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我们在城市里欢度假期时,几个年轻人正走在腾格里大沙漠里。
他们即将挖出来的,是在沙丘下藏了20年的秘密。
腾格里沙漠。图/新京报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他们用铁锹铲开黄沙,一股强烈刺鼻的气味冲了出来。
眼前,是一坨坨浓稠的黑色液体。
图/环保志愿者
这当然不是石油,极有可能是造纸的污染物——黑液。
这是沙漠中一片面积巨大的污染地,仅仅1公里之外,就是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这里离黄河也就10公里左右。
离排污池不远的地方看到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示牌 。图/澎湃新闻
在已经发硬的污泥地面行走,脚底却晃晃悠悠,像踩在一块老豆腐上。
美利林区的一处排污池航拍图。图/澎湃新闻
下雨之后,你以为是沙漠中的湖泊,实际却是混合了雨水的污水。
图/新京报
大面积的黄沙中,不时露出一点黑色,这反而在提醒你,黄沙不过是黑色污染物上的零星点缀。
2019年10月18日拍摄的一处污染点,一位过去的林场职工告诉记者,过去的多年,曾有五六只黄羊陷入其中死亡,后来被巡视的工人捞出来处理了。图/新京报
龟裂成硬甲,却散发着臭味,腾格里沙漠仿佛长出了脓疮。
记者站在一片干涸后的固体污染物上用无人机俯拍。图/新京报
很快,环保志愿者的发现被媒体重视,
国家生态环境部的工作组也来了,这是官方的调查结果:
这片地区共发现了14块污染场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180亩);
污染土壤的厚度,最厚的超过4米。
90年代,一家叫宁夏美利纸业的公司在这里种速生林造纸,这片林子曾把腾格里沙漠逼退了10公里,挡住了南下的风沙,保护着中卫30多万亩农田。
他们却把制浆生产产生的一部分黑液直接倾倒到了附近的林区。
这次发现的黑液,就是1998-2004年期间的造纸黑液。
图/环保志愿者提供
原有的水分有些下渗,有些蒸发,黑液逐渐凝固成了如今这种粘稠的胶装物,然后被风沙掩盖,直到被这些环保志愿者发现。
截止11月10日的中午,当地政府已经清挖出了52700吨固体废物,这些污染物装了满满4万7千个袋子。
而这些黑液已经非常粘稠,要清理完这些“陈年”黑液,需要2个月……
施工人员将装有污染物的吨袋,摆放在一片铺设有防渗膜的临时堆场。图/新京报
目前检测的土壤样本中,检出了苯酚。这是一种高毒物质,人可以通过呼吸、食物、饮水、皮肤吸收,如果长期饮用被苯酚污染的水,会引起头昏、贫血及神经系统障碍。
所幸的是,目前检测出的苯酚等有毒物质的浓度还不高,初步判断是一般性污染物。
但生态环境部的专家说,之后还需要对地下水进行调查,就当地的土层状况看,污染肯定进入了地下水。
该治理的治理,该追责的追责,但腾格里沙漠污染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下面这张图片:
发现这批污染物的环保志愿者,连手套都没戴。
他怎么发现这里的?为什么连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没有?他是个怎样的人?
于是我联系上了他,和他聊了一通电话后发现:相比这次污染,他更值得我们关注。
发现这次腾格里污染的一名志愿者叫“荒野守护人”,一名90后,但这个网名听起来,背负得很多。
曾和他共事过的一名志愿者写过他们的经历:常常奔走在环境污染的一线,有时由于事发突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出发,在危险的废弃物上行走,拿手取证。
他就这么直接拿起了沾有黑液的小木棍。图/荒野守护人
后来来清理现场污染物的工人都戴着防毒面具。图/新京报
万一被辐射了呢?万一得病了呢?太多的万一,想想就后怕。
自然的危险相对好防护,更大的风险来自人。
这是他今年做的第四个大的案例,几乎每一个都是类似的有毒现场,冒着危险取证、调查、求证,有时会被污染企业跟踪、追车甚至威胁。
他拍过的各种污染现场。图/荒野守护人
有时候发了文章就收到遥远的“问候”,要求他删除文章,甚至当地派出所也来他家“关心”……
除了污染现场的危险,和不必要的“问候”,他还要背负着低工资、没保障,每年数十次的高强度出差。
而他去的那些地方,往往是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地球伤痕。
又危险,又得罪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商业社会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穷”。
比如他在今年99公益日后的发文:
比如,这次在中卫的前期调研,发现了重要的污染,而这些票据也只能自己收着,钱都是自己出。
图/荒野守护人
这个在北京的银行工作的年轻人,跑回家乡兰州,做起了环境污染干预。每年几乎都要倒贴上万块钱,全都依靠自己的工作积蓄。
那为什么还要做?
他在电话里和我说,自己看过太过在污染地生活的人。他们真的很努力生活,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离开那片赖以生存的土地。
那,唯有外人的帮助。
- 但你也很难从根本上去改变啊
- 能做多少是多少,改变一点是一点
我突然不知道,这到底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还是极端的现实主义了。
但我知道,这些草根NGO是不可能只靠情怀去支撑,如果他们继续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必然转身投入更赚钱、更安全的行业。
然而,如今存在的污染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比如贵州磷化工大气污染(2018年5月),
图/荒野守护人
比如内蒙古包头的某钢铁厂破坏草原(2018年5月),
图/荒野守护人
比如温州乐清对沿海滩涂的疯狂围垦(2018年12月),
图/荒野守护人
那么,谁在前线奔走调研?谁来顶着压力揭露问题?谁来为我们的饮水、饮食和呼吸发声?
当然,政府、企业、媒体的力量都不可少,但我同样相信这些荒野守护人们的力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环保志愿者,也是金山银山的拓荒者。
我也相信公众的力量。我们每一个转发、评论、鼓励、赞赏,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环保不会一蹴而就,甚至容易招惹是非。前两天我写了对过度消费的反思,后台就有不少人嫌我“吃饱了撑的”。
但我始终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环保行动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同行者。
有句话说: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他来守护荒野,谁来守护他?
你,我,每个人。
欢迎打赏,我承诺将所有赏金捐赠给荒野守护人和他的结构,希望他们多吃,多保护自己。
参考资料:
1. 《腾格里沙漠在哭泣!180亩地被污染,污染土壤最厚超4米!涉事公司股价跌停…》,央视财经
2. 《十几年前的造纸黑液,在腾格里沙漠被遗忘》,新京报
3. 《腾格里沙漠怎么了?生态环境部派人调查》,澎湃新闻
4. 《腾格里沙漠再现大面积污染,上市公司美利云或难脱干系》,中国证券报
5. 《比腾格里沙漠污染更值得关心的是,背后的那个人》,西北环境前线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均注明转载来源,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