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岛杂谈】
5000亿!5000亿!5000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央妈正式决定出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新政,首期规模先砸5000亿元。
用媒体的话讲,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其导向很明确,就是为了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其目的很具体,就是为了稳定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简而言之,就是“以券换券”。
央妈不会再印钞票了,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模式来满足你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且明确规定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
你投资股市缺钱,我们可以互换“等价物”,我的信用级别高,你拿着抵押来的高级“等价物”,由于有我央妈做背书,你就可以迅速变现了,于是乎,你的流动资金就活络了,在股市上就可以大显身手!
这既是“便利”,也是红线!
便利,就在于
你不再为资金紧张愁眉苦脸,只要你有“家底”,跟央妈说一声就行了。
红线,就在于
你得投资股票,而且要不断地增持股份才行!
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官方发布会上就已透露,将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作为“第一项工具”已经落地。
对此,潘功胜就曾放出狠话:“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
15天后
果不其然
这第一只靴子
今天终于落地了!
图片源自网络,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举办的记者会上首次抛出“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这“第二项工具“就是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就称之为央妈的“第二只靴子”吧!
这个工具,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对此,潘行长依然爽快,“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3000亿元。
看点就在于
这项刺激政策是普惠的
无论你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亦或什么混合所有制企业,只有你是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都可以申请。
到底能否“做得好”、“用得好”,就看那些拿到“热钱”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及其大佬们争不争气了!
图片源自网络,9月13日,刘纪鹏教授接受凤凰财经采访
资本
离开了“严刑酷法”的系统规制,它与生俱来的“恶”细胞就会迅速膨胀,进而合成为一头肆无忌惮的疯牛,待到牛气冲天之时,这头疯牛就会酿造金融灾难,然后,它一路狂奔,扬长而去!
然而,任何政策从酝酿生成到落地实施,整个流程走完,往往与瞬息万变的市场情绪,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
时隔央妈公开了“两项工具”以来,只有15天,但股市却经历了剧烈震荡。
国庆假期前
股民闻风而动,高歌猛进,境外资本漂洋过海,大举涌入。
貌似牛气冲天的股市,都沉浸在大美中国的秋色里,万山红遍,沃野金黄。
和着国庆气氛的节拍,天南地北的股市显示屏都跳动着中国红。
国庆假期后
10月8日
A股三大股指全线高开
这一泼天的富贵,被央媒称之为“见证历史”的一天。
两市成交额越3.45万亿。
开盘涨停股票超过800只,上证指数一度站在3674.4点,超5000只个股飘红。
看到这样的报道,你兴奋不兴奋?
这一波的股市行情,OK不OK?
然而,这只是正面信息的一种输出,说的是股市的基本盘已今非昔比。
但这只是行情的一个侧面,简称:暴涨!
事实上,它还有一个侧面,简称:暴跌!
同样是媒体报道,10月8日这一天,A股最大的亏损出现了,7.7资金追高一只股票,收盘时浮亏2.7亿元,前后只用了3分钟!
这就是“买涨不买跌”方法论践行者的悲惨瞬间。
这还没完,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8日这天,第一批被套的新股民已经出现。
对那些假期里满心期待牛市,开盘就“无脑加仓”的股民(很可能是新股民)来说,今天或许是本轮大反弹行情中,追高最容易被套的一天。
“牛市容易亏大钱”?
有5000多只股票普涨,貌似投资者的信心“显灵”了,下个交易日应该继续“买涨”了吧?
但事实又给善良的股民们一闷棍!
今天的盘面就给新股民上了最为生动的一课。
股市行情的突变,势如破竹,满目烟尘!
10月9日
三大股指全线低开
沪指跌6.62%,深成指跌8.15%,创业板指跌10.59%。上涨个股不足300只,股票下跌成为了市场主旋律。
超5000只个股飘绿。
源自网络,10月9日股票行情
新股民急剧增加,年轻人已成为拥抱牛市的生力军,百万军团正在扩展规模。
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股市梦幻在此时。
热情来了!困惑也来了!
80后成了带头大哥!
10月10日
“好事成双”的一天,并未如期而至,大多数股民被割了韭菜。
股市整体表现:两跌一涨,重整河山待后“升”。
正可谓:谈股论金,喜极而涕,暴涨骤跌,措手不及。
国外媒体“趁火打劫”,唱衰拱火。
然而
第一项工具的落地
仿佛又给股市打了强心剂。
两只靴子,光彩夺目,引无数英雄掏腰包。热血沸腾终有时,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一只靴子落地,需时15天,那么,第二只靴子何时落地,仍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然而,“两只靴子”还在那悬着呢,截止10月8日,就有14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东减持公告。
媒体惊呼“减持潮”来了!
10月9日信息:90家
10月10日信息:调整为145家
从减持比例来看
多数公司披露的计划减持比例在总股本3%以内,但也有股东或计划“清仓式”的大比例减持。
谁在减持?
经济观察网分析后发现
抛出减持计划的
股东主要分为四大类:
1、上市公司实控人
2、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
3、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团队
4、5%以上各种渠道比如IPO(首次公开募股)前取得股份、协议受让、拍卖所得的战略投资者(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
早在2024年5月24日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落地,被称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
央妈的“第二只靴子”迟迟未能落地,是否与“减持潮”有关,只有减持者自己最清楚!
有分析人士认为,“部分股东选择在此时套现,不会影响市场整体情绪。”
市场情绪
说到底是人的情绪冲突的结果,无论自然人的情绪还是法人(上市公司)的情绪往往是对立的。
作为法人的上市公司
“一股独大”
已经成为了理所当然!
“减持套现”
变成了顺理成章!
于是乎
“排队上市”
就成为了中国式股票市场的一到亮丽的风景。
资本面前别谈善
倘若友善,何谈“做空”?
倘若尚善,何来的“提前退休”套现走人?
倘若敬善,何来的“财务造假”欺诈上市?
倘若向善,何来的“内幕交易”不择手段?
倘若友善,何来的巧立名目狂割股民的韭菜?
因此说,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定在股市之外而非其中。
说到底
市场经济
必须成就法治经济落地生根,直至其长成参天大树。
这样一来
敬畏资本才能成为对立双方的共同信仰。
刘纪鹏教授早就说过,融资者教育势在必行。
9月13日,刘纪鹏教授就人们敲响了警钟。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们有些上市公司的动机是不存的,是经不起查的,是来圈钱的。
“减持潮”的凸现,刘纪鹏教授再次挺身而出,直指要害。
他强烈呼吁:
约束大股东减持套现势在必行!
堵住制度漏洞势在必行!
中国股市的高光时刻,遇上了诺贝尔奖开奖周。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籍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籍(英国出生)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
杰弗里·辛顿,被誉为“人工智能(AI)之父”。
图片源自网络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迭代与发展,网络黑客无处不在,智能手机的普及,被窃个人信息变得轻而易举,远程监控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
无人机的出现,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提供了无限可能,更为战争中的远程打击“锦上添花”。
人类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机器了,而机器越来越像人。
杰弗里·辛顿最忧虑的,就是AI对人类的威胁。
他认为AI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比人类更聪明。
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很难看出人类能阻止坏人利用AI来做坏事。”
是啊,当AI掌控股市主动权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可遥控的股市行情,确实够科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