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潮汐除了是个业余影评人之外,还是个中学教师。
事关教育,更重要的也是暑期档真没有什么电影好看,于是陪着小彬彬一起看了《银河补习班》
早就知道邓超和俞白眉的组合,堪称中国电影界的“泥石流”。
毕竟有《分手大师》和《恶棍大师》等“珠玉在前”。
不过目前的情况看来,《银河补习班》极有可能成为暑期档最大赢家。
毕竟《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等电影纷纷撤档。
因为这是中国电影,任何魔幻的事情都能发生,《银河补习班》票房大卖,但票房和口碑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
比如邓超和俞白眉的导演作品集
《分手大师》豆瓣5.0分,票房6.65亿;
《恶棍天使》豆瓣4.1分,票房6.48亿;
而《银河补习班》豆瓣6.2,截止今日,票房6.43亿;
邓超的票房号召力很厉害,但是自己导演的能力就不怎么厉害了。
在看了《银河补习班》之后,邓超也基本败光了潮汐所积累起来的所有好感了。
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学老师,看完《银河补习班》之后,这种感觉就像是吃了一坨屎一样难受。
首先第一点
中国教育的素质教育靠自嗨是没法实现的。
电影的邓超所饰演的马皓文用馨予(马皓文前妻,马飞的妈妈,孟叔叔的现任,任素汐饰演)的话就可以准确的概括:“马皓文你是什么洗脑组织吗”?
讲真,马皓文这个人从头到尾都散发出一种洗脑组织的气质。
作为一个老师,我无比的清楚,中国教育的问题和缺陷,“应试教育衰而不亡,素质教育昌而不兴”。
但是!教育制度是有其缺陷没错,但“思考如何改进教育制度”和“把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当成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是两回事。
而马皓文和儿子马飞,显然是后者。
马皓文一开始就没头没脑的对自己的儿子讲:“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然后,潮汐再来给大家说说,马皓文这个洗脑老爸都带着儿子干了些什么事儿。
咱们先不谈马皓文这个人背黑锅,导致自己坐了七年牢,然后让儿子被其他小孩子欺负的这些个事儿。
咱们直接来说说马皓文引以为傲的“银河补习班”。
潮汐可以确定的是,马飞是真的懒,如果一个小孩在班级上是中间水平,甚至中下水平,那么我可以说他努力了,但是如果你是长期的最后一名,甚至都没有波动,不好意思,你是真的懒。
但是即使这样,马飞经常不按时叫作业,是马皓文同意的
迟到、逃课,也是马皓文带头的。
然后不好好学习,看《笑傲江湖》,最后考试成绩垫底,然后他不找自己的原因,却说教育制度有问题,这不是搞笑吗?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你要去实现啊。
你是怎么知道,其他人是没有梦想的,你怎么知道其他人不是一边在努力的实现梦想,一边在努力的学习的?
追逐梦想就要放弃学习?这一点,潮汐是百思不得其解。
再比如,马皓文带着马飞去草原上感受大自然,两人说什么“草色遥看近却无”。
道理是没错,但是,来感受大自然,就可以不去上课了吗?
即使在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也没有倡导学生迟到这种“优良传统”吧?
这还没啥,接下来,让潮汐更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由于遇上了几个流氓,马皓文为了让儿子能顺利去上课,展现出一个父亲的高尚情操,被几个小流氓狠狠的胖揍了一顿。
与此同时马飞心安理得的大步流星的淡定的去上课了........而且他还没有迟到哟~
对不起,我想问一下马飞同学,您知道,您老爸正在被人揍吗?合着就算你老爸被打死了,也没比你上课迟到重要啊?
我以为你去叫人来帮忙,结果你就那么淡定走进教室上课啦?
这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道德的扭曲,还是人性的沦丧?
请看《震惊!初中生在小树林里竞对父亲做出这样的事情!》
当然,这还没完。
虽然是马皓文活该。
但马皓文干神奇事儿,还不仅如此,带着儿子去游山玩水,去看航展,然后就不上课了......
作为一个老师,我是很赞成学生学习应该劳逸结合的哈。
可惜我只看到了“逸”,没看见“劳”。
你一个学渣,你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学霸?
业余爱好和上学又不是处于对立面,你完全可以兼顾两者啊。
“只顾学习”和“完全不学习,只想追梦”,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哪来的优越感?
电影里还频频提到霍金。然而你知道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吗?
你知道高斯8岁的时候就会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吗?
你知道牛顿22岁就开始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吗?
你知道伽利略22岁就写了论文《天平》,被称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吗?
你知道侯德榜十门考试一千分,门门都是满分吗?
你只看到了爱因斯坦数学只考了1分,但你知道在德国1分就是满分吗?
的确有小时候成绩很差后来却很伟大的人,但他们所占的比例又有多少呢?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信“读书无用论”?
作为一个老师,能看一半就被这部电影气死。
马飞一天到晚被自己马皓文洗脑,“你只要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做地球的任何事情”。
特想问一句,真的吗?
意思是天灾人祸都不怕了?吃点苦算什么?贫穷算什么?疾病算什么?被冤枉算什么?咱们只要一、直、想,就能成功啊!别怕,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咱们只要一直想就可以了!
就这样还想成为第二个霍金?
我可去你妈的旋风小土豆吧!
当然,不用潮汐来说马皓文的教育有多失败,电影就自己告诉我们了。
当马飞长大后,居然因为自己的事业,要求自己即将获得平反的父亲放弃自己的声誉。
而且更恶心的地方在于,马飞不明说:我要当宇航员,你再追究东沛大桥的事会影响我的事业。
而是拐弯抹角的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要学会放下。
还有那句“除了你,还有谁在乎这件事”,更是令人作呕。你父亲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现在当宇航员了就嫌弃他了?觉得他给你丢脸了?
你父亲辛辛苦苦教育你这么多年,一向有话直说的,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圆滑世故的?
事实证明这教育太失败了,所以马皓文又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的教育比别人高级?
说得直接一点,这样的儿子,还不如一个工地搬砖的回家懂得孝敬父母亲的普通人强。
再比如,最后马飞的作文分数,如果马飞安分一点,就以传统的方式写作,那么他的成绩就没有问题。
那么是不是也证明,马飞成绩提高跟马皓文“新颖”的教学方式,根本没什么关系,反而害了马飞。
既然最后还是得回到高考,那你跟我说个屁啊。
而电影中的马飞其实就是一个悲惨的孩子。
因为他的父母根本没有一个是正常的,母亲馨予吧,一直说他笨,叫马皓文不要给他灌输其它的思想;父亲马皓文吧,一天大口马牙,满嘴跑火车,梦想个没完的;其实这两人只不过一个是让马飞死读书,一个是让马飞别读书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两个人都很极端,两人都好似是脑残一般。
让潮汐觉得这么多年来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技巧简直受到了奇耻大辱。
因为马飞一天到晚不学习,就去草原上看看草啊,打打游戏啊,看看小说啊,最后唯一能复习的十五天还和马皓文一起溜出去去看了航展,学了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回来考书本知识还考上了全年级前十......
马飞哪里笨了,马飞简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考试天才。
编剧的脑袋里是有小猪佩奇在上厕所吗?
然而,最让潮汐生气的并非是以上的这些潮汐看起来很“愚蠢”的教育方式。
让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电影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随意的丑化教育系统。
电影中有一个人叫做阎主任。
这个人存在的意义仿佛即使为了告诉大家,应试教育有多么恐怖,老师一天好像都闲得蛋疼,主要还是为了凸显出马皓文的思想是多么的先进和睿智。
其实,我们老师是没有那么闲的,我们每天上课很累的。
一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上百个学生,批改数不清的作业和试卷,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
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去针对某一个学生!
电影中马飞上课阎主任要亲自监督,作业要亲自检查,试卷要亲自批改,阎主任是脑子瓦特了吗?
在学校里,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不是吃饱了撑着专给学生找麻烦的,OK?
学校教育自然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你把学校拍成监狱,把阎主任拍成典狱长,这就过了哟,兄弟。
唯一的解释是,阎主任这么坏,这种写作手法在我们语文上被称为“对比”,显然是为了衬托出马皓文的伟岸身姿。
电影馨予就是没脑袋的母亲,孟叔叔就是个糙汉子,街坊领居朋友都是小人,阎主任坏到透顶,就你马皓文一个好人!就!你!好! 人!
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真的是一种非常恶心的表现手法。
为了体现马皓文伟大,编剧也是煞费苦心。
比如明明马皓文凭他的才能分分钟就能赚800块,他要是好好工作比如搞搞房地产早就暴富了,有必要去卖血、卖表、收废品?
就是为了卖惨,体现他很伟大。
买电脑也同理,还以为马飞买电脑和实现梦想有关,结果只是为了玩而玩。所以买电脑这段和主线剧情有什么关系?
显然没关系。拍马皓文辛辛苦苦赚钱给马飞买电脑这段有什么意义?也是为了卖惨,体现他很伟大。
我的天啦,都9102年了,能不能不要这样拍电影了。做个人吧,做作也要有个限度。
而且相信大家但凡看过电影都知道,这电影很尬。
为什么尬呢?
一会儿一句心灵鸡汤,一会儿一句大道理,太说教,太直白。
一部电影讲了什么道理应该由观众自己悟出来,而不是你用讲道理的方式强行灌输给观众。
真的好想给导演普及一下,什么叫做侧面描写。
当然,如果非要夸夸这部电影的话,潮汐只能说,这次的邓超没有装疯卖傻了,看完电影给人感觉不是那种像其他国产烂片一样的:“我就是烂,我就是来圈钱的”的感觉。
而像是一个班级里的差生,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他真的很努力了,他交上来的作文也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引用许多的名人名言,但是依然抓不住主题和中心,依然生涩和干瘪。
不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对于邓超和俞白眉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