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稻瘟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根据病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急性型病斑: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醉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白点型病斑: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
褐点型病斑:多在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产生少量孢子。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稻瘟病防胜于治,合理的水肥调控,科学的管理固然重要,但让作物本身拥有更强悍的抗性才是根本!
九丰九号
生育期153-155天,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特强,高抗倒伏,活秆成熟,抗稻瘟病能力极强。
半散穗型,穗长21-24厘米,每穗成粒数180-280粒,边行大穗超过350粒,千粒重26.5克,出米率高,好吃、米质优。一般亩产1500-1600斤,高产地块可达1750-1800斤。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田间表现,一目了然
选对一个好品种
不仅产量更有保证
管理起来也更加轻松
与其病害发生时悔之晚矣
不如风险来临前多重保障
400—709—0756
改变
从这一刻开始
辽宁黑土地编辑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