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传海
提起羊肉,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新疆。新疆的羊肉确是人间难得的美味!手抓肉、烤全羊、红柳羊肉串、烤包子……不一而足,想想就流口水。大江南北,新疆的羊肉真的无与伦比!
第一次入疆是2004年底,参加全国的会议。每餐都是正规的接待,见识了新疆羊肉的好,却未见新疆羊肉的美。 第二次入疆是2012年的6月份,有授课的任务,兼顾看望援疆的同事。先去了和田、皮山等地,几乎顿顿有羊肉,我们一行总算领略了真正的新疆羊肉。其间挤出一天时间去策勒,浏览唐玄藏取经回来后的栖身之地小佛寺。午间,同事带我们去一户维族人家里吃饭。这家人有很大的院子,一进去就看到地上有堆碳火,两个维族大叔正往外扒出一个脸盆大的肉馕,足有8公分厚。切开后,羊肉香味四溢,一下子把肚子里的馋虫勾了出来。不等入座,每人捧了一块边走边吃,那叫一个香!外层的馕焦香、里面的羊肉馅鲜香多汁,入口即化。每块估计有一斤多重,风卷残云,几分钟就下肚了。同行的老庆食量不大,拍拍肚子说:吃饱了,能不能来点茶解解腻?维族大叔正好进来,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啥呢?烤肉还没上呢!几个人一起出去,果然院子里的烤架上摆满了羊排,每快足有七、八两。已经八成熟了,是肉多骨细的软排,羊油滴到炭火上,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一股更浓烈的羊肉香味袭来,让人彻底忘记已有大块肉馕进腹。于是我甩开腮帮子,一口气吃了七块!正准备再拿一块,主人伸手拦住了:你们内地人,一次吃太多不消化,别吃了,喝点酸奶吧。只好悻悻地缩回手,喝了两瓶自制酸奶,吃了几个杏子,总算饱腹了。记忆中这是最美的一餐羊肉,唯一的遗憾是第八块羊排没吃上!
凭着对味道的记忆,对比过砀山跟新疆的羊肉,极其接近,同样鲜美。为此请教过新疆总队的黄亚波总队长,黄总沉思良久:“如果你说的属实,你们家那儿肯定是盐碱地。”没错!砀山一带绝对是标准的盐碱地,地下水煮开泡茶,绿茶能泡成红茶,白开水不放茶叶,那种咸涩味根本不能入口。黄总还说:“检验羊肉品质的方法是白煮,新鲜羊肉下锅,不放任何佐料,不放盐,鲜香扑鼻,食后欲仙,这是羊肉最高的检验标准。”打那以后,老家带来的羊肉,无论当天多晚了,必须先煮一锅大快朵颐,味道不输新疆的手抓肉。总结一下:羊肉最具特征的味道是鲜香味,是羊的鲜味,其他任何肉的鲜香都不可同日而语!再后来,每到一地吃到美味的当地羊肉,总喜欢跟当地人聊几句:有几种吃法?有白煮的吗?三伏天吃羊肉吗?你们这是盐碱地吗?几乎无一例外,出产好羊肉的地方,都是盐碱地,国内黄河以北、省内淮河以北概莫如此。
南方的羊肉好吃的不多,曾经在徽州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是一只当地品种、当地养殖的山羊,现杀、现烧、现炖,膻骚味竟不能入口。招待我的朋友满脸不解:“你不是最爱羊肉吗?”我摇摇头:“此羊非彼 !”例外的是海口的东山羊,海口郊外火山口的打边炉东山羊肉锅至今难以忘怀!远古时期这里曾经火山爆发,火山岩浆里富含矿物质(可能也是盐碱类的)和硫磺,当地人夜间的大排档连成排,最多时有千余桌,热闹非凡,蔚为壮观!另一个例外是苏州藏书的羊肉,味道居然跟皖北的相近,只有香味,没有膻味。上海菜的白切羊糕,多半取材于此。西南几个省的羊肉也小有名气,没认真品味过,想来也不错。
每个地方的羊肉都有各自独特的味道,其他肉类绝无此情况:南疆的和北疆的、内蒙的和宁夏的、甘肃的和青海的、陕西的和河南的、阜阳的和亳州的、宿州的和淮北的、砀山的和萧县的、萧县丁里和圣泉寺的、砀山良梨的和周寨的,都有那么一丝的差别。这就是羊肉的奇妙所在,一方水土一方羊,细细品味不一样。
小时候家里生活艰苦,很难吃到肉,冬天喝顿羊肉汤比过年的饺子还让人期待。入了三九天,严寒来了,母亲把拿着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几块钱买回羊肉,通常是羊肋扇,肥瘦相间。放学回来,离家还有百多米,已经闻到羊汤的香味了,一路小跑回到家,急不可耐的催着母亲开饭。汤里漂着一层油,第一口下去,一定是把上颚烫破,然后才边吹边喝,一口肉、一口汤,就着烙馍,浑身立刻暖和起来了。这一年的回忆里,喝羊肉汤是件很大的事!除了让家人好御寒外,多半是兄长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离家多年,每次回去都是匆匆忙忙,最难忘的是三嫂红焖的羊肉。三嫂年轻时在蔬菜公司上班,公司经营各种蔬菜,调料。有一种外地的酱油,卖的贵,砀山人一般不买,三嫂年底就把存货全部买回家。她焖羊肉不放油,绰水的羊肉倒锅里,加酱油反复翻炒,几分钟后加开水,没过羊肉,加入葱、姜、大料等,焖40分钟左右。可以说,这是红焖羊肉里的极致!我学着烧过几次,约朋友来家里吃,有时也烧好带到饭店,无不赞不绝口。羊肉吃完,汤汁下面,每次都是吃个碗底朝天。
春节回家,第一件事必是到西城中学南侧的清真饺子馆,让老苏哥炖一铁锅羊肉,再来盘羊肉饺子,喝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