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中院
司法为民“忻”速度
道交速裁团队
“现在开庭,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10月24日早上9点,忻州中院第三法庭内,道交速裁团队法官张亮敲响了法槌。这是一起道路交通肇事案,上诉人某保险公司因不服一审判决中对受害人误工费、残疾赔偿金、车辆损失的认定提起上诉。张亮法官对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证据进行了确认,对有争议部分的观点厘清之后,仅仅20分钟,这起案件便当庭作出了判决。
“小梁,请2024号案件当事人、代理人进来,他们的案子马上开庭。”第一个案子刚刚审理完毕,张亮法官立即让书记员通知下一起案件的相关人员入庭,过程紧凑迅速却有条不紊......
11点30分,道交速裁团队当天庭审的第10起案件也即将进入尾声。“双方当事人,你们对调解书有没有异议?没有异议的话请签字。”经过张亮法官耐心而高效的释法调解,当事人承诺一次性将理赔款汇入受害人的银行账户,这起案件现场调解成功,速裁团队随即按照调解协议内容为双方出具了调解书。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是法院最常见的案件类型之一。据统计,忻州两级法院年均受理交通事故案件数达2000件以上。如何快速高效地处理好这类案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在庞大的案件基数上真正跑出办案“加速度”,是法院人不断思考的课题。
道有快慢,审判也有。为切实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全面提升审判质效,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忻州中院全面加强速裁团队建设,按照“1名法官+2名助理+3名书记员”的模式,于今年4月1日成立了道交速裁团队。
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年轻队伍,以打造“速裁快审”新格局为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坚持“能调则调、当判立判,一次性化解矛盾”的工作理念,结合“要素式审判”,根据案件类型、繁简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案件进行分类筛查。
庭审中,法官围绕要素表,对其中有争议的要素进行审查,简化举证、质证等程序,庭审的时间大幅度缩减。对有希望调解的案件,采取电话、云上法庭、现场调解等多种方式,确保调审无缝衔接、一体化推进,以最大限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确保办案提速不降质。
不仅如此,法官还经常组织团队对案件进行研讨,统一裁判思路,对人员合理配比分工。短短7个月时间,速裁团队新收道交案件251件,审结230件,结案率91.6%,平均审理天数19.18天,这支“新生”团队,用速度与温度实现了“又快又好”,真正跑出了司法为民“忻”速度。
来源: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