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怪男孩难带,把握好三个原则,孩子长大后多半大有出息
“我不是养儿子,纯粹是给自己养了个祖宗……”
同事今天午休的时候,突然接到儿子学校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说是小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还损坏公物,让同事有时候就过去处理一下。
儿子的调皮捣蛋令同事异常崩溃,据她所说,从小到大为了给他“擦屁股”,不知道了多少歉,赔了多少钱,每天跟供祖宗一样。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可小孩还是跟没事人一样,每天依旧闯祸,丝毫不知悔改。
“为何儿子这么难养,真羡慕你们有女儿的……”
现实生活中,应该也有一些有儿子的父母会发出这种感慨,为何养育男孩,总是免不了折腾和操心呢?
为何男孩难养?
我们经常抱怨男孩个性冲动、好冒险、精力旺盛折腾人……特别是到了青春期,脾气又臭又冲,跟父母完全不对付。
其实,男孩的这些共性,主要与他们的生理构造有关:
1、男孩身体的睾固酮和多巴胺分泌量很高,这个物质会导致他们做事冲动,具有攻击性,更具有冒险精神。
2、男孩脑干中,有比较多的脊髓液,令他们“精力过剩”,感觉随时都有发泄不完的精力。
3、男孩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得比较晚,所以情绪管理不及女孩,语言能力也比女孩发育得慢,没有女孩会讨父母欢心。
以上这些特质,导致男孩在养育的过程中,看似比较麻烦,如果父母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不光会产生亲子矛盾,还可能导致孩子走歪,未来个人的发展自然也容易受到限制。
反之,如果父母掌握住了正确的养育方式,其实男孩也很好养,他们的“叛逆”很容易消失~
养育男孩,父母要把握三个原则
1、尊重男孩,学会放手
《养育男孩》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只能给男孩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养育男孩》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只能给男孩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其中作者还分享了他认为的“对男孩真正的尊重”,建议妈妈们学会,让男孩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
A:理解男孩心中的尊重
在幼年时期,母亲的评价往往决定着男孩未来的人生走向。所以,妈妈给男孩最好的尊重就是多给孩子正面的评价,不要去打击或者贬低孩子的行为。
B:尊重男孩生来自带的六大愿望
这六个愿望包括:征服(Conquest)、等级(Hierarchy)、权威(Authority)、智慧(Insight)、情谊(Relationship)、性(Sexuality)。
这六个愿望包括:征服(Conquest)、等级(Hierarchy)、权威(Authority)、智慧(Insight)、情谊(Relationship)、性(Sexuality)。
其中就包括,尊重男孩想要保护一切有灵生物的“英雄主义”,父母不要总是试图去打击他们在做“无用功”,不该“强出头”。
尊重男孩想要变得更强,渴望主导事物,并且有自己决断力的愿望,父母切忌在公开场合挑战孩子的权威,责怪儿子“软弱”、“没出息”,这些话对男孩来说打击非常大。
尊重男孩想要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愿望,你们不妨试着去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享受“解题”的快乐,而不是直接代替孩子做决定。
如果父母学会以上这些真正尊重男孩的方式,或许你就会离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近一步,他们也更容易接纳你的存在,自然也不会经常对着你发脾气。
2、从小培养男孩的“挫折商“
心理学家认为:智商、情商和”挫折商“是同等的地位,当前两者相同时,”挫折商“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它都能帮助你突破现状,走向更远的地方。
之前看拳王邹市明在采访中,谈到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他提过一个观点:
“孩子吃亏要趁早,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选择了,咬牙坚持下去。”
之前看拳王邹市明在采访中,谈到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他提过一个观点:
“孩子吃亏要趁早,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选择了,咬牙坚持下去。”
他认为,教育一个男孩就不能让他们有“玻璃心”,否则以后很容易被别人打趴。
这个观点,其实值得各位父母学习。特别是如今这个社会,处处都是竞争,孩子未来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培养男孩的“挫折商”更是显得愈发重要。
如果只是一味宠着儿子,不让他吃一点苦,经历一点挫折,以后进入社会以后,他们往往要不经受不住打击,开始“一蹶不振”,要不就是性格激进,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到处报复别人。
3、可以允许儿子“慢一点”
育儿专家说过,毁掉一个男孩最快的方式就是催他催他不停地催他。
我们能理解有些父母的着急,毕竟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社会时钟”的存在,我们总希望儿子能再快一点,超越别人,未来能出人头地,过上体面的生活。
可父母却忽视了,每个人的“生长周期”不同,有人年少成名,就有人大器晚成。
可父母却忽视了,每个人的“生长周期”不同,有人年少成名,就有人大器晚成。
如果父母只会不停地催促,往往容易激发其逆反心理。特别是男孩本身就不太爱表露自己的情绪,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越催他们内心可能越反感。
这种局面僵持越久,孩子越容易爆发,可能就会出现“火星撞地球”的一幕。
总而言之,养育男孩也需要追求方式和方法,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就该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