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题目还是挺挑事的,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想你有什么资格如此评价四大名著,还要在其中选出一本淘汰。确实,大家的水平都没到达能如此评论四大名著的地步,文学这个东西虽然说谁都能插上一嘴,但是绝不是“我不会制冷,还不能评论冰箱了?”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可能会显得自己很搞笑。
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因为四大名著的说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权威,在历史上,四大名著的具体书目并不固定,有时候《西厢记》也被放了进去,《金瓶梅》也一度入选,四大名著在某段时期还被称为“四大奇书”。
是谁把这个名称定下来的呢?是出版商,准确地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后来其它出版社纷纷跟风,慢慢就成了一个具体的概念和约定俗成的叫法。出版商整理四大名著出版,是面向全体大众的,有很多经济上的考量,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采用的文学标准,不然,以《金瓶梅》的文学水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会无法入选。
回到正题,如果非要在四大名著中淘汰一本,会是那一本呢?答案最有可能是《西游记》。我们可以先用排除法来看一下,《红楼梦》不可能淘汰,因为它是无可争议的最高峰。《三国演义》也不能,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它提供的宏大叙事模式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其中包罗了政治、宗教、文化、军事等等,它是中国人的权谋启蒙书。去掉《水浒传》?谁来按住金圣叹的棺材板?这是一本文采和思想俱佳的史诗般的小说,至少影响过中国古代的土匪和农民起义。
那么就剩下一个《西游记》了,按理说,西游记在中国的知名度一定是最高的,一些没受过教育的老太太不一定知道林黛玉、曹操和宋江的故事,但是他们一定知道搞笑的猪八戒和孙悟空大闹天宫。但是,要说这本书真的影响了什么人,我想它影响的更多的是小孩子。很少有人在长大后依旧把孙悟空奉为自己的偶像。
对于《西游记》的评价,学界的评价并不算高,甚至还有点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实出于游戏,有荒唐无稽之经目。胡适和鲁迅的观点相同,他说:西游至多是一本很有趣的滑稽、神话小说,此书并无什么微妙的深意,至多是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而且作者也不想隐藏他的玩世主义,我们也不必深究。
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而不是读着《西游记》这本书下长大的,如果读一下这本书,我们可能会认同胡适和鲁迅的说法,电视拍得比小说浪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