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在获奖感言的最后。
郑秀文用这样一句歌词结束了自己在金像奖历时23年的陪跑之旅。
2000年,她凭借《孤男寡女》第一次入围最佳女主角。
直到2023年,她才终于通过《流水落花》第一次捧回最佳女主角的奖杯。
期间郑秀文经历过高山,也走过低谷。
她说总感觉这个奖遥不可及。
但又好像只有一步之遥。
还好,她始终在努力。
就像《终身美丽》里唱的那样。
“是你去唤醒我,努力才能被爱慕。”
也许不能说所有的坚持都能有结果。
但不坚持,就肯定什么都不会有——
杜琪峰导演曾经就因金像奖不给郑秀文封后而公开炮轰:
“真的,我气了十年,十年了!!!”
“他妈的这个金像奖!!”
对此郑秀文的态度则平静很多。
只是在社交媒体上敲下一句话:
“好啦!今天又是新的一天,继续努力!”
而当时,已是她第六次落选金像奖。
其实要说起杜琪峰和郑秀文的缘分,还得追溯到二十年前。
当时为了维持自己成立的银河映像的正常运转。
杜琪峰和韦家辉决定定期推出一些更有商业味的电影。
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赚钱。
于是在这个明确的大前提之下,选角也没有疑问——
男用刘德华,女用郑秀文。
很快在2000年,三人合作的《孤男寡女》上映了。
剧情很简单,就是港味十分浓重的大城小爱式爱情喜剧。
郑秀文在里面饰演了一个有点神经质的小职员kinki。
思想脱线,肢体夸张,可喜感之下又有都市女性的脆弱和敏感。
与刘德华在电影里就是一对标准的银幕欢喜冤家。
可能是踩中了市场的风口,也可能是两人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部《孤男寡女》上映后反响热烈, 凭借3500万的票房成为2000年的票房冠军。
而郑秀文在片中那一身造型:红色砍袖毛衣以及中短发。
也都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趋势,大家争相模仿。
她也凭借这一部第一次入围了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
但可惜,那一届最终输给了 张曼玉的《花样年华》。
不过没事,第一次嘛,还有机会,况且对手也太强,下次努力!
银河映画也因为这次的商业大成功,确立了杜琪峰-郑秀文-刘德华的铁三角模式。
次年再次出击,铁三角贡献了一部《瘦身男女》。
并且杜琪峰还找来梅艳芳和张柏芝。
三位女演员一个反串出演齐宣王。
一个出演性别未定的狐狸精夏迎春。
郑秀文就担当外貌丑陋的钟无艳。
用喜剧结构了那句: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观感体验十分轻松奇妙。
再加上同年郑秀文与梁朝伟合作的一部《同居蜜友》。
那一年的金像奖上,郑秀文史无前例的一人占了三个入围名额。
简直卯足了劲。
但奖运这个事就是很奇妙。
郑秀文那年又撞上了 《地久天长》里三十年功力已入化境的张艾嘉。
无奈再次空手而归。
于是她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还做的不够好。
其实仔细看郑秀文早期的角色,大多都是爱情轻喜剧的女主角。
包括之后她和刘青云合作的《我左眼见到鬼》以及铁三角出品的《龙凤斗》。
都属于这个类别。
而众所周知,喜剧这个类型在评奖时又是很吃亏的。
因为它可能看起来不够“严肃”。
即便巩俐都说:
“喜剧比悲剧更难演,能把观众斗笑是本事。”
但喜剧演员就是难以被各大颁奖礼所认可。
所以郑秀文开始思考要转型。
于是2005年,她形象大变,出演了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长恨歌》。
看剧照其实就能看出,郑秀文想对标的形象,可能是《胭脂扣》里的梅艳芳或者《阮玲玉》中的张曼玉。
她不但内收了许多以往的表演方法。
还苦练了几个月的普通话。
只为把王琦瑶这位飘摇半生的上海小姐演绎到位。
可也许就是太想演好,导致她在戏里的表现太过紧绷。
《长恨歌》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双双失利。
郑秀文的港普被嘲笑,她的造型也被批不够美。
虽然最后还是入围了那一年的最佳女主角。
可对手好巧不巧, 正是以松弛灵动著称的周迅。
结果显而易见,而这对于神经绷紧的郑秀文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再加上当时,她又和相恋十多年的男友许志安分手。
于是郑秀文不幸患上了抑郁症,有两三年的时间把自己放逐到了娱乐圈的边缘。
两年后,重新振作的郑秀文回归大家的视线。
她在演唱会上读了一封给自己的信:
“我知道你回来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勇气回来了。”
但金像奖依旧没有给她好脸色。
2012年,杜琪峰与郑秀文再次合作的新片《高海拔之恋2》入围。
可她偏偏这次输给的,是被称作“小郑秀文”的杨千嬅。
而杨千嬅所饰演的角色,也正是郑秀文最标致性的那一类都市轻喜剧港女...
次年,铁三角再次聚首,交出一部《盲探》。
论质量,很多人觉得这是三人组的集大成之作。
因此也寄希望让郑秀文靠这一部捧回奖杯。
但造化弄人,那一年 章子怡带着《一代宗师》横扫颁奖礼。
郑秀文与金像影后再次失之交臂。
再后来就是,2020年她带着《花椒之味》和《圣荷西谋杀案》双入围。
结果又败给风头正劲的周冬雨故事。
梳理一下郑秀文输给过的对手,你会发现一件事。
那就是她貌似已经跨代了。
从最早的张曼玉张艾嘉,到之后的杨千嬅,再到周冬雨。
她熬走了一批又一批,现在才终于熬来了自己的奖杯。
这可能就是“港女”的犟。
我们常说港女港女,所以这一个词具体指代的是哪些人呢?
其实一开始,“港女”一词是带有些许贬义的。
它被用来指代那些 拜金、爱美、自命不凡的香港女人。
而后经过各种影视形象的洗礼,港女一词才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
一个市井气息浓厚,努力追爱的形象。
就像郑秀文亦或是杨千嬅在电影中的那些角色一样。
她们看起来有些“傻气”,有些“神经质”。
总是在妄想,也不羞于表达自己的妄想。
但同时,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因此你可以说,这也许是早期香港电影对于女性独立这一属性的初步塑造。
而这些港式爱情轻喜剧,也可以看作是香港本土化后的小妞电影。
它们的喜剧之下,其实是带有部分女性意识的。
而这类电影的成功,不但是切中了当时的女性思潮。
其实也与演员本身的气质有关。
很多人可能会忽略的一个数据是:
郑秀文在1996年到2004年主演了15部电影,拿下了共3.7亿的总票房。
这让她成为了那个十年间票房最高的女演员。
这是郑秀文的成功,也是银幕上“港女”这一形象的成功。
更是这两者气质不谋而合的胜利。
《瘦身男女》里的MiniMo为爱瘦身,能从260磅减成九头身美人。
郑秀文也能因为被说胖,从110斤硬是瘦到80斤。
不吃一顿饱饭。
深陷抑郁情绪的那段时间,她也是用运动疏压。
每天跑八公里,硬是一股脑跑出了阴霾。
这背后是什么?
其实归根到底是 一种不服气,一种不服输。
而可能这一种较劲,就是所谓的港女精神。
亦是郑秀文最终冲线成功的原因。
虽然大家一直会在嘴上挂着:
哎呀Sammi就算没拿到这个奖,她也是我们心中的好演员啦!
虽然她本人也一直用一种“看淡”“不在意”的态度回应这份安慰。
但可能郑秀文的心里一直是对这个奖有渴望的。
不然她也不会拿到奖杯后一个转身的时间,就泪流满面。
郑秀文与奖杯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她走了23年。
她不能拍胸脯保证说,你坚持,你就会成功。
但她想对所有正在追梦的人说:
“我好想你记住我这一刻。”
“因为梦想是留给永远不放弃坚持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