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 “绿色”植保赋能崇州粮食生产

2022-08-08   品质崇州

原标题:藏粮于技 “绿色”植保赋能崇州粮食生产

眼下,正是水稻的抽穗期,

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

连日来,崇州稻田里,

人们忙碌着抢抓晴好天气

开展水稻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助力水稻稳产丰收。

1

无人机上阵

合作社植保省时又省力

伴随着旋翼嗡鸣的声音,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绿油油的稻田上空来回穿梭进行“飞防”作业,将病虫害防治药精准喷洒在水稻上。

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却并没有闲着。一大早,她就和几位无人机操作手奔波在稻田间,为合作社的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

“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既省时又省力,今天早上已经植保了500多亩,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完成了3000多亩水稻的植保。”王伶俐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一边微笑着介绍说,今年合作社又新购置了一批高科技的设备,用于农作物的播、种、收各环节。目前,合作社的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粮食连年增产增收,科技赋能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合作社收益持续上涨。

2

专家团队助力

植保更精准高效

“这个水稻病虫害防控试验不仅加入了诱惑红色素,还加入了防漂移助剂,加入色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无人机施药的精准性。”

隆兴镇文锦社区的稻田里,两台植保无人机盘旋在稻田上空进行作业,稻田间,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不时穿梭在田间。这里正是四川农业大学的科学试验田。

“这里一共有45亩,今天我们主要开展的是植保无人飞机防控水稻病虫害靶向沉降试验。”四川农业大学农药高效安全利用科技服务团团长王学贵教授介绍,团队成立以来,以全省农作物有害生物为靶标,研究其发生规律,开展纳米农药和核酸农药等新产品、植保无人飞机防漂移助剂及喷头筛选和优化等防控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科学、高效、安全利用农药,确保粮食作物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崇州良好的农业资源,该团队自2016年就在崇州建立了科研试验基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崇州、面向全川、辐射西南。

3

“绿色”植保

保障崇州粮食生产安全

作为成都平原的粮食主产区和都江堰精华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州全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近年来,崇州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先后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

“我们建立了智能测报平台,在水稻种植核心区域,安装17套昆虫智能测报系统,实现水稻病虫害智能测报全覆盖,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崇州市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站站长杨德斌介绍,目前,全市拥有先进适用植保机械 554台,其中植保无人机94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0台、背负式喷雾器410台,日作业能力4万亩。

“示范引领,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我们建立了水稻IPM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园区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杨德斌介绍,截至目前,崇州已在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3万亩,示范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100%,辐射带动全市水稻绿色防控面积1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