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面 “叶氏宗亲”加入叶氏大家庭
榜眼,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二的举子的称谓。榜眼之名始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这里所说的“榜眼”,实际上指出的是全国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所选拔出来的进士第二人。
历史上叶姓榜眼虽然只有两人,但在不同业界内很有建树,影响深远。他们分别是是北宋时期的权三司使叶清臣与正议大夫叶适,现作简要介绍。
¤¤权三司使叶清臣
权三司使,官名,见“ 三司使”。 三司使:总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事务。北宋沿设,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 根据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记载:“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庆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译文:三司使的级别在翰林学士之上。按旧时体制,三司使权使公事与三司使正官职任相同,所以“三司使权使公事”的结衔,“三司使”三字在“权使公事”之上。庆历年间,叶道卿为三司使权使公事,执政官有欲压制道卿的,因而在颁降任命他的敕书时,移“三司使”三字于“权”字之下而称“权三司使”,遂使权三司使的立班在翰林学士之下,并且至今沿用为定例。)
叶清臣(1000─1049 年),北宋名臣。字道卿,两浙西路苏州长洲县人,天圣二年(1024)榜眼。授太常寺奉礼郎、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历任光禄寺丞、太平州通判、知秀州、盐铁判官、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知江宁府,翰林学士,知邠州、改澶州、进尚书户部郎中、知青州、徙知永兴军,复以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有文集一百六十卷,今存《述煮茶小品》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正议大夫叶适
叶适,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被改授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任沿江制置使等职,节制江北诸州。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累迁至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韩侂胄被杀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
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谥号"文定"。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赞赏
热点资讯
1、影响深远的全球叶氏宗亲活跃度调查,叶家兄弟姐妹齐参与!
2、叶氏家谱大全,叶家人速看!(简介+来源+分布+图腾+堂号+祖训+族歌+发源地)
3、叶姓发源地—河南叶县超震撼宣传片,献给全球600多万叶氏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