲律宾派来援军,最不济也要送来足够的物资补给吧?
可面对麦克阿瑟的电报,罗斯福也只能苦笑了。如今太平洋舰队已经元气大伤,大西洋舰队又得在大西洋上对付德国潜艇,哪有余力给你送援军和补给啊?可是,罗斯福也不能坐视麦克阿瑟被日本人击败,因为刚刚击退日军的麦克阿瑟已经在美国算是战争英雄了,再考虑他曾经担任过美国陆军参谋长,如果他要是被日军俘虏去的话,那么对美国的士气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何况,罗斯福已经通过情报机关知晓了,被麦克阿瑟击退过的日本人目前是气急败坏的状态,现在已经赌咒发誓的要生擒麦克阿瑟,要把麦克阿瑟当做战利品带回东京给天皇看看,并声称如果麦克阿瑟不投降的话,就要在抓住麦克阿瑟后将他当做战犯处死。
日本人在这边气急败坏,罗斯福却觉得心里发寒,看样子让麦克阿瑟落到日本人手上是万万不行的,自己得想个办法把麦克阿瑟捞出来,而不是让他被日本人俘虏。
要把麦克阿瑟捞出来其实也简单,只要给麦克阿瑟一个不错的台阶下就行了,所以罗斯福起草了一份电报。罗斯福在电报内里声称,自己在澳大利亚已经准备了百万大军,随时都可以反攻菲律宾,把岛上的日本人都揣进大海里喂鱼。
只不过这些部队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指挥官,因此希望麦克阿瑟尽早从菲律宾赶往澳大利亚接管部队,领导接下来的反攻作战。这份电报就是罗斯福给麦克阿瑟的台阶,他现在只能祈祷麦克阿瑟能看懂这份电报的意思,然后赶紧见好就收往澳大利亚跑吧。
三、老兵不死,只是跑路
这份电报在3月初送到了麦克阿瑟手中,而麦克阿瑟看到这份电报是立刻就反应过来,澳大利亚根本没有所谓的百万大军,所以他下一个反应就是“勃然大怒”,声称自己要和日本人决一死战,哪怕辞去自己的职务,以志愿者身份战斗也在所不惜。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的演技过于浮夸了,他能看不出罗斯福的电报是啥意思吗?现在搞出这么一副歇斯底里的样子,无非就是要告诉众人,这不是他要离开菲律宾的,而是罗斯福总统命令他离开的,他本人是一万个不乐意啊。
可能他身边的将领们都脑子比较简单,一看麦克阿瑟要抗拒命令就纷纷来劝说他,麦克阿瑟也是就坡下驴,装出一副气呼呼的样子。他们不知道的是,相比于罗斯福总统的电报,现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信可是早就到了,所以麦克阿瑟早就做好了要撤离的准备,他连带谁走都想好了。
于是在“冷静”下来后,麦克阿瑟又表示自己要走了,要去澳大利亚接收总统给他准备的援兵,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带兵回来赶走日本人。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他要求温莱特少将代替他指挥美菲联军,还要求温莱特起码要坚守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就带上家眷和亲信幕僚们,准备逃离菲律宾。
但出乎意料的是,麦克阿瑟没有选择乘坐潜艇撤离,而是打算乘坐PT鱼雷艇撤往棉兰老岛,然后再转乘B-17轰炸机去往澳大利亚。麦克阿瑟表示自己宁愿拿着手枪和日军舰炮进行决斗,也不想窝囊的在水下被日本人用深水炸弹炸死,所以为了证明他的勇气,他决定来一次比较冒险的逃亡。
不用多说,麦克阿瑟这个做法其实还是在飙演技,说白了就是他想尽可能地粉饰一下自己的逃亡,在他眼里乘坐鱼雷艇撤离可比乘坐潜艇撤离更能证明自己的勇气,毕竟这是公开打破了日本人宣称的“海上封锁线牢不可破”,单凭这一举动,在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那就可以扬名立万了。
于是,在3月11日麦克阿瑟带着人分乘4辆PT鱼雷艇,花了三天时间才把麦克阿瑟送到了棉兰老岛,之后麦克阿瑟在这又等了4天,才等来三架B-17轰炸机接他们去澳大利亚。
结语
到了澳大利亚之后,麦克阿瑟还得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谎言被戳穿了,澳大利亚没有罗斯福准备的援军,为了防止幕僚们认为他贪生怕死,著名“演员”将军麦克阿瑟又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怒斥罗斯福是个骗子,诓骗他丢了那些信任他的士兵们,接着他又在特罗威火车站对着人群来了一次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强调自己一定会打回菲律宾的。
就此,麦克阿瑟成功逃离了菲律宾,并用自己的演技掩盖了他丢下部队独自逃跑的事实,至于留在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嘛,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参考文献:《麦克阿瑟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