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刘润发 杨晓安 张宗兴 张惠婷 温居林
来源:赣南日报
赣州发挥红色资源滋心铸魂的作用,全市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到红色教育基地悟初心”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守人民立场,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图为市直机关单位一批党员干部近日在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感悟初心。记者刘青 摄
历史,总是让人铭记。
1931年11月7日,瑞金叶坪谢家祠堂成了“一苏大”的会堂。在这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历史,总是值得借鉴。
2019年11月7日,同样的地点,赣州市委将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场专题学习会放在了这里。
仿佛时间回流、情景再现:一排排长板凳,整齐地坐满了人,大家面对主席台,全神贯注,认真听、认真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赣州在11月7日这个特殊的节点、选择“一苏大”这个特殊的地方、以“情景教学”的特殊方式,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有着不一般的深意。
“在这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内容、特殊的方式,我们开展集体学习研讨,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李炳军在主持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时开宗明义。
赣南是党的初心启航之地。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1年再次踏上赣南大地。他深情地说:“这里是中央苏区,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
“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当好人民勤务员。”
牢记领袖嘱托,深刻领悟三个“来之不易”,赣州结合主题教育,初心源头追溯初心、恒守初心、传承初心、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奋然前行,致力推进赣州新发展,回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
追溯初心,深刻领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答好“守初心”的政治答卷
赣南人民对红色政权有着相濡以沫的情感。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中国政治的舞台,开始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从此,瑞金作为“红都”——红色政权首都,走进中国革命史。
赣南人民对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从红色政权成立到1934年10月撤离中央苏区,为保卫和巩固红色政权,10.86万有名有姓的赣南儿女献出了生命,参与其中的赣南民众更是不计其数。
红色,已然植入血脉,成为这片土地的鲜明底色。追求、热爱、建设、守卫这片红色,成为一代代赣南儿女的集体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未曾改变。
随着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这种炽热的红色基因,如同奔腾在赣南大地的精神火种,燃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初心“火炬”。长征渡、红井旁、纪念馆……探寻者络绎不绝。饮水思源、追寻初心的自觉汇聚成汪洋大海,滋润着这片土地,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1934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在于都河集结完毕。大家踏着临时搭建、咯吱作响的浮桥,通宵达旦过河,迈开长征第一步……”国庆前夕,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疗养病房,104岁老红军王承登深情讲述自己的初心故事,为市委老干部局全体党员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党课。
这位赣南籍“国宝级”红军老战士,就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和经历了红色政权初创,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他说,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初心,就会迷失方向,守不住初心,就走不了远路。是啊,道阻且长,行者致远。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革命先辈就是本着一颗初心走下来的,哪怕倒在路上,目光也始终向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主题教育中,赣州用活地方红色资源,采取集中学习、送学上门、微信助学、结对帮学等形式,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通过口袋书、采茶戏说唱、红军后代宣讲、乡间夜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方式载体,增强主题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悟出了什么?对照党章党规,自己还有哪些差距?如何将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通过学习,赣州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并迅速转化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实际行动。
位于寻乌县城西南的马蹄岗上,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静静矗立。1930年5月,毛泽东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就着昏暗的油灯写下《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89年后,唯实求真的精神之光照彻赣南大地。赣州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蹲点调研,摸实情、查症结、抓整改、求实效。调研中发现,赣州城乡贫困群众慢性病认定手续繁琐、耗时长,门诊就医取药不方便。市委、市政府迅速对这一问题专题部署整改,进一步简化慢性病认定程序、扩大认定范围、提高补偿比例,大大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9月中旬,一期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带给赣州16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一次思想充电、精神补钙、工作加油的大洗礼。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重温红色故事、集中交流研讨、接受警示教育……学员们穿梭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倾情投入、用心感悟、对照检视。读书班结束后,信丰县委书记钟旭辉迅速作出部署,在全县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当地干部群众溯源革命遗址、诵记《赣南游击词》、学习“橙乡标兵”蔚然成风。
李睿是赣县区茅店镇的一名年轻党员。在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中,他所在的党支部为党员们准备了当年入党志愿书复印件,现场进行党性体检。志愿书念完了,李睿的脸也红了:“和10年前刚入党时相比,感觉自己的工作劲头更弱了,为民服务的意识也更淡了。”很快,大家发现,那个奋发向上、充满激情的李睿又回来了。
走进赣州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矗立在办公楼前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主题雕塑格外醒目。“我们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的工作初心是什么,责任担当是什么。”矿山驾驶员王金富说,上半年矿山因为地质原因,底部平台不能开采,矿山配料要从各个出矿点搭配使用,有的同事为了提高产量,总爱抢着近处拉。主题教育开展后,这种现象不复存在,大家全力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各项工作也更加务实高效。
为掩护战友转移,他只身将敌人引上悬崖,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血书,纵身跳崖牺牲。他就是兴国籍烈士江善忠,其英勇事迹被改编成微电影《万万年》,成为赣州开展主题教育的特色教材。电影拍摄期间,江善忠的孙子江国荣常常前往探班,与爷爷的扮演者亲密接触,他的两个侄子还友情出演哨兵。从电影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江国荣再次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更深刻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像爷爷那样为革命事业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作为烈士后代,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
俯拾皆是的红色故事、无处不在的红色基因,就像空气和水,滋养着赣南儿女,让他们的精神葳蕤成长。传承红色基因,走好“初心之路”,答好“时代之问”,赣南这片红土圣地,正在初心使命的引领感召下,发生着新的嬗变。
恒守初心,深刻领悟新中国来之不易,牢记宗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亲人。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一曲《红井水》,唱出了党的初心,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永远把人民群众装心里。
“过去家里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现在全村都脱贫了,家家户户奔小康,我们享到了共产党的福。”瑞金市沙洲坝镇大布村91岁的村民杨世桃,从家乡的发展变迁中,感念党的恩情,感怀党的初心。
当年鱼水相亲、血肉相连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历经岁月洗礼,早已深深扎根于红土儿女心中。70年来,赣南老区人民深受党中央的眷顾,深知新中国来之不易,感恩奋进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如今,住房难、喝水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基本解决,经济社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初心易立坚守难。在主题教育中,赣州开展“老党员话初心”“百名书记谈初心”“身边的榜样谈初心”“到红色教育基地悟初心”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守人民立场、增进人民感情,愈加焕发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的精气神。
越来越多的党员进入这样一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状态:胸前亮出的是党员身份,心中牵挂的是党员责任。
信丰县古陂镇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赖焕华说:“守初心、担使命不是什么大道理,对我而言,就是要发挥好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为了帮助农户扩大农产品销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挂职寻乌县干部米雅娜通过阿里巴巴2019脱贫攻坚公益直播活动,当起了农产品主播推销员,吸引近150万人次观看,成为“网红”,一举促销当地农产品万余公斤。
守初心,见恒心。赣州坚持把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融入主题教育,用心用情为民谋利、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围绕本地本行业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真情实意听民意、察民情、解难题。仅上犹县就召开“乡间夜话”“城乡夜话”320余场次,征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梳理出群众急盼解决的民生实事360余件。
以百姓心为心。赣州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推动“以晒促改”,在市本级主流媒体开设“三事”整改专栏,公开“晾晒”“曝光”问题整改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各单位以问题为导向,快速整改、真抓实改。9月以来,全市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教育、医疗、城管、环保等方面问题1964个,已解决1241个,真正让群众在主题教育中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章贡区实施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已签移交协议的有12所,其中举办公办或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所,约定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所。全部移交后,可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3060个。该区云星中央星城小区居民说:公办幼儿园学位如此紧张,私立幼儿园学费又难以承担,此前真的很犯愁。现在好了,孩子在小区就能读上公办幼儿园了。
定南县岭北镇为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含水村黄屋、高陂、长塅、石禾场村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村民感叹:路灯亮了,我们的心里更亮堂。
“以前办证至少要跑三四个地方,走上五六趟,等待的时间又长。现在实行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开个餐馆什么的一次就能把事办好,政府如今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还真没得说。”安远县三百山镇梅屋村村民梅勇,手上拿着刚办下来的营业执照开心地说。
传承初心,深刻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始终对党怀着感恩情怀赤子忠心
苏区时期,瑞金沙洲坝杨荣显响应“扩红”号召,先后将八个儿子送去参加红军,全部壮烈牺牲。这故事被拍成电影《八子》,影片自今年七一前夕上映以来,好评如潮。
母送子、妻送郎,当年240万人口的赣南,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人,参加支前作战的有60万人。
一颗红心永向党,始终对党怀着赤子之心、感恩之情!苏区时期的赣南百姓如此,如今过上幸福生活的赣南人民更是如此。
在瑞金红色景区,经常能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的“红军”,他身穿红军服,手擎红军旗,时而舞动手中的红旗,时而昂首肃立成一尊红军雕像。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红军烈士后人杨华,景区义务宣传员。他以红军旗手形象,义务宣传红军的革命事迹,已有20多年,被称为“红军的人体雕塑”。
杨华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在景区扮演红军,是为了向游客展示红军的形象,宣传介绍瑞金革命故事,让大家不要忘记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著名的红军村。当年,村里的17个后生参加红军前,在后山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相约“见松如见人”,后生战死沙场,17棵松树已然苍翠挺拔、直入云霄。
今天,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华屋,聆听这个悲壮的故事,无不动容落泪。让人欣慰的是,村头一幢幢整齐美观的小康楼,终于可以告慰先烈:当年后生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华屋终于告别了贫穷落后,村民们终于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时的2230元,增长到如今的11300元。华屋群众感铭党恩,村里新建的华屋红军祠墙体上,“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几个红色大字分外引人注目。红军祠里新建了村史馆,华屋的革命历史刻在墙上。对着一批批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和参观者,讲解员动情地将华屋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让更多人从中受教育、铭党恩。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瑞金沙洲坝,当年毛主席带领群众挖掘的红井水汩汩流淌。井边竖立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两行大字,无声地诉说着赣南人民的缅怀与感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安远县版石镇赖坑村,村民刘小伟将这样的感言镶嵌在自家新建的水池底部。以前,全村人共用一口水井,排半天队才挑半桶水回家。“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与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让红色记忆深植心底,让红色情怀接续传递,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赣州通过红色课堂、影视作品、文艺节目、景区景点等载体,大力宣传推介赣南红色历史文化,打造永葆本色、永不变色的红色之都。
9年,325场。这是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成立9年来交出的演出成绩单。这支由来自全县70多个单位、160余名歌唱爱好者组成的业余合唱团,以传承红色基因、播撒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为己任,足迹遍及江西、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广西、贵州及陕甘宁等地。
“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数是红军后人,他们不图报酬、不计名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怀着崇敬、感恩之情参加义演,就是为了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播我们的红色文化。合唱团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21年,力争义演500场以上,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长征源合唱团名誉团长袁尚贵说。
“一送(里格)红军(介子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子个)缠绵绵……”10月9日晚,瑞金市映山红大剧院,来自江苏常州、河北唐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赣州市直单位的600余名学员,跟着老师集体深情演唱《十送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歌。这是瑞金干部学院“红舞台教学”的内容之一。
用好红色资源培训教育干部,“红舞台教学”成为瑞金干部学院的特色课程,每年有近两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在这里接受红色洗礼,追寻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情怀。
不忘初心、永葆初心、传承初心。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赣州常态化开展“五红”活动。发挥红色资源滋心铸魂的作用,要求全市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推动党员从红色历史中汲取正能量、接受思想洗礼。赣南日报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诵读”专栏,每期由一名党员干部诵读一个发生在赣南的初心故事,吸引党员干部与历史对话、与初心对话、与使命对话,到目前已开展诵读1142期。
践行初心,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样板
得益于《若干意见》,经济社会发生破茧蝶变的赣南革命老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着切身感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衷心拥护,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
“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今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和赣州发展指引的方向,赣州全市上下在擘画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蓝图、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样板的征途上,信心更满、干劲更足。
信心,源于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
10月18日,江西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赣州建设中科院稀土研究院。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稀土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加大稀土科技创新力度,共促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革命加快兴起,沿海中高端产业转移趋势更加明显,新一轮中部崛起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在赣州叠加,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赣州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苏区振兴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一轮振兴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将为赣州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政策利好。
信心,源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赣州市财政总收入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资金增长10.28%,5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为赣州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心,更源于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持续提升的精神区位。
10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李炳军轻车简从,带头深入赣县区贫困村蹲点调研,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问民生诉求、促脱贫攻坚。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赣南广大党员干部改作风、提效率、敢担当,加快建设经济活跃、社会和谐、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州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更加密切,人心向党、万众归心成为赣南大地的生动景象。
面对新使命新目标,赣州市明确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快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增强造血功能上来,重点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等六个方面作示范。
提升政府执行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破解停车难题……10月22日,调研成果交流会上,市委常委同志分别介绍了调研成果。赣州把主题教育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紧密结合,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能为高质量发展做什么”,聚焦大力实施“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坚定不移发展“两城两谷两带”产业集群等深入调研,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与此同时,赣州将主题教育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紧密结合。围绕2020年全市整体脱贫这一头等大事,大力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副厅级以上干部分别挂点联系1个以上深度贫困村,932名县处级干部分别挂点指导一个贫困村,共选派9809名干部驻村帮扶,86046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赣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实处,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将“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作为主抓手,从6个方面提出16个提升项目、80条具体措施,一项项解决基层党建存在的短板弱项。全市梳理了13项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问题,由相关市领导牵头,一项一项研究解决,并形成长效机制。
……
时代是最大的舞台,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根本目的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我们的初心使命,并为之接续奋斗,将维护核心、拥戴核心、追随核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赣州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
初心如兰,芬芳赣南;使命在肩,勇毅前行。坚守初心、践行初心,这里曾孕育伟大的苏区精神,创造了令人敬仰的旷世伟绩。今天,我们坚信,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在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程中,赣南人民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一定会在这片红土圣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编辑:黄松林 实习生邓春霞 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