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雯:一座剧院的艺术长征

2024-10-15   文汇报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编者

十月的申城,秋意正浓。飒爽的秋风让人不禁想起2017年的此时。

那一年的10月24、25日,由指挥家尼尔森斯率领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次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造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东艺”)。22天后,由西蒙·拉特爵士带领的柏林爱乐乐团接踵而至,在东艺连演两场。加上年初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两场重磅音乐会,东艺在一年之内集齐了世界排名前三的古典天团,为上海这座“爱乐之城”书写了“巅峰交响”的佳话。

名家名团纷至沓来,固然让人欣喜。然而,作为剧院管理者,无法回避既要“引得进”也要“卖得好”这个世界难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让这种世界顶尖演出“出圈”,让普罗大众走近古典音乐,从国际文化交流中增添获得感。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作品只有真正走到人民中间,真正抵达读者、观众和听众,文艺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充分彰显。

那年6月,在东艺新演出季发布会的前一周,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会率先开票。为了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专业音乐厅欣赏名团风采,在票价划定上,我们颇为冒险地将800元以下的中低票价占比近一半,平均票价也与2009年相比降低了近35%。这种让利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营收缺口。好在艺术长征的路上从不孤单,东艺提出“五位一体”的想法,联动艺术家和院团、政府、媒体、合作方与赞助商以及广大观众,统筹平衡,对冲风险,使音乐会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超越了演出本身。

剧院运营,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加持。巅峰之景,美不胜收,然而“巅峰交响”过后,东艺的艺术长征该行往何处?

2018年底,东艺成立节目制作部和艺术教育部,开启以演出运营为主体,节目制作和艺术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首演于2019年的话剧《金家花园》是东艺首部制作出品的作品,首轮演出后即收回投资,这使得东艺对剧目生产主控主投的信心倍增。

2021年“七一”前夕,东艺制作出品的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建党百年重点作品成功首演。犹记得,为了获得改编授权,我们驱车前往南京拜访原著作者江奇涛老师,三顾茅庐,倾心恳谈,最终打动他将改编权独家授予东艺;为邀请编剧姚远、导演胡宗琪两位戏剧界的“老法师”加盟,纵使他们当时远在海南、内蒙古,亦亲身前往,竭诚相邀;难忘在横店的那个夜晚,我在片场等待张志坚老师下戏,邀请他再演一回“董建昌”;亦有遇到疫情突发,不得不中断巡演,迅速撤退的无奈……凡此种种,皆在每一次谢幕时观众如雷的掌声中化成欢欣鼓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东艺制作出品了话剧《向延安》。邀请作家海飞为《向延安》首次操刀话剧剧本,李伯男导演则是首次执导谍战题材话剧,大家怀着共同的艺术志向,携手勇攀艺术的高峰。

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当晚,话剧《向延安》首次与观众见面。这部融汇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谍战题材话剧就像东艺的一篇宣言:“快去那光明辉耀的地方,快去那火把照亮的前方,我们,到延安去!”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胜利落脚点,而东艺作为一家剧院,用一部又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向着精神上的延安跋涉。

无数次抵达,无数次再出发。东艺的艺术长征,一直在路上。(作者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

作者:雷雯

文:雷雯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