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路上,妈妈总是牵着我?
骑滑板车的时候可以不戴头盔吗?
为什么都叫它斑马线呢,有猫咪线吗?
小猫小狗也走斑马线吗?
风好舒服,我可以把手伸出去吗?
我可以在马路上边走边玩吗?
为什么车灯一闪一闪的是在说“谢谢”?
学校门口为什么有一个黄色的标志?
为什么有很多标志都是黄色的?
为什么红绿灯不叫红黄绿灯?
红绿灯眨错眼了怎么办?
我什么时候能开车呀?
......
为什么在路上,妈妈总是牵着我?
骑滑板车的时候可以不戴头盔吗?
为什么都叫它斑马线呢,有猫咪线吗?
小猫小狗也走斑马线吗?
风好舒服,我可以把手伸出去吗?
我可以在马路上边走边玩吗?
为什么车灯一闪一闪的是在说“谢谢”?
学校门口为什么有一个黄色的标志?
为什么有很多标志都是黄色的?
为什么红绿灯不叫红黄绿灯?
红绿灯眨错眼了怎么办?
我什么时候能开车呀?
......
“童年的街道”:“安全出行”主题动画
这些天真且质朴的“问号”,远非童言稚语可以概括。小朋友会从斑马线联想到猫咪线,也会从大家都要遵守的交通规则里,萌发出对于小动物是否也有安全意识的思考,甚至对于车辆之间是否也会聊天沟通产生小小的疑问。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每个人心里对于街道的记忆和印象各不相同,有人行色匆匆、整日奔波在街头,有人偏爱闲暇时在宜人街区散步散心,有人总是忆起童年时满是笑声与喧闹声的小街,有人则把街道看作是规则分明出行有序的空间……街道上从来都不缺故事,它是城市肌理里最有烟火气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出行场景。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这句话,也是关于街道之于城市的重要性的最佳阐释。
给儿童的街道简史
这都是他们好奇心的外在表现,也是家长们顺应孩子们的求知欲做安全引导的最佳时机。
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在2到5岁之间,会提出大约40,000个问题,但是,随着孩子年岁渐长,这种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会逐渐减少。在此期间,家长们不妨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倾听孩子的声音,一起置身“童年的街道”,更切身地感受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
小朋友的每个“问号”都充满着童趣,“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呢?” 由此缘起,我们也想一起和孩子们聊一聊街道简史。
很久以前,人类要繁衍生息,他们需要有落脚住宿的地方;剩余的货物需要交换,需要仓库存放并有人员守卫。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慢慢地,这些原本只有防御与交通功能的街道,开始融入了贸易与社交。街道上,商店开张、摊贩流动,同时狭窄的街道也增加了市民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
到了18世纪中期,这里就可以回答小朋友提问的:“人走的路怎么就变成马路了?”其实,这个词来源于一个人名——约翰·马卡丹(John McAdam)。他创新性地在路面铺上多层材料,并将路面设计成能让雨水流到路的两旁,使道路更耐用,这种设计迅速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被大家称为Macadam Roads,音译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马卡丹”路的建造过程,图片来源:FHWA/Wikimedia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街道被定义为“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但要细细说开,一条理想的街道,可能会涉及到通行效率、停车便利、安全性、步行体验、树木种植的种类及疏密程度、街面的尺度、街边房子的尺度等一系列所需元素。
在《伟大的街道》作者阿兰·雅各布斯(Allan B.Jacobs)看来,街道应该给人这样的自由:“人们四处张望、穿行其间,那些擦肩而过的人们的脸孔和身形,那些变化的姿态与装扮,都在不间断地运动着。你可以举目向前,也可以左顾右盼,看看那些走在周围的路人,也可以什么都不看。你可以站在某个地方,也可以坐下来欣赏街头的一幕幕场景。”
毫无疑问,街道是被共享的。过往的行人、玩耍的儿童、骑自行车的人、停放的车辆和行驶的汽车,共同分享了街道空间,免于恐惧的安全性自然是应该最先被考虑的。
为儿童而设计的
“安全出行”手工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大多数人还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是家长单方面的事,这是很片面的看法。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大家都会把目光投注向儿童的日子,我们也想从关注儿童出行的角度发出声音,为孩子们送出一份特别的出行礼物。
为了鼓励小朋友们更主动地去探索街道里的交通安全知识,LensforKids与广汽丰田公益“座驾精灵CSR社会教育项目”联合推出了一期特别课程——给孩子的“安全出行”手工课“童年的街道”。
“童年的街道”:给孩子的“安全出行”手工课
首先,鼓励儿童观察在家和学校附近都有着怎样的街道。
有看起来忙忙碌碌的街道
有热闹有趣的街道
也有像是被染了色的街道
当然,不同的街道风景各异,但相同的是,每一条街道都“藏”着很多交通安全知识。我们会看到戴着头盔在路上骑车的小朋友,等红绿灯的行人,汽车在用车灯彼此交流有序行驶。
观察后,进入到画画与制作的过程。
一个很酷的手工折纸结构
这是一个很酷的手工折纸结构,需要在精确测量、折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需要父母帮忙才能完成。
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需要先准备好一些课前材料:一把尺子、几张纸、美工刀(使用美工刀的时候,父母需要帮忙喔)、橡皮、还有笔(彩笔,蜡笔都可以的)。
每个小朋友观察的街道里都藏着不一样的趣事。这也意味着,每个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书的小朋友,都将收获一本独一无二的弹簧书。在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也要记得重点标注那些维系我们出行安全的交通安全设施,让制作好的弹簧书成为全家的“安全出行小手册”。
让交通安全意识
在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
无独有偶,广汽丰田公益“座驾精灵CSR社会教育项目”在过去八年中也一直在围绕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安全探索教育。他们为汽车赋予生命,把汽车幻化成一只只“座驾精灵”并与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像这次给孩子的“安全出行”手工课“童年的街道”里的小凌狐,就是其中可爱的一员。
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座驾精灵”。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自己的创造参与之下,和好朋友“座驾精灵”一起探索的安全知识也将变得更生动形象,更容易在心中生根发芽。
除了主题动画视频和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安全出行”手工课,“童年的街道”项目还特别为小朋友创作了安全出行的主题互动绘本。它是一本适宜小孩手拿尺寸的小书,简约、富有童趣且兼具美感。
绘本里不仅收录了来自小朋友们的各种与出行相关的“为什么”,还邀请插画师绘制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出行场景,鼓励孩子们在可爱萌趣的插画里意识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此外,孩子们还可以通过绘本内附的手工折页,亲手制作一本手工书。
《童年的街道》绘本+导读手册+手工折页+互动画纸
2014年,广汽丰田联合广州市少年宫,通过一堂“鸡蛋碰石头”游戏课程,开始了儿童汽车安全教育领域的探索,衍生出“座驾精灵”CSR社会教育项目。项目以 “汽车也有生命” 建构童心世界观,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责任心,引起家庭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八年来,经过不断优化升级,现已发展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一体的公益项目,持续不断地为更多儿童乃至全社会量产幸福。(点击“阅读原文”来认识更多座驾精灵吧)
是由广汽丰田公益“座驾精灵CSR社会教育项目”与LensforKids联合推出,关于儿童交通安全的互动体验项目。我们通过为儿童量身定制的交通安全动画、手工课程及主题绘本,激发孩子关于安全出行的畅想,引导孩子们打开脑洞,发挥创造力,把安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让家长看见“藏”在儿童世界里的安全常识。
本公众号刊载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为LensforKids原创
著作权归其所有,转载或使用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