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被嘲上热搜:80、90后的底线,叫周杰伦

2019-07-22   五星级妈妈

这两天,微博上掀起了一场“坤伦大战”,想必大家都听说了。

蝴蝶煽动翅膀的第一下是这个帖子:

掀起的海啸是80后90后集体出离愤怒,并意识到,杰伦出道快20年,我们欠他一个超话。

安排。

尽管“老阿姨们”也搞不懂打榜该怎么玩,数据怎么刷,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超话,但是为了偶像可以学。

实战过程并不顺利,从17位冲到第二还算容易,但最后的一步之遥很艰难。

ikun实力不容小觑,有组织的专业打榜,总是能比ilun的数据多出十万。

但放弃是不可能的,拿出曾经“偷菜”的劲头,守护杰伦。

毕竟你老妈驰骋互联网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

历经4天的较量,7月21日零点之前,周杰伦夕阳粉丝团还在睡前最后一搏,将分差拉到了2万以内。

“眼泪不能流过12点。”

在微博超话短暂的宕机之后,2019年7月21日0:30分

周杰伦,登顶,老年ilun团完胜。

“孩子,未来世界一定是你的,但现在,手机在我手上。”

如此拼命,是因为“80、90后的底线叫周杰伦”。

你可以说他爱喝奶茶,调侃他发胖,但不能说他没粉丝。

营业虽说是被迫的,但出手便创造历史。

周杰伦之于老粉,就像多年好友,平时也许甚少联系,但是有人说他不好,不可以。

“你们不认识周杰伦?”

还记得第一次听《双节棍》和《龙拳》的感受吗?

你惊为天人,爸妈是蒙的。

“这小子口齿不清”

“这是说呢还是唱呢?”

那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说唱,《夜的第七章》放在今天也依旧是很能打的作品。

再不羁狂放的Rapper也会对他respect。

也许就是这份不同,周杰伦的调调,在情歌泛滥年代,凭借新鲜感开启了华语音乐的新时代。

那些旋律让人上瘾又迷人。

翘课去买磁带,收CD,攒下所有零花钱就为听他的演唱会。

骑着单车回家,音像店里放着的都是《东风破》。

情窦初开的年纪,一首歌里,可能藏着一个故事。

最终沉淀为了一种“周杰伦情结”。

最可爱的是,父母一边说着“周杰伦的歌听不懂”。但也慢慢哼起了《千里之外》和《菊花台》。

优质偶像,全民喜爱。

我们认识了Jay,还记住一位作词人,方文山。

周杰伦的军功章,也有他的一半。

如今,当年听歌用的随身听,MP3,已经成了现在孩子们没见过的老物件。

也难怪他们不知道当年的周杰伦到底有多牛。

用现在的话,周杰伦出道即巅峰。

早在头两张专辑发布时,便在台湾金曲奖中拿下了最佳专辑、最佳制作人、最佳编曲等创作类奖项。

随后一路都是巅峰,在他身上没有高开低走的魔咒。

一首《以父之名》在2003年7月16日当天,被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播出,创下了8亿人同时收听的记录。

这一天,也被命名为“周杰伦日”。

周杰伦是QQ音乐首位播放量破100亿的歌手。

近3年粉丝还没等到专辑,对单曲的期待,热度不减。

去年,1月18日凌晨,杰伦39岁的生日,粉丝分都没有睡,等待《等你下课》的发布。

上线30秒钟后,这首“霸屏”了微博和朋友圈,在QQ音乐上评论破万。10天之后,刷新了华语MV在YouTube点击量突破千万的最快纪录。

据说,今年9月他要出新专辑。

注定还是一个上亿的项目。

“当你说起周杰伦,在爱他什么”

这些年,看了太多明星们起起落落,热度就像是龙卷风,来得凶猛,忘得也干净。

但周杰伦就像是细水长流,让人从出道爱到了现在。

值得探讨的是,当我们说自己是杰伦粉丝的时候,到底爱他什么?

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能让一群中年人,放下孩子,抛开工作,关掉综艺,暂停游戏,红着眼眶熬着夜,共赴一场大型微博团建。

我想是因为他值得。

索尼音乐前中国区总经理胡译友曾这样评价:

“今天的周杰伦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的走红程度以及作品的音乐性跟文学性,让他的影响力不局限于流行乐坛——他的音乐作品被改编为交响乐曲,他的歌词成为考试题目,他背后所带动的社会现象,让他已渗透在80、90一代成长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周杰伦的影响力。

而对于粉丝来说,这场“简单爱”是始于才华,忠于人品。

“我16年前的歌,放今天一样流行。”

他有作品,所以不在乎流量,连微博都没开。

他总能给人惊喜,从MV导演,演员,电影导演,音乐导师……

能让粉丝一直爱,是因为偶像20年来,从未停业,不断充实和挑战自己。

更难得的是,就在饭圈里充斥着炒作与戾气的时候,他没有花边新闻,只做一个“小公举”,温柔地宠粉。

在香港,请演唱会的幸运粉丝吃面,并大方合影:

在台湾,帮歌迷遛狗,顺便等他回去拿iPad,再来张合影。

超话事件正在发酵,粉丝去他的ins上留言:“哥,你知道我们夕阳红粉丝团在微博为了你多努力的学习新技能吗!”

周杰伦暖心回复:“知道”。

有人说,就为这两个字,觉得夜没有白熬。

虽然有粉丝会对着他的度假照发点牢骚。

宝宝没说,但宝宝心里都懂。

这就足够了。

我想,也许是时候重新来定义追星,尽管一些极端个案和不良饭圈文化正在把这件事逐渐边缘化。

但初心与方式赋予追星意义。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我深刻地记得,在某一段灰暗的时光里,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温暖了我的世界。当我被如潮水涌来的孤独包围时,他用他的歌声治愈了我的内心。从此,他所唱的每一首歌,都成了我少年的独家记忆。”

想让偶像知道,追随他的人,都是曾经被他温暖过,并且一直都在和他一起不断默默努力着。

其实,追星也可以很燃,我们的偶像会发光。

“有一天,如果我带你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说明你对我来说很重要。

因为那是我整个青春。”

20年过去了,写《可爱女人》的周杰伦成了奶爸。我们也早已离开了校园,上了班,各自奔波,也各自烦恼。

而这次的夕阳粉丝相聚,就像是时隔多年,来赴一场青春的毕业典礼。

每一种情绪和色彩,都能在周杰伦这里找到。

哥特风格的《威廉古堡》,fantasy的《爱在公元前》,充满力量的《千山万水》,励志的《蜗牛》,无奈的《我不配》,沉郁的《枫》,唯美的《青花瓷》,遗憾的《一路向北》,带感的《漂移》,明亮温暖的《稻香》,甜蜜的《告白气球》

太多太多,金曲的,冷门的,唱进你心里的,还有未来值得期待的。

只要这些旋律想起,青春的点点滴滴,瞬间回忆如潮涌。

故事的后来,我们先听懂了陈奕迅,又在歌单里加了李荣浩,偶尔也听听TFBOYS。

渐渐的,我们还学会了欣赏独立音乐,喜欢民谣,看《乐队的夏天》,也追《中国有嘻哈》。

但没有什么可以代替那一曲《东风破》。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