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风起陇西》,无疑是央视拿出了一部诚意之作。
随着影视剧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原创剧本和小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于是作品质量上乘的马伯庸,自然成为了各大影视剧公司眼中真正的“香饽饽”。
细数一下,2022年将有三部马伯庸的作品,与观众见面。
一部是去年年底播出的《风起洛阳》,另一部是正在播出的《风起陇西》,以及待播的《显微镜下的大明》。
说实话,要想看懂马伯庸的作品,是有一定的门槛要求的。
而在《风起陇西》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除了需要了解一些专有词汇,比如司闻曹、靖安司、间军司、军谋司。
还要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对人物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最后,还要解开本剧疑云密布的三大谜案,才能真正看懂这部剧。
而这三大谜案,分别是街亭情报案、青萍计划、以及谁是烛龙。
整个《风起陇西》的故事,就是围绕着三个迷案展开。
由此,牵扯出一场环环相扣、暗流涌动的谍战大戏。
1.街亭情报案
公元228年,天下三分,烽火四起。
蜀汉丞相诸葛亮倾全国之力讨伐曹魏,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然而,街亭的失守,导致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北伐失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李光洁 饰)下令,让长史杨仪(俞灏明 饰)彻查街亭一案。
结果,情报部门司闻曹怀疑,是身处在魏国的间谍陈恭(陈坤 饰),传来了假情报。
身为司闻曹的负责人冯膺(聂远 饰),派靖安司的主事荀诩(白宇 饰),前往天水就地除奸。
可是,荀诩在与陈恭(陈坤 饰演)交了几次手后,发现对方并没有嫌疑。
原来,陈恭并非是内奸,真正的情报被潜伏在蜀汉已久的曹魏卧底”烛龙“,给偷偷掉了包。
然而,与此同时,蜀汉司闻曹的内部,也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街亭之战大败后,蜀汉国内上上下下都在猜疑。
有人说,丞相诸葛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也有人说,马谡难堪大用,骄兵必败。
还有人说,诸葛亮如此诡谲多智之人,为什么会中计?
此话一出,司闻曹中的一些人认为,这是丞相有意而为之。
那么,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由此,街亭情报案暂告一段落,并引出了下一个谜案。
2.谁是烛龙?
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在调查的过程中,荀诩发现一切进展的太过顺利,便发出疑问:
“好像所有的细节,都是提前设计好的。”
而且,面对荀诩和陈恭联手布置的一明一暗的天罗地网,“烛龙”却总能死里逃生。
在剧中,为了凸显形势的严峻,陈恭说出了这样一句对白:不抓住烛龙,我们都得完蛋。
最关键的是,“烛龙”就像千面郎君,已经潜入了蜀国司闻曹的高层,并身居要职。
他仿佛有千张面孔,有可能是一个人,也有可能是一群人。
这个阴魂不散的代号,使得司闻曹内杯弓蛇影。
不过,根据剧情发展来看,这个“烛龙”很有可能就是双面间谍狐忠(彭义程 饰)。
而这个狐忠,其实是诸葛亮安排在魏国的间谍,然后在魏国取得信任后,又被魏国派到蜀国打探情报。
这样一来,曹魏从蜀国这边得到的情报,只不过是诸葛亮故意放出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荀诩还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烛龙”不仅准备窃取蜀国连弩设计图,还准备启动“青萍计划”,在蜀国的国内制造祸乱。
于是一场看不见的交锋,由此展开。
3.青萍计划
青萍计划,表面上看似是曹魏设下的计谋,为盗取蜀汉的军事机密。
但是,在这背后,远不止这么简单……
起初,曹魏间军司的首脑,雍州刺史郭淮,安排侄子郭刚联合五仙道,准备盗取连弩图纸。
但是,因“青萍计划”的升级,真正的目的再次反转。
而“青萍计划”破局的关键“棋子”,就是游枭陈恭。
在我看来,所谓的间谍其实掀不起多大的浪花,真正的敌人是蜀国内部的纷争。
要知道,据历史记载,虽说此时天下的局势,依旧是三足鼎立,但是曹魏的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甚至有着一统天下的态势。
于是诸葛亮制定了以攻代守的北伐战略,一方面是延缓曹魏的实力增长,并寻找有利的时机,另一方面是借此掌握兵权,削弱国内对手的力量。
然而,北伐的最大阻力,并非是曹魏多么强大,而是蜀汉的朝堂内部斗争。
自蜀国成立以来,内部一直被分为三股势力: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每股势力都是由士族控制。
在刘备临终前,命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帮助刘禅处理政务。
而诸葛亮和李严,分别代表着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为了权力开始暗中较劲。
起初,诸葛亮为了朝局稳定,没有对李严怎么样。
后来,诸葛亮制定了以攻代守的北伐战略,一方面是延缓曹魏的实力增长,并寻找有利的时机,另一方面是借此掌握兵权,削弱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的力量。
所以内忧外患的局势,让三国谍战这盘棋局,势必会更加扑朔迷离。
蜀汉与曹魏之争犹如一个棋局,每个角色犹如一颗棋子,双方对弈起手不悔。
一旦走错一步,有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
总的来说,《风起陇西》虽然谈不上完美无缺,但是目前看来,基本上无短板。
作为一位原著粉,个人感觉改编还算挺大的,好在节奏快,逻辑严密,人物很务实。
故事表面上好像是在说历史,实则侧重于精彩的谍战,悬疑氛围比较浓厚。
在我看来,《风起陇西》将谱写出一段洞穿古今的谍战传奇故事。