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无数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在前后14年的艰苦抗战中,最让我们尊重和纪念的,就是那些牺牲在各个抗日战线的先烈们。最让我们厌恶和不耻的,也就是那些没有骨气的汉奸。在各类抗日剧中,汉奸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其数量之多和危害之大也令人咋舌。然而在当时却有这么一名“汉奸”,他13岁就投靠了日本人,还有了自己的日本名字。但是抗战胜利后,他却成了英雄,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1年12月8日,日本入侵英属香港,不久后兵指一河之隔的“深圳墟”。为了适应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实现奴化中国人的目的,日军抓捕了一些小孩子。这批小孩被强制学习日语,日本法西斯意图将他们培养成自己的翻译工具。1929年出生在广东东门的陈敏学,也和其他40多个孩子一样,被日军强行带走。有些人的语言天赋真的是没得说,陈敏学对日语完全没兴趣,但却一教就会,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学得快。没过多久,陈敏学已经可以流利地和日本人交流了。
陈敏学过人的学习能力引起了日本军官们的重视,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中国小孩,并将他特招进了司令部负责翻译工作。对于陈敏学这样的人才,日本人希望能够将他洗脑,将他彻底奴化。为此他们还给陈敏学起了一个日本名字——铃木三郎。日本人的陈敏学的器重和善待,并没有磨灭这个少年内心的良知,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只不过为了活命,他无法直接与日本人进行正面对抗。见多了日本人暴行的陈敏学,一直将对日本人的恨压在心底。
陈敏学希望赶走这群侵略者,但他势单力薄无从下手。直到1943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自称是东江纵队游击队队员的人敲开了陈敏学家的门。东江纵队是我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每天都与危险作伴的陈敏学不敢大意,他并不确定这是不是日本人来试探他的,所以他小心地核实对方的身份。等他确信来者身份属实之后,他立即接受了邀请,开始在日军司令部为纵队获取情报。
因为做的是翻译工作,再加上日本人喜欢陈敏学,所以他总能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对于这些文件,陈敏学全都偷偷地翻译了两份,一份如常交给日本人,另一分则暗中传给了游击队。因为时时刻刻掌握着日军的对象,所以游击队在与日军周旋时总是游刃有余,次次让日军扑空。但是这样的局面没能维持太久,随着日军内部的调动,陈敏学也被调到了安东洋行,一家由日本退役士兵成立的商行。虽然情报价值不如司令部,但也并不是毫无价值。所以陈敏学积极收集情报。
陈敏学的反常活动引起了日军的警觉,在秘密调查之后终于发现了他的可疑之处,将他抓进了监狱严刑拷打。面对日本人的残忍折磨,陈敏学心知以日本人的一贯作风,如果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自己已经被枪毙了。所以陈敏学咬紧牙关拒不招供,并且告诉日本人自己宁愿一死以证清白。负责审讯的中岛似乎从陈敏学身上看到了武士道的影子,觉得可能是真的冤枉这个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少年了。但他还是试探了一下,将刀架在陈敏学的脖子上,倒数30秒,但陈敏学依旧不为所动。
一个15岁的孩子,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可能是真的冤枉他了吧。最终陈敏学苦口脱险,捡回了一条命。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陈敏学这个“小汉奸”与游击队员们一同出现在了日本俘虏的面前。无论是中国的乡民还是日本的军官,都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少年。因为精通日语,所以陈敏学也被组织安排从事日本战俘的教育管理工作。后来陈敏学老人回忆,他一辈子最自豪的一刻,就是对着那群蹲在地上的日本军官双手叉腰大喊: “老子是游击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