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今天告诉你内幕!

2023-12-20   小鹿爱白话

原标题: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今天告诉你内幕!

“心脏支架即将被淘汰。你想让我植入支架赚钱吗?”吴大爷激动地对医生说。

62岁的吴大爷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几个月前,他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管堵塞非常严重。他建议他做心脏支架手术。但是吴大爷一直听说装支架的人活不长,而且支架手术在国外是淘汰的,在国内很快就会用上,所以他说不做支架手术。

前几天,吴叔叔在看电视。突然,他胸口剧烈疼痛,浑身是汗。吃了药后,他没有好转。于是他的家人赶紧叫了救护车,把吴大爷送到了医院。吴大爷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马上做支架手术开通血管,保住了性命。

很多人的看法和吴大爷一样。他们以为装了心脏支架后,人就废了,支架手术在中国就暂停了。这些传言是真的吗?

一、中国将逐步暂停“心脏支架”手术?

说到心脏支架手术,很多人认为这种手术对健康极为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心脏支架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三大方法之一,另外两种是药物治疗和搭桥手术。心脏支架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在桡动脉和骨动脉做一个2mm左右的小切口,然后在冠状动脉内使用导丝导管进行手术。球囊用于扩张狭窄处并植入心脏支架支撑,防止斑块再次反弹,并能疏通血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明表示,是否需要支架植入主要取决于血管狭窄的程度,以及是否有与心脏缺血相关的症状。

一些重要的血管,由于其对心肌的供应范围较大,一旦狭窄或阻塞,将严重影响心肌疗效和心功能,即使狭窄程度不超过80%,并有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也应积极植入支架。

但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血管,即使有严重的狭窄,也不一定要做支架手术,可以采取保守药物治疗。血管狭窄小于70%且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反对安装支架。

至于国内将逐步暂停安装心脏支架的传言,更是无稽之谈。数据是心脏支架手术在中国是否会逐步暂停的最好证明。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在2022年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报告中的发言,2021年中国大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超过116.4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20.18%。

二、心脏支架四大谣言,忽悠了多少人!

近年来,关于心脏支架手术的传闻铺天盖地。比如国外已经淘汰了支架手术,做完心脏支架的人会报废。这些传言是真的吗?

谣言1。心脏支架都是国外淘汰的。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近百万人接受心脏支架治疗,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接受支架手术。

另有学者调查了2013年至2017年1752家美国医院和1108家日本医院的支架放置情况,发现2013年美国约有55万例,2017年增至63.8万例,同比上升15.8%。在日本,病例数从18万增加到24.7万,同比增长36%。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心脏支架手术都没有被淘汰。

误区二:心脏放支架会影响寿命。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脏支架手术是挽救生命的措施。对于冠心病胸痛患者,心脏支架可以缓解身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心脏支架的安装本身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但是是否有其他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会对寿命产生较大影响。

误解3:心脏支架的寿命只有几年。

心脏支架没有所谓的使用寿命或有效期,但如果不坚持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可能会再次变窄,需要再次植入心脏支架。如果术后保持良好的用药习惯和生活习惯,再狭窄的概率就会降低,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进行介入治疗了。

误区四:剧烈运动支架可能脱落。

心脏支架置入体内后,会逐渐被血管内膜覆盖,成为血管壁的一部分,所以不存在脱落的问题。对于心脏支架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脏血管再生。

三、放支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注意这五点。

对于已经放置心脏支架的患者,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心脏支架只是一种应急措施。手术后这些事情做好只是时间问题。

1、控制风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患有“三高”者,要积极服药将病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并尽早戒烟。

2、坚持服用抗凝剂。

支架植入后的第一年至关重要,是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的高峰期。术后服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抑制新血栓的形成,防止动脉进一步动脉硬化。注意术后需要长期服药,千万不要几天就停药。具体用药要遵医嘱。

3、定期到医院复查。

心脏支架手术的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有助于医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任何异常。

4.平时记得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要养成每天定时喝水的好习惯,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5.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清淡,少吃高热量、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不抽烟喝酒,积极锻炼,情绪稳定。

心脏支架是一些患者的救命稻草。千万不要听信谣言,盲目抵制,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