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唯一的体面,都藏在这所房子里了

2019-10-24     住颜

演员江一燕的瓜,这两天大家也吃够了吧。

我之所以要格外强调“演员”二字,是因为江一燕这几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没怎么好好拍戏,但跨界的活儿却做的有声有色。

喜欢摄影,在上海迪士尼举办过摄影展。2015年,她还拿下了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的“华夏典藏奖”,并且是当时唯一获奖的女摄影师,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写作也是她的爱好之一。出了一本《我是爬行者小江》,还邀请陈道明来作序。今年又出了一部《在时光里流浪》。算是一枚妥妥的文艺女青年。

这些年,她也一直坚持做公益事业。为此还成立了“爬行者”公益组织,定期到偏远山区去支教,帮助当地的孩子们。

所以说,很多人没看过她的剧,没看过她的脸,但也多少会知道一点她的新闻。当时她上综艺节目《我们来了》时,陈乔恩就说,来这个节目之前,就被江一燕连续几年到山区支教的事件刷屏了,虽然不认识她,但听过感动过。

当然如果按照这些正面人设一直发展下去,就算没什么代表作,也能受到不少人追捧,毕竟近几年,大家给她的标签不是知名女演员,而是全能才女。

但颜姐之前也说过,拥有一个太过正面或完美的人设,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一旦你的某个举动有损人设,带来的反噬效果你未必承受得住。

前两天,江一燕又跨界“成功”了,被授予美国建筑师大奖。

不过这次还没等大家献上赞美之词,啪啪的巴掌声倒是先响了起来——

“立人设要适度吧,专业领域就别硬插一脚了。”

“要不,宁晒个图纸或者开个直播接受一下建筑学生的提问?”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一燕。”


为了不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脸懵逼,颜姐梳理几个关键信息给大家:

首先,这次获奖的作品,江一燕本人就是业主。其次,这个作品的设计团队是来自德国的Garbers & James Architectural Studio,首席建筑师是Thore Garbers,设计团队中赫然出现了江一燕的名字,那她负责了设计的哪些部分呢?用她的讲述就是——想法和创意

江一燕把这个房子形容为“自己的孩子”,从国内到国外联系了5任设计师,直到Thore Garbers出现,两个人的想法高度契合,6年时间才呈现出现在的样子。

她可能也没想到,不就跟平时一样,普普通通晒个照片吗?更何况对她来说,跨界得奖也不是第一次了,并且自己也的确参与了整个项目的推进工作,怎么就引发了众怒?

颜姐也去查了一下,她得的这个奖,其实也就刚举办了三届,含金量在建筑界奖项中也只能排中游。

但大家愤怒的点无关乎奖项本身,而是认为她不尊重专业知识和真正的设计,把别人的梦想当成了自己的宣传手段,从头到尾压根没提过真正的设计师。如果一切假的都不计较,那我们只会离真的越来越远。

面对这样的造假质疑,一向很少跟人去争执,坚持“沉默是一种修养”的江一燕,第一次坐不住了,在微博做出了回应,也有人站出来帮她澄清事实真相。

但直到今天,舆论还是一边倒,剧情也没有再发生反转。甚至还有人扒出了她以往的各种作秀嫌疑。

说到她连续八年去山区支教,有网友曝出,实际上她每年待在山里的时间不超过一星期。给山里的孩子上课,教的也是如何用单反拍照。网友吐槽:山里的孩子哪来的钱买单反,这样的课有什么意义?

还有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大奖,也有人指出其实她只是在名人专区获奖了,这个奖只邀请了15个明星参加,没什么含金量。

就连以往的写作风格也被人诟病,命名“江一燕体”,被各路网友模仿diss。

总之短短几天,江一燕就像前段时间的翟天临一样,彻底翻车了。颜姐不是她的粉,但还是觉得挺可惜的,每个人都有很多副面孔,当你将不怎么体面的那一面展现给世人的时候,也就顺带着把你好的一面全部抹杀干净了。

事情发生到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嘲讽,负面情绪也多少会影响一些人的心情,有网友说:能不能别在说江一燕的事情了,每天看这些不好的东西莫名烦躁。的确,那些不美好的一切让它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吧,生活还是需要些美好的事物来刺激。

如果江一燕事件让你愤怒失望了,那还是跟着颜姐看看把她推到风口浪尖的房子,究竟有哪些精彩看点吧!


庭院景观设计

从现在透露的部分照片来看,房子外部景观做了大部分留白,减少了繁杂的装饰,只用了黑色线条做点缀。极简的黑白,利落的线条,搭配庭院景观,自成一景。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石子路等庭院景观带着闲适的氛围感,这种贴合自然的设计也是她一贯喜欢的风格。

俯视图来一张。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建筑本身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四方体,而是带有一定的曲线,和大量黑、白色带来的冷调形成互补,设计感强烈的同时,也多了几分艺术性。

院里的休闲角落,用藤编的手法打造了一处偏禅意化的空间。一来编织物的手工质感强,二来传统工艺取精去糟,采用了新式的简约化造型,从视觉上也能带来浓烈的新中式味道,和整体氛围融合恰当。

多角度打造光影效果

除了不同角度的大落地窗设计,楼梯处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也兼顾了部分采光,从而实现了多方位引光入室。

外部采用了镂空设计,光斑散落下来的样子非常美~

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装修就更偏现代化,不管是简单的线条、流行配色、传统材质创新设计等,都值得借鉴。

用木质元素中和冷硬感

比如这个木栅格设计,就是近两年新中式风靡下,使用最多的元素之一。在黑色、灰色、绿色偏多的区域,用木色能达到反差互补的效果,中和掉其它材质带来的冰冷感,让感官体验更贴近和谐、温馨。

用经典设计提升整体质感

除了整体设计很让人心水,房子里用的单品也都各有千秋,比如这个顶灯,它来一个法国品牌Petite Frinure,看图就能猜得出,灵感来源于草帽,所以很多人叫它“草帽灯”。

它以轻质纤维为材料,曲线优美富有戏剧性。中间镂空部分装饰性强烈,打开灯,光影之间透露出优雅的法式风情,既有颜值还实用,这也是品牌深得人心的一点。不过它更适合明亮、宽敞的空间,小空间会显得太局促。

还有这把椅子,它来自设计师Tord Boontje,他的设计很有个人特色,经常大胆的将动物、植物、在森林散步感受到的光影等元素融入作品中,散发出童话故事中的仙境氛围。

这把椅子看上去,就能让人想到20世纪20年代北欧北海的海滩家具,通过用数字绘制出彩色图案,成功被带入了现代设计,它们由非洲的专家工匠用彩色塑料线在钢框架周围编织而成,最后形成了这个坚固的形状。

颜色运用上很大胆,整体的花纹看起来增添了不少休闲度假感。除了江一燕用到的,还有一款类似沙滩椅形式的设计。

有哪些可借鉴元素?

/留白:给空间一点呼吸感/

说起留白,其实它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的常用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和想象空间。而用到设计中来说,就是要给整体留下可以呼吸的空间,不要堆得过满。白墙是留白最简单的方式,简化装饰部分,就能达到效果。

/中式元素:给繁忙留一个喘息空间/

越接近自然的东西,越能让人感受到放松的氛围,所以植物、编织品、木栅格等,都是不错的方式,家里穿插一些这样的元素,就能迅速带来不少轻松慵懒的氛围,给人一种内心平静的感觉。

/流动性线条:柔和生硬感/

很多人喜欢简约的设计,譬如工业风、赤贫风等,但即使再喜欢,也总需要些柔和的元素、装饰品来中和这种冰冷的感觉,带有流动性线条的设计就很适合。

/大面落地窗:引光入室/

落地窗是从什么时候就流行起来的呢?好像没有明确的界限,但现代人对光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得到能照亮的光线,而是更多的希望房子具有通透感、明亮感,既亲近自然,也能一览窗外景色。

/优质单品:提升质感、格调/

细节处的精致能提高整个空间的质感和格调,一盏设计感强的灯具、一把材质优秀的椅子、一个触感舒适的沙发,都有可能给有品质的家增添一分质感,住的越久越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高质量体验感。

最后,颜姐想说,别让好设计被舆论抢了风头,这个房子的确是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优秀居所,也有很多可借鉴的元素,你们觉得呢?

图片、视频来源:Garbers & James / 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e4HAG4BMH2_cNUgHDh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