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了,别乱止泻,分清类型分类治,巧用食疗方很关键

2019-10-02     儿科医生王东记

金秋十月已来临,天气逐渐转凉。而且秋分后,早晚温差加大,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而秋季小儿腹泻是当季常见的疾病,很多宝宝深受其扰。很多小朋友会出现腹泻拉肚子的情况,常常让宝爸宝妈们感到手忙脚乱,又不知如何是好?

宝宝腹泻因表现、病因等不同也分门派,各大门派招数不同,用对方法才能克敌制胜!家长不可一概而论。

为什幺小儿易发腹泻?

从西医的角度看,宝宝腹泻主要是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神经调节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性较低、饮食不当,以及肠道内受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等感染所致。腹泻可能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脱水、酸中毒和其他危险疾病。如果儿童长时间腹泻不愈,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营养、生长发育。

而从中医角度,认为小儿脾胃薄弱,生机蓬勃,阴生阳长均须脾胃化生更多的精微充盈机体,脾胃的负担相对较重。因此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可引起脾胃失调,而造成腹泻。

小儿腹泻要分清类型

宝宝腹泻多是因为伤食、脾胃虚弱和感受外邪所致。

伤食腹泻

宝宝因饮食不节制或不干净,影响了脾胃功能导致的腹泻,称为伤食腹泻。伤食腹泻较常见,问题通常不大,一般通过饮食调理就能恢复。

症状:大便量多,稀薄,杂有残渣和乳块,气味酸臭;嗳气纳呆,常伴有呕吐、口臭、睡眠不良,苔厚腻,指纹色紫。

感受外邪

感受外邪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夏秋。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凡暑热、湿困、寒凉等均能引起脾胃功能失司,从而造成腹泻,秋季小儿腹泻就是这一类型。感受外邪因表现不同,可分为风寒腹泻和湿热腹泻。

风寒腹泻

症状:大便清稀,有泡沫,颜色浅,无臭味;便前腹痛有肠鸣,小便清长,苔白腻,指纹淡红。

湿热腹泻

症状:大便稀水样,蛋花汤样,有黏液,色黄褐,味臭;腹泻急迫,量多频繁,发臭;小便短赤,苔黄腻,指纹色紫。

脾虚腹泻

宝宝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补失当,而使脾胃虚弱,从而造成胃运化失常,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肠道受到未消化的食物刺激,就会出现腹泻。

症状:稀溏次数多,颜色浅,不臭;饭后腹泻,反复发作,时重时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指纹淡红。

巧用食疗饮食治腹泻

腹泻护脾肺饮食法

  • 1.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低脂流质少渣、软烂饮食为主,可选米粥、面糊、藕粉等。不要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腹泻。
  • 2.及时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可以从药店买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冲水给孩子喝,应频繁饮用,防止孩子脱水。注意不能直接吃蔬菜和水果,因为其纤维素含量较高,会加重腹泻,建议可以把蔬菜、水果榨成果蔬汁给孩子饮用。
  • 3.少吃多餐。伤食腹泻的孩子应暂停进食8~12小时,但要注意补水。哺乳期小儿在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进食固体食物,缩短每次喂乳时间。

腹泻对症食疗法

伤食型腹泻

胡萝卜消食汤

材料:胡萝卜2根,干山楂片15克,适量红糖。

用法:饮汤吃胡萝卜。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与山楂片一起煮至胡萝卜熟烂,最后用红糖水调味即可食用。

风寒腹泻

生姜粥

材料:粳米60克,生姜末6克,陈皮3克,花椒少许。

用法:佐餐食用。

做法:洗粳米,与陈皮一起煮。粥将成时加入生姜和花椒,再煮两至三沸即可。

湿热腹泻

马齿苋汁

材料:马齿苋200克。

用法:代茶饮。

做法:用榨汁机将洗净的马齿苋榨成汁。

脾虚腹泻

茯苓饼

材料:茯苓粉500克,米粉500克,白糖100克。

用法:当点心食用。

做法:将茯苓粉、米粉、白砂糖拌匀,加入水成糊状,放入平底锅内用微火烙成薄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yEajm0BMH2_cNUg-6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