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频发1个月住院4次,竟是“呼吸和吞咽”两个功能在打架?

2019-09-10   看呼吸

肖老师是河南郑州的一名退休教师,但他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慢阻肺患者。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康复医学科的曾西主任告诉我们,这位肖老师从今年入夏后慢阻肺就频频复发,7月份更是打破了自己的住院纪录一个月住了4次院

他几乎天天呼吸困难,发作时间却出奇地“有规律”

曾西主任告诉我们,肖老师今年春节刚过就办理了退休手续。家人本以为他退休了病情会逐渐好转,没想到随着天气转热,病情却愈发严重起来。

“病人自诉每天一到进食就发生呼吸困难,发作的时间出奇地‘有规律’,而且还不止是呼吸困难的问题,他还吞咽困难,两种情况交替发生。意思就是只要一有吞咽的动作,他就无法呼吸,憋气,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最后根本无法进食。可不吃饭也不行,所以他频繁地因为进食时发生呼吸困难,进而发生吸入性肺炎,频繁地入院治疗。”

不能顺利完成吞咽动作,对于一个慢阻肺患者而言实在是雪上加霜,可曾西主任告诉我们,像肖老师的这种情况还不是个例,临床上有些慢阻肺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吞咽障碍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难“咽”之隐,半数以上慢阻肺患者食物卡在“口咽期”

“根据我们的临床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6%至75%,中到重度的慢阻肺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46.8%。并且,慢阻肺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基本上都是在‘口咽期’,简单理解就是说吃进去的食物进入口腔进行咀嚼,这是进食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要吞咽,把食物从口腔经口咽吞入食道,但就在进入口咽部的时候,这个期间患者就会卡住,咽不下去。许多慢性肺病的患者发生憋气,呼吸困难,很容易发生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

为什么偏偏是慢阻肺的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呢?

曾西主任告诉我们,呼吸和吞咽之间缺乏协调是导致慢阻肺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机制之一,这些患者在呼气期间吞咽次数减少,吸气到呼气的过渡期间吞咽次数又增加,这个习惯是引起他们发生误吸、增加慢阻肺急性发作与急救几率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慢阻肺患者辅助呼吸肌的肌群过度参与、肌肉紧张,进而影响咽喉部对食物的处理,损害吞咽功能,这也是原因之一。

“临床中观察慢阻肺患者,包括他们的呼吸与消化的肌肉疲劳、气道保护机制改变和疾病产生的焦虑等,都是相互影响的因素。造影观察慢阻肺患者吞咽反射异常、吞咽启动延迟、咽肌收缩与喉部抬高减少、误吸风险增加。其实呼吸与吞咽的中枢都位于脑干。有研究表明,呼吸系统在吞咽神经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呼吸系统可以通过影响吞咽或改变其生理来协调吞咽动作。而我们正常人进食时,吞咽后呼气的模式是有助于防止误吸的,而慢阻肺患者通气模式的改变就影响了吞咽功能。”

15种表现中有任何一种都应针对吞咽障碍进行检查治疗

曾西主任告诉我们,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的有肺气肿、慢阻肺等,尤其是疾病影响肺功能时,患者步行可能出现憋气、大口喘气,有这些自我感觉的,可能也会影响到吞咽的功能,应该针对吞咽障碍进行检查治疗。

针对普通人群,有以下15种情况的应及时检查吞咽功能(尤其是有肺气肿、慢阻肺的人群应格外注意):

1、摄食困难;

2、摄食行为中断;

3、口腔感觉减退;

4、口唇闭合无力;

5、张口受限;

6、流涎;

7、吸吮、食物咀嚼、搅拌、塑型及食团形成困难;

8、口腔食物残留;

9、仰头吞咽;

10、一口量食物多次吞咽;

11、吞咽后清嗓及湿声;

12、呛咳;

13、低头吞咽;

14、转头吞咽;

15、夜间呛咳、频繁被口水呛醒(尤其需要注意)。

专家简介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